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危害要重视

翰藻评健康 2024-07-06 13:15:46

作为抗血栓形成的常用药,阿司匹林肠溶片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和预后管理中。但再好的药,唯有正确服用才能使其益处最大化,吃错了反而弊大于利。

那么,该类药物的危害有哪些,又该如何正确服用呢?

一、长期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3个危害要重视

自20世纪80年代起,阿司匹林(ASP)凭借其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液凝块形成的独特机制,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心脏搭桥术后及动脉阻塞患者的首选药物。

不止如此,它通过阻断炎性介质(如前列腺素等)的合成有效减轻炎症症状,可缓解肿胀、疼痛;它可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促进散热,在不干扰正常体温调节的情况下起到降温效果;它还能生成抑制疼痛敏感物质,起到止疼的作用。

而且随着科研者的深入发现,其在抗癌领域同样表现卓越,如发表在《The Lancet》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发现,在FAP(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中,正常剂量服用ASP可以将FAP的复发风险降低约百分之六十三;同时在七十岁之前服用ASP均可有效降低患直肠癌风险。

然而,正如任何药物都存在的两面性,ASP在带来治疗益处的同时,其潜在的不良反应风险也不容忽视,如出血风险、胃肠道不良反应及肝、肾毒性等。

危害一、有出血的风险

一项发表在《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上的一项长达七年的,针对糖尿病患者这一心血管疾病高危群体,服用ASP作为常规预防ASCVD发生的实验中。研究者发现,ASP虽然可以将糖尿病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的风险降低约百分之十二,但患者的心脑血管大出血的风险增加了约百分之二十九。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同样指出,对于那些没有患ASCVD的人群,ASP的日常预防作用并不显著,反而可能会增加胃肠道及头部出血的不良反应。

血小板(PLT)的正常聚集是止血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ASP的抗PLT聚集作用在预防血栓形成的同时,也降低了PLT的正常止血功能,增加了出血的风险。

临床上已观察到多种由于长期服用ASP引起的急慢性出血的不良反应,如心脑血管出血、口腔出血、胃肠道出血、泌尿系统出血、手术期大出血等。

长期的慢性出血极易使人体出血贫血、身体虚弱等症状,而急性出血则易诱发严重的急性事件(如猝死、脑卒中等)。

特别是老年群体(≥60岁)长期服用ASP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手段,一旦出现脑出血的不良反应,死亡率会比没服用此类药物的人群更高。

危害二、胃肠道不良反应

发表在《当代医药论丛》的一项关于探究老年群体服用ASP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研究中提到,长期大量服用ASP,会通过抑制环氧化酶-1活性、减少黏膜前列腺素生成、降低胃血流量、增加胃酸分泌、损伤胃黏膜等一系列反应,来加剧胃肠道损伤,引起各类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其中包括食欲下降、反酸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甚至是不同程度的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炎症性肠病,或是危及生命的肠、胃出血,穿孔等恶性胃肠道疾病。

发布在《The Lancet》上的相关研究还发现,ASP还能与幽门螺杆菌(HP)共同作用,破坏胃黏膜并抑制肝脏凝血酶的合成,进一步加剧出血风险,要知道我国HP携带者约一半。

同时有研究发现,在服药一年后就进入了胃肠道不良反应的高发期。所以服用ASP的患者要高度警惕此类风险,尤其是在剂量调整的时候,密切关注有没有上述提到的一些不良反应症状,及时干预才能降低发生不良后果的风险。

危害三、增加肝毒性和肾毒性

长期或过量服用ASP,尤其是对于大剂量服药患者来说,会给肝脏带来沉重的代谢负担,出现如黄疸、皮肤瘙痒、尿液大便颜色改变(如茶色尿、陶土色大便等)等肝功能受损的不良反应;

还会干扰肾小管细胞的正常功能,促使 K⁺过度外排,出现缺 K⁺及尿酸水平升高的情况,甚至尿液中可能出现细胞、蛋白和管形等异常成分,进一步导致肾功能下降、肾乳头坏死,以及间质性肾炎等严重后果。

所以在服药过程中,要遵医嘱切勿私自增加剂量;还要密切关注服药期间是否存在以上不良反应,一旦发现及时就医,对于轻度的肝毒性及肾毒性不良反应,多数患者通常在停药一个月后各项肝、肾功能指标就可恢复正常,所以及早发现很关键。

同时,长期服用ASP还会显著扩张血管平滑肌,影响血液循环,增加心脏毒性风险;长期超量(≥3g/日)易诱发头痛、眩晕等水杨酸反应,严重时可致神经错乱乃至昏迷;过敏也是其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且能触发支气管痉挛引发重症哮喘;还会增加眼疾、听力损害及性功能障碍的发病风险等。

所以,ASP就像一把双刃剑,对心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及治疗作用,但长期服用又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特别是对于心脑血管疾病中低危患者(或是未患病患者),以及出血风险较高的患者(如年龄≥60岁、肠胃道出血史、消化道溃疡、严重的肝脏肾脏疾病、长期服用抗凝药人群等)来说服用ASP反而弊大于利,极易出现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等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远超于它的临床获益。

既然如此,那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又该如何服用才能将危害降到最低呢?

二、如何降低阿司匹林肠溶片的危害?

尽管ASP有副作用,但对适用人群(如心肌梗死、脑梗死等)来说,适量服用还是利大于弊的。

《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曾有提到,对于年龄在40岁至59岁之间,且ASCVD风险比较高((10年内出现心血管疾病几率≥10%))的人群,如果合并有一项或多项风险因素(如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以及冠状动脉钙化大于一百等),在医生的综合评估后确认没有高出血风险,无禁忌证的情况下这类人就应该优选ASP。

而对于已经确诊ASCVD(如曾经发生过心梗和缺血性卒中等)的患者,特别是曾经进行过动脉介入治疗(如心脏支架、冠脉搭桥等)的患者来说,只要存在斑块破裂、形成血栓的风险,在无禁忌症情况下都都建议适量服用ASP来改善症状,阻止病情进一步恶化,并预防疾病的再次复发。

ASP的最外面有遇胃酸不溶解的物质,可以有效降低药物对于胃肠道的刺激,减少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它常见的剂量包括25㎎、50㎎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大剂量服用。

临床上为了能够有效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又能将胃肠道出血等不良反应风险降到最低,通常会建议患者每天服用剂量在75mg到100mg之间。

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对于六十岁以上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来说,应把剂量控制在50mg/日,才是比较安全且有效的剂量。

在一项相关对照研究中,研究者分别给予两组参与者50mg/日、100mg/日的剂量发现,大剂量出现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当然,不同体重获益可能会存在差别,这也就需要医生根据个体差异进行对症用药了。

为充分发挥ASP的疗效并减少消化道不良反应,建议患者在空腹状态下(即餐前30分钟至1小时或晚上睡前)用清水整片吞服,切忌咬碎或一分为二服用。

ASP的外层保护膜遇PH>7的环境才会溶解,若在饭中或饭后服用,药物就容易与食物中的碱性物质混合影响胃液酸碱度,随着其在胃内停留时间的延长,可能导致药物在胃内提前释放溶解,就会刺激胃黏膜,诱发出血等恶性不良反应。

相反,空腹时胃内酸性环境强,且药物在胃内停留时间短,不易溶解,能更有效地保护胃粘膜减少不良反应。

除了饮食干预之外,酒精同样会进一步加剧刺激和损害胃粘膜的风险,所以服药期间最好禁酒。

而且为了更好匹配疾病的高发时段,针对不同的疾病(如心血管疾病与脑血管疾病)服药时间也可以相应的调整。如一般血药浓度高峰值在服药后的四个小时左右,所以好发于上午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就可以选择早晨空腹服药;而好发于夜间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则可以选择睡前空腹服药。

ASP对于抑制血小板(PLT)功能的作用是可持续、不可逆的,在按需服药后通常机体约五分之四的PLT功能都会受到抑制,而人体PLT每天会新生成约十分之一,按常规剂量服药就足以应对这些剩余PLT。

而且偶尔一天忘记吃药也没有关系,只需在次日正常剂量服药即可,无需增加剂量,因为单次用药的抑制作用可持续约10天左右。

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是非主观意识的忘记。日常切不可私自偷偷增减剂量或是停药,对于ASCVD患者来说,特别是有过介入手术治疗的患者,在长期服药中贸然停药会增加短期内(平均10天)出现急性心脑血管疾病(如急性脑卒中、猝死等)的风险。

如果是因为某些特殊原因(如手术、过敏、出现等不良反应)需要停药,则需要根据医生建议,调整用药方案或是选择可替代药物进行治疗。

在服药的过程中,患者还需要特别关注自己的身体反应。

特别是胃肠道功能较弱的中老年患者,如出现大、小便颜色、性状改变(大便发黑、小便发红等),皮肤上有不明原因的黑青、红青色瘀斑,特别是大面积出现在前胸后背,腹痛、腹泻,呕吐(以咖色物质为主)等则需要及时到医院就医,排除是否出现凝血功能障碍等问题。

而且在同时服用多种药物(如萘普生、华法林、泼尼松等)的情况下,务必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应避免联合用药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对于药物过敏者、有消化道溃疡病史、血小板过低、哮喘、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以及即将接受手术或拔牙的人群,应慎用。

同时,建议长期服药的患者每个3个月定期去医院进行血、尿常规检查,一旦出现血小板偏低的情况,要警惕是否引发出血等不良反应,若确定是药物引起的需要根据血小板降低的程度选择减少药量甚至停药。

总而言之,阿司匹林肠溶片虽然具有解热、消炎、镇痛及抗血栓等多重作用,但在用药时要谨遵医嘱,务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服药时随时关注自身情况,一旦出现出血、胃肠道、肝脏、肾脏等不良反应,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李文献,王运达.阿司匹林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J].药物与人, 2014, 27(A03):2.DOI:CNKI:SUN:YWYR.0.2014-03-011.

[2]宣晓岗,王贵鹏.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及其相关胃肠道不良反应[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DOI:CNKI:SUN:WMIA.0.2015-A5-024.

[3]王忠宇.健康人群不需要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治疗[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9(7):1.

[4]达列力汗.阿司匹林在几种特殊人群中使用合理性及安全性[J].医学信息旬刊, 2013, 26(12).DOI:10.3969/j.issn.1006-1959.2013.12.815.

0 阅读:12

翰藻评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