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清华原创丨没有完美的人生(散文)

真言贞语 2024-08-15 15:20:40

没有完美的人生

(散文)

文/石清华

为报朋友之情,我与老婆白云回老家,周末去乡下看望朋友的父母。

早餐后骑车与白云沿松东河东岸南下。堤面宽阔的水泥路平坦、干净,很少有车辆往来,连行人也不多,慢慢骑行、细细观看。外洲上的白杨嫩叶婆娑轻舞,碧水漫不经心地信马由缰,似乎携带着耀眼的佛光。堤内是一望无垠的庄稼,将熟的小麦、豌豆鼓起了眼睛向农民们报喜,翠绿的稻禾则兴高采烈、蓬勃向上。丝丝南风贴在耳旁,悄悄告诉我这些迷人的景象。

经过斋公佬渡口时,告诉白云:小时候与舅表弟去淤泥湖严家嘴看我外公的弟弟、弟妻,人们习惯叫堂外公堂外婆,即从这里过河。过河后沿东南走向的废旧河堤步行一个多小时就到了。大约去过一次,到他们家后,对我们俩似乎都热情。但热情过后,很爱干净的堂外婆却拿轻蔑的眼神狠狠地剜了我几下,也许我既破衣烂衫,又不大干净吧。当初真想大哭一场,至今还记得那可怕的眼神。后来追寻缘由,皆因表弟的家庭条件好,舅舅的政治声誉好。而我家则穷到举家食粥也常无,老父则因打牌赌博、倒买倒卖而常常戴高帽子游乡。因此,也不怨恨堂外婆,一般人都知道贫穷莫寻亲,可我当时不知道。

穿越小集镇不远即到了陆兴新村。在村口观看、打听商店饭店,人们告诉我小商店有但没有饭店,要吃饭得去街上。我先去新村看了看,朋友的父母在家,旋即回到村口,买了烟带上老婆去他们家。说明来意,请二位老人去街上吃中饭,好在离街上不远。不要推辞,一定要去。二位老人同意后留下白云陪着两位老人慢慢走来,我先去订菜。

这个小集镇,酒馆饭店不多,快到主要街道时,才有一家餐馆。两间宽大的门店里,只有三套餐桌椅,厨师兼服务员一人。饭店里有一位五十多岁、农民模样的男子在喝酒。一碟花生米、一小碟青豆、几个油炸的小刁子鱼、一块锅盔,二两五的老村长两瓶,已近尾声。长街道、大门店、豪气客、吝啬菜,共同描绘着经济不景气之下穷乡僻壤的画面。

我们四人一个全土鸡火锅、一大盘煎豆腐、一大碗土豆、一大碗备下火锅的甜菜叶,与那一位酒客相比,已经很奢侈了。喝了几口酒后,朋友的老父话就多起来了,他的老伴好像有歉意地说:“石老师,我家的老头一喝酒,话就多,请不要见怪。老头子,少说点话。”

“我们已经很熟了,石老师蛮好的。即使说错了,也不会怪我。”

“没关系,想怎么说就怎么说,今天陪您二老,大家开心就好。”

“我今年七十五岁,什么事都经历过,也没什么可怕的。”

“是的,您丰富的人生阅历,是子孙们一本读不完的书。”

“我十八岁的时候,村里准备培养我当村长,但家里反对。说当干部容易得罪别人,引起别人的怨恨,有时家里人也跟着吃亏,不如老老实实种田,虽然穷一些,但是很安稳。我一想也有道理,那时大丫头刚出生,多陪陪孩子也好。”

“每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您尊重家人的意见,肯花时间陪孩子,肯定也能得到家人的尊重。”

“当时搞社教(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时,乡党委书记安排我去洪湖社教,没去多久,家里人找到书记家里,哭闹着要我回家,说孩子生病了,不然的话,就吞火柴自杀,书记只得打电话叫我提前回来。和我同去的同事们回来都分配了很好的工作,有的转成了公务员。”

“可能家里有家里的难处,不管在哪里做事,能够养家糊口,让家人们高兴就已经做得很好了。”

“回来后,党委书记叫我到村里去当民办老师,大家都说我书教得很好。像你们学校的校长,你们原来的邻居田尔行老师,他们都和我很熟。田老师的丫头田小芳,都是我推荐给婚姻介绍人的。后来,乡里推荐我去读荆州师范,家里人坚决不同意,说你去读书,谁来管一家老小,只好让给别人。后来村长提拔我当村里的会计,说比当民办老师有前途。可没几年,上面有了政策:三十年以上教龄的直接转为公办教师。像我如不当会计,继续当老师,足够教龄三十年以上的直转条件。如直转后,现在每月工资有差不多五千元。唉,有很多机会,都没抓住,弄到现在吃低保。”

“您的女儿很优秀,吃低保是国家对您的照顾,有什么不好?有的人想吃低保还吃不到呢。”

“是的,像原来的县委副书记兼县政法委书记,原来的常务副县长等,都和我是很好的朋友,可能是他们帮的忙吧。”

“田老师,喝酒。一切都已经过去,现在有吃有喝有住就行。”

……

酒酣耳热之时,想到朋友年已七十五岁的老父,一生有许多升发的机会,外有朋友相助、自己有才学有能力,但有家人的陈旧观念,致使良机失去,未免有些遗憾。假使田老师一帆风顺、一路升迁,如果家人的那些观念仍在,也可能有牢狱之灾。看来,无论是谁,也没有完美的人生。

(2020年4月26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