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首日,“与氏创新 质领未来”罗氏智慧医疗赋能实践发布会圆满举办。作为全球医疗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罗氏长期深耕智慧医疗领域,在中国与各方伙伴携手并进,深入探索人工智能(AI)创新实践应用场景。基于进博会舞台,罗氏以数字化辅助决策模型为突破口递交“中国实践方案”,为中国智慧医疗与医药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新办法,助力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引领全球智慧医疗创新实践。
此外,罗氏制药中国还开启了“数字医疗孵化2.0”临床孵化转化创新解决方案,持续赋能本土创新,让数字创新真正在中国落地,最终为实现“健康中国”目标贡献力量。
“与氏创新 质领未来”罗氏智慧医疗赋能实践发布会嘉宾合影,从左至右依次是: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血液领域及创新健康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沈霞芳女士,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消化道肿瘤领域总监刘如练女士,哔哩哔哩研究院总监周嗣涵先生,中国抗癌协会产学研转化专委会秘书长张婷婷女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名誉院长、上海国际医学科创中心主任樊嘉教授,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女士,罗氏全球合作部亚洲区负责人Harm-Jan Borgeld博士,罗氏制药中国肿瘤领域总经理钱巍先生,罗氏制药中国财务、策略及运营优化副总裁夏天先生
以“智”提质
AI赋能智慧医疗“中国实践”成果
党的二十大以来,我国将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在医疗领域,随着人工智能(AI)、大数据应用等创新技术高速发展,“AI+赋能”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拓展的重要引擎。在此背景下,罗氏依托成规模有意义的数据、先进的分析技术和有价值的应用场景这三大要素,携手顶尖科研型医院,在临床决策支持和患者远程监测管理两大领域,以数字化产品组合创新构建智慧医疗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国肿瘤防治事业发展。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领衔的肝癌数字化辅助决策模型则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目前该模型已进入临床验证阶段,有望以数字化手段助力中国肝癌精准诊疗发展,让中国肝癌患者早日受益。孙惠川教授表示:“中国肝癌发病人数和死亡人数占到全球的一半,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智慧医疗将有助于我国肝癌精准诊疗。通过分析肝癌特征建立可视化辅助模型,可为患者用药的有效率提供数字化证据,从而帮助医生诊疗决策,增加诊疗过程中的确定性,给患者带来临床获益的同时节约医疗成本。我们非常期待这一研究成果能够早日应用于临床实践。”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脏外科副主任孙惠川教授
在本次进博会罗氏展台上,该模型以裸眼3D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现场参会者可通过模拟预测模型的运行过程,真实感受AI技术如何赋能医患,为医生临床决策提供精准支持。
进博现场互动装置
“面对一份影像学资料,大数据模型可能会分析出肉眼难以辨别的上千个特征,再进行基于规律的探索和结合,真正起到和临床医生互补、互相增强的作用,而非重复医生的工作;且相比于药物研发,数字化产品的开发周期已经大幅缩短。该模型可以基于临床数据不断增多及完善的情况下,以及算法的不断迭代优化下,精准性得到进一步提升,带来医疗新质生产力的提升,最终为实现个体化医疗提供坚实的基础。”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血液领域及创新健康解决方案高级总监沈霞芳对该大数据模型表示了强烈认可,但同时她也认为后续验证和商业化仍有很长的路要走。首先是在数据方面,多方数据的共享存在一定限制和阻碍,而数据的标准,检查的方法和临床疗效评估的时间节点等的不统一也可能会影响数据验证过程。其次,这类创新的数字化医疗产品的临床价值与医疗设备及硬件相比,对其价值认可和接受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
罗氏制药中国医学事务血液领域及创新健康解决方案高级总监
沈霞芳
当然,智慧医疗是大势所趋,在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政策引导下,中国医疗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加速转型升级,其中数字化产品的价值也会日益明确。目前罗氏智慧医疗在中国积极推进开发的数字化预测模型已成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实践典范,让我们共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能完成数据验证。再如沈霞芳总监所言,“有朝一日能够进入指南、医保等,为患者带来更佳的诊疗获益。”
以“新”促新
“孵化器2.0”持续助力数字医疗成果转化
当下,罗氏在中国正着力于智慧医疗领域全新升级,将创新实践拓展到更广泛的领域,以全球经验赋能中国医疗健康产业高速、可持续发展。发布会上,罗氏发布“数字医疗孵化器2.0”,在持续助力本土数字化临床实践项目“孵化”基础上继续升级,致力于消除产品开发过程中的障碍,提供从早期研发到后期商业化的全链条支持。
“数字医疗孵化器2.0”旨在搭建一座桥梁,链接并打通临床需求的验证、产品开发、及注册上市等阶段,形成一个整合的数字化工具孵化转化平台。在谈及“数字医疗孵化器2.0”相比于1.0版本的最大区别时,沈霞芳总监认为可以归为两点:强化概念验证环节和推出数字医疗菁英学院。前者是帮助临床医生全面了解某一临床需求的普遍性、商业前景、解决难度等,从而真正聚焦“刚需”问题,扩大孵化转化影响力,最终改变临床治疗决策。而后者是一种全新的孵化转化赋能体系,融合了以孵化转化知识体系为核心的课程培训、实践工作坊及全旅程个性化支持,目的是助力医院AI时代的人才培养,加速创新成果转化。“我们罗氏先行先试,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将来要靠更多的有识之士一起共创共建,将创新成果转化变得更加规模化、体系化和可持续化。”
可以看到,“孵化器2.0”未来将持续专注于识别和满足临床关键需求,通过与医疗专家和技术先锋的紧密合作,在智慧医疗领域构建充满活力的生态系统。在这过程中,如何协同各方资源是关键环节。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GHIC)执行主任王竟菁对此表示:“在基础科研与本土创新深入融合的过程中,政、产、学、研、医、企缺一不可。作为对接全球医疗创新技术与资源的‘桥梁’,清华工研院的GHIC通过概念验证、临床支持、链接投资等方式,打造完善的医工融合体系,形成研发到产品再到产业的闭环。当前,人工智能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还处于发展阶段,我们愿意与各界力量携手,在这一领域不断探索、创新,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孵化取得新进展。”
全球健康产业创新中心执行主任王竟菁
据王竟菁主任介绍,2023年,GHIC收到了近千个具有临床需求和临床价值改进的想法,以及用于医疗的创新技术,同时作为北京市首批概念验证中心,GHIC帮助这些想法从概念阶段转变为实际产品,进而培育出诸多优秀的创新项目,“这些成果得益于临床医生聚焦未被满足的临床痛点和患者所需,始终秉承‘以患者获益为先’的初衷,当然更重要的是近些年国家和医院均对推动科研成果转化给予了诸多支持。”所以,如何改变临床医生的认知以及获取外界的持续资源支持,是孵化转化项目的两个主要难点。沈霞芳总监对此呼吁道:“希望大家给成果转化或整体医学创新多留一点时间,因为有价值的成果需要有积累和沉淀。同样,从全球到中国,罗氏始终聚焦三大要素,探索智慧医疗在中国的实践应用,这背后离不开产学研医各界的长期支持,而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助力中国医疗更加健康发展,造福更多患者。我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之下,智慧医疗将加速这一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