懋功会师后,有4位高级将领调到红四方面军,他们都是谁?

深更读过去 2024-07-23 20:38:50

1935年6月中旬,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四川北部的懋功,这是历史性的一刻。尽管都是红军,但毕竟长期战斗的地方不太一样,红一方面军战斗在中央苏区,而红四方面军来自鄂豫皖根据地。双方还是缺乏了解,互相都不熟悉。

中央考虑的两个方面军如何拧成一股绳,以及接下来的发展问题,包括要迅速北上建立川陕甘根据地。可接下来张国焘却一心要夺权,要求改组充实领导力量。而且,双方在战略行动方向问题上与中央发生严重分歧。

尤其是在张国焘的影响下,导致军中人心不稳,分离主义倾向严重。而张国焘在北上途中又擅自率部南下,后又另立中央,犯了严重错误。

因此,会师后,可不是简单的兵力增加的问题,这里面的矛盾还是非常多的。在这个时候,加强双方的交流尤为重要。

于是,中央陆续向红四方面军派出了一部分干部,他们也成为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沟通的纽带。

其实这样的事并不稀奇,早在井冈山的时候,就曾有过。当初的井冈山部队是比较复杂的,有一部分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也有陈毅和朱老总领导的南昌起义的部队。还有长期在井冈山上的,土生土长的队伍。他们在早期,也会出现问题,毕竟他们来自的地方不同,有些人思乡情结比较重,甚至也会因为武器的分配产生摩擦。

当时采取的其中一个办法就是干部互换,你调一些到我这里做连长排长的,我也调一些干部过去,更好的让他们融合。

而在懋功会师后,红一方面军军有4位高级将领调到红四方面军工作,他们都是老革命了,在红军时期就是高级干部,甚至其中两位还都参加过秋收起义。

那么,他们都是谁呢?

张宗逊

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毕业于黄埔军校。经历过秋收起义,三湾改编后,亲自护送主席上了井冈山,他也被称为禁卫将军。他参与了创建和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长了。

在长征中,张宗逊在彭德怀直接指挥下,率部强渡湘江、攻克遵义、四渡赤水、夺占娄山关,立下了汗马功劳。

懋功会师后,张宗逊调任红四方面军第4军参谋长、红军大学参谋长兼高级指挥科科长,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进行过抵制。长征结束后,他被调到总部机关,担任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后兼任延安等五县警备司令。

抗战开始后,因为旅长卢冬生不能到任,贺龙请毛泽东指派一位从井冈山成长起来的将领,来接替他直接率领由红二军团缩编而成的358旅。就这样张宗逊开始跟着贺老总,从晋绥解放区,转战于华北大地,广泛开展游击战和游击运动战,屡战屡捷,消灭了大量日伪军。

直到解放战争,他又开始到彭老总麾下任职,参与了保卫延安以及解放大西北的作战。先是担任西北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1纵队司令员,1949年2月又任第一野战军副司令员,率部发动春季攻势和陕中战役,并参与指挥扶郿、兰州等战役,对解放大西北作出重要贡献。

1950年10月,在彭老总进京后,他代理西北野战军暨西北军区司令的职务。1952年10月,调入北京,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军校部部长,1955年4月又兼任训练总监部副部长。长期领导军事训练和院校建设工作。

张宗逊是典型的由井冈山成长起来的高级将领,深受信任,也曾是15位开国大将候选人之一,不过他最终还是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李聚奎

他早期曾经参加过著名的平江起义,在彭德怀、滕代远带领下上了井冈山。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反“围剿”。在多次战斗中,身先士卒,立下赫赫战功。在长征前,他就已经是师长了。

长征中,他率红1师位主力部队开路,在形势极度恶劣的情况下,带领战士们突破乌江、攻占遵义、强渡大渡河,为我军的长征之战立下功劳无数。这个时候的杨得志,还只是他手底下的一个团长。

懋功会师后,李聚奎调去了红四方面军,先后担任红31军、红9军参谋长,对张国焘在红四方面军搞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抵制。长征后,他又参加了西路军,失败后,他把自己打扮成一个叫花子,一路乞讨,机智地躲过了敌人的三次搜捕,最后终于回到了红军的行列。

毛泽东见到他后,曾大手一摆:“你是虽败犹荣!”

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北上抗日,李聚奎出任129师386旅参谋长,是旅长陈赓的助手。后调任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1纵队副司令员。在决死队第1纵队改称太岳纵队兼太岳军区第1旅,李聚奎担任旅长兼太岳军区岳北军分区司令员,他领导岳北军分区军民进行了开辟太岳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日战争结束后,李聚奎被派到东北,担任黄克诚的助手。1948年,又开始担任东北军区后勤部参谋长兼西线后勤司令员、政委,负责东野部队的后勤保障工作。

此后,他长期负责后勤工作,还曾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院长,培养后勤人才。

1955年,李聚奎没有参与授衔,是因为他被任命为我国石油工业部第一任部长。到1958年2月,他重新回到军队被任命为总后勤部政委,这才补授上将军衔。

陈伯钧

陈伯钧是黄埔军校六期(武汉分校)毕业的,曾经参加过著名的秋收起义和井冈山军事斗争,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军长,参加了五次反围剿战争。长征中,陈伯钧起任红5军团参谋长,协助军团长董振堂指挥所部执行后卫任务。

1935年7月,陈伯钧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后,调任红四方面军第9军参谋长。不过没几个月,他就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而被免职,改任红军大学主任教员。

张国焘的错误被纠正后,陈伯钧这才任红4军参谋长,后还被调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亦称第6军)军团长。

值得注意的是,陈伯钧是我军唯一一位在三个方面军都工作过的开国上将。

抗战开始后,陈伯钧任八路军第120师第359旅旅长,不过因为爆发了陈伯钧打人事件,导致他并没有前往前线,而是去了中共中央党校学习。此后,他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大后方,负责军事教育工作,先后担任抗大第2分校校长以及军事学院副教育长等职。

期间,还担任第385旅副旅长兼陇东军分区副司令员,领导部队进行反“摩擦”斗争,开展大生产运动。

抗战胜利后,他去了东北,先后任东北军政大学教育长、合江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上级干部大队大队长。

1948年5月,陈伯钧任东北野战军第1前方指挥所(8月改称第1兵团)副司令员,协助司令员萧劲光指挥部队围困长春、攻打沈阳。

1949年4月,陈伯钧任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第一副司令员兼第45军军长,并随部队南下。

建国后,陈伯钧兼任湖南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训练部副部长、副教育长兼军事学术研究部部长、教育长、副院长、代院长,协助院长刘伯承主持全院工作。

他长期在军事学院工作,尤其是在第二任院长叶剑英辞去高等军事学院院长职务后,陈伯钧接任院长。1955年,陈伯钧还被授予上将军衔。

彭绍辉

他很早就参加了革命,参加过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领导的平江起义,很早就是红军的师长了,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以及长征。第四次反围剿战争时,他曾在一场战斗冲锋中,左臂连中两弹,臂骨被击碎,但仍不下火线。因伤势严重,做了3次手术都没成功,不得不截去左臂,这也让他成为了著名的独臂将军。

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因反对张国焘的分裂活动险些送命,后被调到红军大学任上级政治科科长兼军事教员。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绍辉任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教导团团长,没多久担任新编第358旅旅长,与政治委员罗贵波率部参加巩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1940年,彭绍辉任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

解放战争前期,彭绍辉继续战斗在大西北,任吕梁军区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2纵队副司令员、吕梁军区司令员等职。

彭绍辉是彭老总非常欣赏的爱将。1952年,起,彭绍辉任西北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转为员兼参谋长。到了1955年,又被调到总参,担任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同年,他也被授予上将军衔。

0 阅读:452

深更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