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草原之于富庶江南,你怎么看?

给女儿讲史地 2024-10-19 09:54:51

而立之年,林升立于苏堤。西湖美景,歌舞升平,这无疑冲击了他忠君爱国的心理防线。挥笔一首《题临安邸》,字里行间,满是焦虑与无奈。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彼时,南宋已偏安近半个世纪,长期北伐无果,凭借长江天险暂得苟且。对于新的南宋人,靖康之耻更像是先辈们失败的过往,而非他们当下的生活。像林升、辛弃疾、陆游等心系中原故土的人,并不符合南宋朝廷的国家性格。

跳出南宋视角,彼时世界和中国都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新的草原巨人开始崛起:无论是戈壁雪域还是草地平原,都将被踩在蒙古铁蹄下,东欧到东亚的广袤区域将听命于同一个可汗。宋人的心头大患们,西夏、辽(西辽)、金、大理……将统统被扫入历史。

农耕国家政治与经济中心的短暂合一:从两晋开始,中国经济中心开始偏离政治中心(关中-中原)南移。至南宋时,汉人王朝的政治和经济中心短暂统一,江南从此站在了中国经济链的顶端。“西湖歌舞几时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是最好的注解。

13世纪的中国,就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草原帝国(蒙古-元)前所未有的扩张,农耕国家(宋)前所未有的收缩。

游牧/渔猎与农耕的互动,是中国历史的主旋律,江南在这个过程中是农耕文明最后的堡垒,每一次互动都会强化他的经济地位。

永嘉南渡

西晋终结三国,仅五十年便迎来衰败。怀帝永嘉五年(311年),戈壁与草原上的匈奴再次入侵,洛阳陷落,皇帝及大臣被俘,史称"永嘉之祸"。北方陷入混乱,经济基础遭破坏。晋朝宗室司马睿率领中原汉族士族南渡,史称"衣冠南渡"。这是中原汉人首次大规模南迁,士族从中原、华北南下,江南成为新家园。从此,南方,尤其是江南,开始在中国的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这次南迁,为江南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西晋中原人口南迁

靖康之变

联金灭辽是艺术家宋徽宗的致命"表演"。加速了金国崛起,让其成为游牧渔猎的超级军事实体,并叠加了草原帝国的所有特性。1126年,金军兵临开封,北宋朝廷陷入混乱,战和不定间耻辱降临:北宋统治阶层,从皇帝到百官,被金军一网打尽,史称"靖康之耻"。距"永嘉之祸"已近千年。北方经济再遭重创,人民流离失所,南迁浪潮再次涌现,难民涌入南方。宋朝靠着长江天险,和一味的委屈求和自我矮化,在临安快速站稳了脚跟,开始对江南深度开发和经营。

85岁陆游也没有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在林升写下《题临安邸》的百年后,临安城破,南宋最后的士大夫们,表现出少有的气节,蒙古军队追着南宋朝廷一路向南。1276年,陆秀夫抱着南宋小皇帝跳海自尽,为这次对抗画上了句号。

当元帝国重新统一南北,构建起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超大游牧-农耕二元帝国,南方真正的成为了帝国的经济支柱。特别是京杭大运河的开通,不仅巩固了江南的经济地位,也确立了江南的赋税责任。

西晋到南宋,除了永嘉之祸和靖康之变,唐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等事件也加速了北方人口的南迁。每一次的大规模人口南迁,都伴随着游牧帝国和中原王朝的战争,战乱让大量人口、财富和文化南移。这些迁移的人口不仅带去了劳动力,还有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从两晋到唐宋时期,南方特别是江南地区的开发程度和人口逐渐增加,经济逐渐繁荣。

西晋与元,中国人口的分布对比(网络图片)

游牧与农耕的互动,加速了江南/长三角的繁荣。而之后,中华文明将迎来另一个大变量---海洋。海洋与大陆的互动,催生了另一个经济中心---珠三角。

0 阅读:102
评论列表
  • 2024-10-20 09:37

    晋和宋是唯二的两个奇葩朝代,连我大清表现的都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