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清末时期的汉口旧影,曾被誉为“楚中第一繁盛处”

老照片聊历史 2024-03-26 01:15:54

武汉三镇之一的汉口,只有500多年的建城史,在此之前,这里还是一片荒郊野地,直到明成化年间,这里才开始有人定居。由于长江、汉水带来的交通便利,汉口逐渐形成为一个商品交换的市场。明末清初时,汉口已经发展成为“楚中第一繁盛处”,与佛山镇、朱仙镇和景德镇一起并称为全国四大名镇。

本组图片再现了清末时期汉口镇的真实影像。

外滩

1842年,中英《天津条约》签订,汉口被辟为开放口岸,汉口因此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图为清末时期租界区的滨江大道,道路宽阔,两边种植着整齐的树木。

租界

开埠通商以后,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汉口做生意,西方列强也在汉江边上纷纷强划租界,一幢幢洋房随之拔地而起,汉口进入到了一个畸形的繁华时代。

德租界

清末的汉口有五大租界,德租界是其中之一,其他四个分别是英、俄、法、日,其中英租界设立最早。

码头

当时的汉口,沿江到处是密密麻麻的码头,有洋人控制的“洋码头”,也有自古以来就有的“土码头”。码头边木船和洋货轮杂处,桅杆高耸,非常拥挤。

洋母子

跟随着洋商进入汉口还有大量的西方移民和传教士,他们纷纷在租界区建立定居点,开始了养尊处优的生活。 图为一个英国妇女抱着她的孩子。

洋房

汉口街头的洋房,两层券廊式建筑结构。但并不是我们常见的用大理石砖作为建筑材料,而是全木结构,走廊外侧挂着中式的竹帘用来遮阳。

搬运工

外滩马路上的搬运工人,两人一组正在搬运货物。他们穿着草鞋,每天往返于码头和洋行的仓库之间,风雨无阻,却换不来最基本的温饱。

年轻人

两名年轻的码头工人,瘦弱的男子背着双手,上衣的下摆系在腰间,原来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不拘小节的人这样穿衣了。另一名男子较为强壮,头上顶着一块麻布,这是防止在搬运货物时弄脏了头发。身后不远处站着一名警察。

巡警

汉口外滩大道上的两名巡警,头戴凉帽,身穿制服,腰间系着牛皮带。说实在的,很难在清末的老照片中看到如此衣着得体的巡警形象,用“帅”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

脚夫

走在江滩马路上的一名年轻挑夫,长辫子缠在头顶,显得很精干。他挑着的翘扁担上一头挂着三床棉被,一头挂着木箱、草编容器和凉席。为了防止东西掉落,容器上还罩着网兜。

商业街

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街道不宽,石板铺路,两边挂满了各种商业招牌,有“条丝烟刀”、也有“广福杂货”。镜头中出现的逛街人是清一色的男子。

游行

汉口街头一支宣传预防霍乱的游行队伍,一名男子扮成女子的模样骑在马上,后面还跟着骑马的儿童。队伍里有人打着遮阳伞,有人举着旗幡,浩浩荡荡,非常热闹。

小贩

坐在板凳上,脚尖上挂着鞋子的男子是一名小贩,旁边的多层木匣就是他的货柜。他的手里拿着两根长竹板,利用击打发出的声音吸引小孩子。看样子这里是小贩常来的地方,买卖双方相处的很融洽。

休息

江边的草地上停放着几顶轿子,这是几个有钱人来江边游览乘坐的交通工具。画面中有短打扮的轿夫,也有穿着长袍的游客,此时的他们显然正在休息。

汉口全景

从远处眺望汉口全景,江岸边桅杆如林,城内房屋密集排布,一片繁华景象。

0 阅读:0

老照片聊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