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在历史上有重要地位,为何粟裕回忆录却只字不提?

廖化聊历史 2023-11-17 17:09:02

导语:1976年夏,开国大将粟裕决定动笔写回忆录,本着“这也许是现情况下我能够为党做的一点工作了”的态度,《粟裕回忆录》于1988年问世。

出于对战争的好奇,《粟裕回忆录》很快就销售一空。热情的读者在翻看回忆录时,惊奇的发现这位指挥淮海战役的大将竟只字未提淮海战役。

2007年再出版时,《粟裕回忆录》中添加了《粟裕谈淮海战役》的内容,但是这篇内容也只是楚青整理了粟裕对淮海战役的一些看法。

也就是说,自始至终,粟裕在自己的回忆录中都没有提及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被视为三大战役之一,是解放史上的一场极为重要的大战,为什么粟裕只字未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粟裕与淮海战役

1948年9月下旬,济南城的硝烟还未熄灭,拥有敏锐军事眼光的粟裕就开始着手布局“淮海战役”,只不过粟裕最初的设想是“小淮海”,即:以四个纵队攻占淮安、淮阴,之后再以三个纵队攻占海州、连云港。

粟裕最开始的布局并没有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是以占领两淮、海州、连云港为主要目标,其核心考量就是通过这种进攻吸引敌人注意力,分散敌人在中原的军事力量。

在粟裕提出“小淮海”的战略后,毛主席意识到可以通过“小淮海”扩大战果,打一个“中淮海”,即:华野集体南下,以歼灭国民党军有生力量为主,主要目标是歼灭黄百韬兵团。同时致电中原野战军,要求中原野战军在华野打响战争后加入淮海战场,歼灭孙元良兵团,并攻占宿蚌。

这是第一次搞两大野战军协同作战,只是令人没想到的是,这场“中淮海”最终还是扩大成了“大淮海”,也就是终极版的淮海战役。

因为战端一开,蒋介石不甘心放弃黄百韬兵团,于是陆续指挥部队前往淮海战场,支援策应黄百韬兵团。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蒋介石没有考虑到这一点,这也直接致使了陈官庄兵败。

在整个淮海战役期间,毛主席是最高指挥官,粟裕是前线最高指挥官,他们两个人主导了解放军的军事行动。

在这里还有一个“总前委”的问题,邓小平是总前委书记,成员有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但是总前委主要负责“统筹”的工作,也就是保障解放军的后勤,而不是军事指挥。淮海战役期间的重大军事指挥电报主要是粟裕提建议,毛主席批准,没有见总前委指挥行动的电报。

综上所述,粟裕即使不是淮海战役的核心,但是也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他是提出者,也是出谋划策者,更是指挥者。

要问谁最了解淮海战役,远在延安的毛主席恐怕都没有粟裕了解,只不过令人意外的是,粟裕在日后却不肯写和淮海战役有关的事。

粟裕为何不写?

在建国后,粟裕曾对他的夫人楚青说过一番话:“淮海战役的文章我不读,书我不写,戏我不看。”

这就是粟裕的态度,也是为什么《粟裕回忆录》中没有淮海战役的原因,不是出版社不出版,而是粟裕根本就没写。

粟裕为什么不写?这主要是因为他的性格,他在写书的时候就强调了:

“要写,就要坚持实事求是,按历史的真实来写,时间隔得很久了,你们要对我的回忆找有关材料核实。至于观点,我欢迎你们参加讨论,提出意见,但是最后还要按我所认识的程度来写,这就是实事求是和文责自负。”

军人出身的粟裕有着独属于他的执拗,实事求是这一点让粟裕吃过苦头的,但是粟裕没有因为吃苦头就放弃实事求是的原则。

淮海战役在当时牵扯甚广,毫不夸张的说,淮海战役的胜利就是泼天的富贵,落在哪个将军头上都会让他青史留名,此后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军事史上都会对这场大战大书特书,也会对这场战争的指挥官不吝赞美。

如果要按照粟裕对这场战争的认知,那么毛主席和他都必须在首位,因为他们是这场战争的指挥核心。但是能这样写吗?恐怕不能,拍摄《大决战》时险些都把林彪给隐了,此时还戴着帽子的粟裕显然不适合大书特书,至少相关部门不会大书特书。

举一个最明显的例子,黄桥决战的指挥官是粟裕,但是在拍摄《黄桥决战》电影时并没有粟裕,荧幕中出现的名字是“谷盈”。

说违心话不愿意,说真话没法面世,这也就是为什么粟裕不谈淮海战役的原因。

11 阅读:1234

廖化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