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四种皇位继承制度你认为那种最好

拓跋腾 2023-05-25 16:44:15

在中国的历史上,每次皇位交接都要经历一番波折,但基本都采取了嫡长子继承位置,元朝也采取了嫡长子继承,虽然元世祖忽必烈的嫡长子太子真金早亡,但元朝此后的皇帝都出自嫡长子真金一脉。明朝的万历皇帝十分喜爱自己和爱妃郑贵妃所生的朱常洵,但依然要遵循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原则,将皇位传给自己长子朱常洛。

清朝的皇位继承也经历了复杂的过程,那我们来看看清朝的皇位继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清朝自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政权开始到辛亥革命清朝灭亡,历经296年,清朝的汗位一共经历了四个阶段。

清朝入关前的汗位推选制度

清朝前期的嫡长子皇位继承制度

清朝中期的秘密建储制度

清朝晚期的懿旨确立嗣君

后金时期的汗位继承采取的则是推举制度,后金时期努尔哈赤并没有称帝,证明此时他想建立是一个类似蒙古的地区性汗国(如察合台汗国、伊尔汗国、窝阔台汗国等),蒙古最早的则是军事民主,采取了忽里台大会制度,大汗由东道诸王(成吉思汗的四个弟弟的后代)和西道诸王(成吉思汗四个儿子的后代)共同推举才能成为蒙古人公认的大汗,努尔哈赤和成吉思汗采取的类似,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后,创建了满洲八旗,八旗旗主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以八旗掌旗贝勒即八和硕贝勒为王。

后金的大汗由八王选举产生,八王互相制衡,由此可选择出各方都认可的人。

努尔哈赤最初也采取了嫡子即位的原则,但由于褚英不得人心,遭人陷害,最后被逼死,因而最后采取了八王选举的政策,当时在后金最有威望的则是四大贝勒,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和四贝勒皇太极。二贝勒阿敏是努尔哈赤的侄子自然没有继承权,三贝勒莽古尔泰因为母亲犯罪,亲手杀了自己母亲,对自己母亲都得这样的人,对兄弟下手更狠,因此莽古尔泰自然也不在被选之列,大贝勒代善性格温和缺乏那种帝王的威严,又有传言他和努尔哈赤的大妃阿巴亥关系暧昧,

由此皇太极被选为后金的大汗,皇太极在1636年改国号为大清,宣誓着女真政权不再是一个东北地方性的政权,而是一个全国性的政权,皇太极时期征服了东北的野人女真彻底统一了东北地区,并且击败了蒙古的察哈尔部,把内蒙古纳入清朝的版图,并把势力扩张到青海地区,

皇太极在位期间削弱了四大贝勒,形成了南面独坐,权力逐渐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后金时期采取的多妻制度,只要是大汗的后代都有竞争的能力,等到了皇太极时期,皇太极册封五宫后妃,清朝宫闱之制至此始具雏形。实际上则是多妻多妾制度,五宫的妃子地位相同。

五宫后妃是:清宁宫中宫国君福晋,即中宫皇后博尔济吉特氏(谥“孝端文皇后”),东宫关睢宫大福晋宸妃博尔济吉特氏,西宫麟趾宫大福晋贵妃博尔济吉特氏,东宫衍庆宫侧福晋淑妃博尔济吉特氏,西宫永福宫侧福晋庄妃博尔济吉特氏(后来的孝庄文皇后”)。

五宫并建,意味着清帝妻室中开始出现嫡庶之分,清朝皇子有了嫡庶之别。五宫的皇后是蒙古女子,并且姓博尔济吉特,博尔济吉特则是孛儿只斤的满语发言,其中皇后和庄妃来还有宸妃自于蒙古科尔沁部,她们是成吉思汗弟弟合撒儿的后代,麟趾宫贵妃和衍庆宫淑妃则是来自阿巴噶部。她们是成吉思汗异母弟别勒古台的后裔。

成吉思汗曾经把蒙古以西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如钦察汗国由长子术赤建立 钦察来自于钦察草原,最早应该叫术赤乌鲁斯意思就是术赤之地的意思、察合台汗国由其二子察合台、还有窝阔台汗国是三子的窝阔台封地),

把蒙古以东今天东北草原部分分给了四个弟弟,如科尔沁部、和硕特部、阿巴噶部、还有如靖难之役的朵颜三卫则是其四弟帖木格的后代。

成吉思汗诸弟封地

从这五宫福晋可以看出皇太极时期已经联合蒙古东部的势力,1643年在入关前夕皇太极突然暴毙,清朝再度陷入了皇位的斗争,皇太极并没有来得及采取嫡长子即位的措施,因而清朝皇位采取的依然是推举制,福临即位实际上是各方势力平衡的结果,首先是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由皇帝所掌握,皇帝死后两旗只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承皇位,皇太极的堂弟济尔哈朗掌握镶蓝旗,堂弟自然没有资格继承皇位,努尔哈赤二子代善掌握正红旗和镶红旗,自第一次夺取汗位失败后,代善便再也没有心思夺取皇位,主要夺取皇位则是掌握正白旗和镶白旗的多尔衮和掌握正蓝旗的皇太极长子豪格,豪格二十年内南征北战拥有很高的威望,又有正黄和镶黄旗的支持,和多尔衮旗鼓相当,

但此时清朝最怕的就是分裂,此时已经是天下大乱,张献忠早在两年前在成都建立了大西政权,李自成已有统一中国北方之势,如果清朝此时内斗必会自取灭亡,在中间派济尔哈朗的提议下,六岁的福临即位成为了皇帝,福临能继承皇位一来是权力平衡的结果,二来则是其背后的蒙古势力,福临的母亲是庄妃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联合蒙古是清的重要战略,三则是福临属于五宫中唯一存活的皇子,属于嫡子即位。

顺治在位的十八年则是清朝和南明斗争的十八年,南明先后建立了弘光、鲁王建国、隆武、绍武、永历等政权,明朝残余势力和大顺和大西军联合抗清,可惜由于南明内讧最终导致了灭亡。顺治皇帝在位时间只有十八年,只活了24年就得了天花去世,顺治生前皇位继承人由他的母亲孝庄皇太后指定了八岁的皇三子玄烨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这次指定实际上宣誓着皇位选举制已经被废除,开始了中央集权皇帝开始逐渐亲自选定接班人的开始。

到了康熙皇帝时期,开始选用嫡长子继承制,嫡子皇次子胤礽被选为皇太子,胤礽确实有才能,但是他的父亲康熙却是清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太子将来是要掌握国家大权的,难免会和皇权产生冲突,他可以说是在位最长的太子,太子当了37年,最终无法避免和康熙产生麦顿,最终被废,当时有着八阿哥党(九阿哥和十阿哥支持老八),四阿哥党(十三阿哥支持),大阿哥和三阿哥都想争夺皇位,还有十四阿哥 ,在八阿哥在失败后转而支持十四阿哥,为了平衡势力康熙再度复立皇太子,但三年后再度废除,康熙最后选择了四阿哥胤禛作为皇位继承人,有传言是应该是十四阿哥,传位十四阿哥,被改为了传位于四阿哥,这则是无稽之谈,遗诏分为满文和汉文两种书写格式不可能写错,由于雍正推行摊丁入亩、官差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火耗归公等政策,打击了士绅和官僚阶层,由此给他编了这个故事来否决他即位的合法性。

秘密建储制度

雍正皇帝有感于九子夺嫡骨肉相残,由此确立了秘密立储的计划,

皇帝全权全权选择储君的继承人,择贤而立,对属意的储君暗中培养严格保密。雍正元年八月就已经选定了皇四子弘历作为皇储,亲写密封,藏于匣内,之余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告知王公大臣,有密书一封藏于随身。自此秘密建储制度便确立下来,此后乾隆、嘉庆、道光都遵从此制度。

此制度的好处在于 杜绝了储君和其他皇子的矛盾,因为谁也不知道谁为储君。增加了中央集权,皇帝一人决定了储君人选,避免了其他利益集团的干涉。皇帝可以选择并可经过考察更改避免了废立的动荡。

但是有着明显的弊端,皇储的身份未被公开,在接受教育和参与政务等各个方面和各皇子享有一样大待遇,无法得到应有的锻炼,如嘉庆乾隆三十八年被立为皇储,到了35岁还和其他弟弟一样去御书房读书,并未去参与朝政,导致了清朝走向了近代的黎明前夜。

再有则是皇帝个人独断专行根据个人去进行判断,道光帝选择了资质平庸的咸丰皇帝,

而未能选择才智出众的恭亲王奕䜣,咸丰皇帝身体羸弱,当时清朝历经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起义

咸丰无力回天便沉迷于酒色,只活了三十岁就去世了,不知是王朝逐渐走入末路,还是天命使然,后期皇帝的生育能力越来越弱,拥有诸多妃嫔的咸丰皇帝只有一子一女存活,慈禧所生的载淳自然成为皇位的继承人,此后的皇位继承人都被慈禧所操控,秘密立储制度等同了一张废纸。

皇位继承人制度到了懿旨确立嗣君时期,同治皇帝一生则是傀儡,19岁就去世了,同治皇帝一直想选择自己子侄中的一位作为自己的继承人,但被慈禧所阻挠,因为一旦选择了同治皇帝的子侄辈,相当于过继给了同治皇帝,自己成为了太皇太后无法再垂帘听政掌握实权,因此慈禧选了四岁的载湉作为皇位的继承人,这就是后来的光绪帝,

载湉是咸丰七弟醇亲王之子,慈禧的亲妹妹的孩子,慈禧是他的亲姨妈,但光绪皇帝的一生是凄惨的,选皇后被迫选择了慈禧的侄女,不能选择自己所喜爱的女人,政治上一直被慈禧所操控,亲政时期实行戊戌变法,但仅103天就被慈禧废除,幽禁于瀛台,

慈禧临死前还把光绪毒死,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光绪是清朝在位第三长的皇帝在位34年,这段时期清王朝已经接近于灭亡。

慈禧最后选择了三岁的溥仪作为皇位的继承人,她的本意是如果光绪去世,她还可以继续操作溥仪,为此他选择了性格懦弱的载沣为摄政王,但清王朝早就日薄西山,溥仪即位不到三年清王朝就灭亡了。

王朝的末世似乎有着相同的命运,曹魏司马家族掌握着皇帝的废立大权,唐朝后期宦官可以随意废立皇帝,清朝的后期后宫干政随意废立皇帝。

清朝的皇位继承在康雍乾和嘉庆、道光一直想有立嫡子的执念,乾隆的三位嫡子先于自己去世,为此不得不选择身体较好的嘉庆帝。嘉庆选择道光算是完成了几位祖辈的意愿,道光皇帝身体好,在皇子时期平定天理教叛乱立有大功,但无奈处于东方被时代所局限。

0 阅读:41

拓跋腾

简介:主要写作 元明清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