红楼梦中贾府如果开源节流:衰败会减缓吗?

念桃说历史 2023-12-26 07:49:00

“一把辛酸泪,满纸荒唐言”这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写在开篇的经典语句,也是对自己人生的小总结,这部小说之所以经典且无人能出其右者,是因为它就是作者的缩影,其创作就是根据曹雪芹的自身经历来进行描述的。

贾宝玉的故事就是曹雪芹的缩影,对于他来说,曾几何时也是家族中一个衣食无忧的公子哥,长辈宠爱的宝贝,同龄人眼中不可企及的存在,但命运总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曹家最终被抄家,金碧辉煌的建筑瞬间风雨飘摇,这其实正好对应了贾府倾覆的小说情节。

当然,小说并不是现实,其中夹杂着作者的情感,虽然结局无法改变,但总会在其中给出许多变数,就像是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灭亡一样,作者总会给读者充足的想象空间,从贾府日趋明显的颓势我们曾发出疑问,如果贾府开源节流,会减缓其衰败吗?

贾宝玉的忽视

单论贾府的灭亡,就不应该切入现实,单从小说的世界观来讨论,红楼“梦”,既是以梦为主,所以其中有许多梦境不得不重视,其中比较重要,甚至算是预知整个故事结局的,就是太虚幻境了,这在红楼梦中是一种比较神奇的存在。

它曾出现了许多次,并且都是有神仙的存在,本书的主人公贾宝玉,也曾有机会进入,并且这件事情是发生在故事开篇,当时的贾府依然是金碧辉煌,贾宝玉则是在秦可卿的闺房午休的时候进入到了太虚幻境之中。

此时的贾宝玉玩心甚大,只知道眼前是一个玄妙的好场所,并不知道此处乃是未卜先知的地方,最终还是在太虚幻境中警幻仙子的引领之下,才看到了对天下之女子的判词,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金陵十二钗的正册薄命司了。

警幻仙子曾提醒贾宝玉注意这一点,甚至连今后贾府的遭遇也曾对他多次暗示,但当时的贾宝玉因为太过年幼,再加上从小的锦衣玉食,根本就无法预知到后来贾府将要发生的事情,所以对警幻仙子的提醒依然没有在意。

尽管是这样,警幻仙子依然给了贾宝玉一次机会,那就是带他行“云雨之事”,并希望在此后他能略微成熟,有所领悟,从此认真读书,将来有个一官半职也算是对得起家庭。

可惜的是贾宝玉在经历过这些以后却沉迷于享乐之中,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打算,所以从这时候开始,属于贾府力挽狂澜的机会就这样错过了,而后就像开篇之时所提到的,贾府只是外面的架子还没有倒,内囊却已经上来了。

外部层面的衰败

贾府的衰败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总共有内外两点,首先就是外部原因,所谓外部,其实就是贾府的社会关系问题与朝廷之间的相处问题,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当年和皇帝立下了汗马功劳的宁国公和荣国公,给贾府换来了两个“敕造”的牌子。

这也是贾府兴盛的开始,当年荣国公和宁国公尚在之时,乃是贾府的巅峰时刻,朝廷之中自然是结交众好友,天恩惠及子孙后代,在父辈的荫蔽下,也算是为后面几代人扫除了一些荆棘。

但是要想长久,不仅需要前人的负重前行,还要后人的持续延伸,如果一味享乐,覆灭就只是时间问题,很显然贾府没有意识到这些事情,在宁国公和宁国公之后的第二代人,并没有延续敢打敢拼的优良传统,这从他们在政治上的建树就可以看出来。

第二代的贾政和贾赦在仕途上并没有什么大的建树,下一代的贾宝玉,也因为被太过溺爱却忽略了学习和教育,贾政所担任的一官半职,根本就不值一提,这种情况对于贾府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就像是金属疲劳。一时半会难以发现,一旦出现问题,那后果将十分严重。

第二代在仕途没有建树,就意味着在朝廷之中没有了话语权,所以早年对贾府还畏惧三分的王爷贝勒,早就将其当成了纸老虎,比如贾府在朝廷之中最典型的敌人就是“忠顺亲王”,早年贾府仗着皇帝的宠信,与忠信亲王在朝廷之中针锋相对,但贾府并没有看到朝廷瞬息万变的局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贾府在更新换代,朝堂之上也是如此,最后是忠信亲王所拥护的义忠亲王登上了皇帝的位置,仅仅是这一件事情,就足以给贾府带来灭顶之灾。

新皇登基,自然是要除掉一批曾经敌对的顽固势力,贾府曾经与忠信亲王为敌,等同于现在与皇帝对立,当前贾府长辈的仕途平平,连面见皇帝为自己辩解的资格都没有,也就只能坐以待毙了,这只是贾府衰败的外部原因。

内部诸多因素

如果说外部因素代表了贾府灭亡的必然性,那么内部因素就代表了贾府灭亡速度的快慢,内部因素的首要第一点,就是贾府一直没有改掉的奢靡之风,在小说中作者曾用了大量篇幅来展现贾府的豪华,并且贯彻始终。

从林黛玉进贾府开始,就对其中的辉煌建筑进行了呈现,再后来,为元春省亲所修建的大观园更是奢靡至极,据说在完工之后,贾政曾带人前去查看验收,仅仅是这一次查看,就足足转了半天时间,这个建筑更像是一个小世界的存在。

各种场所,珠宝等应有尽有,甚至还建造了春夏秋冬之时依山傍水的美丽景象,即使是在皇宫之中生活的贾元春,也被眼前的辉煌和奢靡所震惊,这些只是贾府奢靡之中的一个环节,除了建筑,贾府的吃穿用度也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这一点在开篇就曾提到过,但在后来还有一些婚姻,丧事,寿礼等,贾府都将其办得十分奢华,以秦可卿为例,在她亡故的之后,仅仅是一口棺材就超过了一千两银子。如此高昂的花销,再多的财产也早晚会被挥霍一空。

更重要的是,贾府的奢靡代表着大量的支出,与所能获得的收入完全不成正比例,因为贾府的第二代人没有入朝当官的,所以家族的收入根本不能依靠俸禄,所有的来源基本都靠着诸多的地租和收成,但自然环境对这一方面影响极大。

尤其是发生水旱灾害之后,贾府的那寥寥无几的收入连支付佃户的工钱都成了问题,就更不用提收入了,收入上的减少,支出却一直在增加,衰败是必然的事情。

第二个内部原因是贾府的子孙后代问题,当然并不是指他们的不学无术和仕途受阻,而是内部存在矛盾和分裂,这一点在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有暗示的,林黛玉上门投靠,几乎所有的亲戚都来问候,唯独自己的两个舅舅没有前来。

这就说明两人在贾府之中存在不和,其实究其原因来看,是贾母的偏向性问题,贾赦是长子,但并没有得到贾母的宠爱,贾政作为次子,也十分受到贾母的重视,甚至专门为他开辟了一间别院居住,贾母作为贾家的最高权力者,她的偏向代表整个贾家的倾斜。

贾赦虽然心里不满,但不敢嘴上说出,但时间一长,这种消极的情绪就会潜滋暗长,加上贾母自以为地位崇高而明里暗里的偏私,致使贾府中不满贾母偏爱的一群人逐渐成为一个整体,后来甚至形成了双方对立的局面。

最后因为抄检大观园的事件,双方的矛盾彻底激发,再加上来自外部的威胁,贾府已经是遍体鳞伤,另外,贾母的存在让有些挽救局面的人无法施展自己的能力。王熙凤就是这样的存在。

从其表现来讲,她是一个十分有能力的女子,身为贾府的大管家,做起事来井井有条,虽然为人泼辣,但对于细节的把控十分到位,而早在元宵节之前,凤姐经过计算就已经发现贾府入不敷出了。也曾提过减小开支和改变租地的模式。

但凤姐属于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类型,她可以有很多的想法和手段,但无论正确与否,还需要经过贾母的同意,所以这些方法,最终都没有被付诸实践。

也就是说,开源节流是凤姐一早就想到的方法和手段,对于奢华的贾府来说,只要在衣食住行的质量上稍微降低一些,不那么山珍海味,不那么讲究排场,那一定就能省下一大笔钱财。

所以说,开源节流是贾府缓解衰败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十分奏效的手段,但有一点需注意,那就是灭亡的最终结局无法改变。

就像现实中的最终结局一样,即使贾府再开源节流,终究还是要灭亡,因为从外部讲,有一个无法击败的敌人,从内部看,贾府的老一辈政绩可怜,新生代毫无建树,早就只剩下空壳子了。

0 阅读:15

念桃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