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论传统中医有大成就者,历史长河中出现的人物太多太多,诸如:上古时代神农氏,以及文献记载的黄帝,秦越人,张仲景,华佗,李时珍,孙思邈,陶弘景,后来的“金元四大家”,明代张景岳,清代的黄元御,陈修园,叶天士,唐容川等等。中医历史名家数不胜数,书不尽言。诸位前辈都是每一个时代扛鼎之人,为中华文化传承延续贡献自己的力量。
然而,即便是国医圣手也有终老,但是他们为中医药事业留下的经验,是后世无尽的财富。比如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讲到的积聚根原,其中记载了口服和外用治法。过去人们所患疾病跟现代人所患疾病虽有差别,但根本病机都是一样的。以前中医所讲“癥瘕积聚”这类的病都是很难治的,就是现代的“癌症”。
积聚根原讲:积聚者,气血之凝瘀也。癥积为血瘀,瘕聚为气结。癥瘕之病,多见寒热。以气血积聚,阳不外达,故内郁而发热;阴不内敛,故外束而恶寒。
血性温暖而从左升,至右降于金水,则化为清凉。血之左积者,木之不温也;血之右积者,金之不凉也。气性清凉而右降,至左升于木火,则化而为温暖。气之右聚者,金之不清也;气之左聚者,木之不暖也。而溯其原本,在于土。己土不生,则木陷而血积;戊土不降,则金逆而气聚。中气健运而金木轮转,积聚不生,癥瘕不结。
对于非中医专业的朋友可能看不明白上述文字。但是值得关注的是黄元御讲的“一气周流”,气不行则血不行,气结则血瘀。
化坚丸:甘草60克,丹皮90克,橘皮90克,桃仁90克,杏仁90克,桂枝90克,以上药味研粉炼蜜、陈醋为丸,制成3克丸,以米汤送服,每次3-5丸,每日两次。
若癥瘕结硬难消,加用攻破化癖之品,内寒加巴豆、川椒;内热加芒硝、大黄。
癥瘕积聚之病不过气血。左积者血多而气少,加鳖甲,牡蛎。右聚者,气多而血少,加枳实,厚朴。气不得血则不行,血不得气则不运。但有轻重之分,其内在脏腑者,可以丸愈。外在经络者,以膏消之。
化坚膏:归尾12克,鳖甲24克,巴豆12克,黄连12克,三棱12克,莪术12克,山甲片36克,筋余(指甲)3克,以上八味,用芝麻油一斤,净丹240克,熬成膏。
硼砂12克,硵砂12克,阿魏18克(炒,研碎),麝香6克,人参12克,三七12克,山羊血12克,肉桂12克,以上八味研细粉,入膏,火化,搅拌均匀,稍凉倒入水盆中,浸二三日,摊成膏药,备用。
用时先用皮硝水热洗皮肤,使局部毛孔张开,擦干,再用生姜擦患处皮肤十次,贴上膏药。一切痞块积聚,轻者一贴,重者两贴,全消。此贴神奇之处在于随着病灶消除,膏药会逐渐离皮,未解之处,膏药不脱。
贴化坚膏需要注意:不能吃发物,海鲜,鸡,羊,黄瓜,凡有宿根之物都不能吃。天鹅肉,母猪肉,荞麦,马齿苋,无鳞鱼终身不可用。凡犯以上禁忌病根立发。
以上药物配置已经很难了,即便是能找到诸药,制备起来也需要非常专业的老药工才能做到火候恰如其分。比如下丹熬膏药这个技术活,一般人做不来。再有名贵药材制作成本比较高,如此好的方药,会制作者越来越少,所以说快失传了。
在看电影里的叶天士大夫说雍正帝高烧不退用到青蒿鲜汁确实效果不错,我母亲在我感冒发烧时都会采些青蒿,防风,荆介草,牛耳风煲水给洗澡的,洗完澡很舒服。
👍🙏
药需要配方,量,也需要论证的
吃中药需要看中医的,同人不同方,同方不同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