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3个经典的谣言,直到现在,还有许多人信以为真

王秀娟说 2022-07-05 15:56:01

中国历史的深远持久是人尽皆知的,在这段历史之中,中国就像一棵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参天大树,总共经历了三个成长阶段,早年的原始社会就是小树苗阶段,不但自己脆弱无比,甚至还要面对来自自然界的风吹雨打,但是我们都挺过来了。

到了后来的奴隶制社会的时候,这颗小树苗已经开始在逐渐长大, 因为现在的人已经不再是早年那样的手足无措,而是已经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和城邦,也就是为这棵大树的成长创造了许多有利的条件,到了后来分封建社会,这棵大树已经开始了疯狂的发育。

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的巅峰时刻,在封建君主专制的前提之下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状态,这给社会提供了一种多方面的发展机会,当然,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各方面的文化不断发展进步,有些甚至成为了上千年的传承。

当然,我们要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传承下来的东西自然是有好有坏,比如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为人处世习惯,对于现在来说都是值得提倡的优秀文化,那些陈规陋习,自然就是应该放弃的不良文化,但是却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化,从古至今一直存在着。

那就是谣言,这种蛊惑人心的行为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是存在的,并且这种操作在古代的时候经常被运用到战争上面,纵观整个历史,不乏有一些流传很久的谣言。历史上3个经典的谣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信以为真!

古今那些混淆视听的谣言

刚才说过,古代的谣言大多都是出现在战争上,毕竟当时的社会并不是非常平静,就算是造谣,也得对自己有一定的效果,否则莫名其妙的引起社会恐慌是一件非常严重的事情,正所谓三人成虎,有些人为了得到战争的胜利经常会使用留言的方式。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这一段时间之内,军中流言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由内而外破敌形式,有很多计策其实都建立在制造流言的基础上,其实也可以看作是早期舆论的一种杀伤力,比如当年的诸葛亮就经常用这种方法。

面对曹操的大军压境的时候,每次刘备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诸葛亮就会想出一项经典的计策,“散布流言说西凉马腾造反”不得不说这种舆论一旦传开,凭借曹操这种多疑的性格,多少都会有所顾忌,所以诸葛亮这一招是屡试不爽。

不过后来诸葛亮也是吃了这流言蜚语的亏,当年自己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原本是顺顺利利畅通无阻的,就在这边形势势不可挡的时候,最终还是败给了流言,大魏收买了蜀国营中一个叫苟安的,散布流言说诸葛亮要造反。

结果当时的后主刘禅耳根子非常软,竟然直接就信了,于是直接将诸葛亮招了回来,此前所有的胜利全都毁于一旦,当然,流言在现代和古代的影响力同样强大。

相比于几年前出现的新冠肺炎,其实在02年时候的非典更加严重,并且从某种方面来说,那些恐怖的谣言,其实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里要说明的是,这种不明原因的肺炎出现在广州,只不过由于当时人们的认知问题,对这种疾病还是非常的不重视。

所以一度导致病情传到了北京,当时的北京没有任何不预兆地被击倒,很多病例迅速出现,讽刺的是北京这所现代化大学也并没有引起重视,就连当时的卫生部长在面对外国记者的采访时都大言不惭的说“问题并没有你们想象中那么严重,你们完全可以不用戴口罩”。

此外,当时的科技并不是很发达,所以当时的社会出现了一种消息闭塞的情况,明明情况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周边的省份完全不知情,所以女当时的社会主要的分为三类人,第一类是对病情完全知晓的医务工作者。

第二类是能够了解到真实情况的掌握社会舆论的意见领袖,最惨的就是第三类,对于真实情况一无所知的底层人民,当时社会的消息流通方式基本表现为第一类人传出真实的病情消息,被第二类人进行权威性辟谣,而第三类只将其当做是谣言。

这种“千真万确的流言”以一种很诡异的方式在第三类人群之间盛行着,原本还是没人相信的,但是后来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手机上甚至是出现了“病毒肆虐,再见朋友”的话语,最终也是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这警钟虽然敲得有些晚,但是起码响起来了。

由此可见,并不是所有的流言带来的都是负面影响,今天是这样,古代也是如此,有几个经典的流言甚至到现在还有一些人以为是真的。

秦始皇的误解

这第一个谣言就是焚书坑儒,这几乎是我们公认的一个事实,当年秦始皇在完成统一之后,在治国思想方面走向了极端,当时以儒家思想最为盛行,要求实施仁政,以德治国,但是秦始皇不但选择了将其否定,并且走向了极端。

要知道,当时秦始皇完成统一采取的是战争的手段,也就间接说明,通过所谓的仁政来治理国家完全是行不通的,按照当时一家独大的情况,当时天下初定,地方上难免存在一些对秦始皇不满意的势力,想要用以德治国的方式来寻求稳定局面那是完全行不通的。

所以最终秦始皇还是选择了韩非子的法家思想,它要求通过严苛的法律和制度来约束国民,这一点和秦始皇非常的符合,于是“严刑峻法”变成了秦朝治国理政的主要形式,当然,秦始皇的手段有些过分了,最典型的就是轻罪重罚。

一个不经意间的错误甚至能引来杀身之祸,所以当时引起了儒学门派的不满,而后就相传秦始皇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进行了焚书坑儒,后世对于秦始皇的这种行为也是不断指责,但是这其实只是一个谣言而已。

根据史书中的记录来看,并没有哪个称得上正史的文献说秦始皇对儒生进行了惨无人道的坑杀,当时秦始皇做的,其实只有焚书而已,当时是为了稳固中央的统治思想,只将一些用于占卜,种地的杂书留下,其余全部烧掉。

至于坑儒其实是并不存在的,当时的大多数儒生,在得知秦始皇的做法之后,大多数都直接逃跑了,而并不是傻兮兮地站在那里等待杀戮。当然,坑杀并不是凭空出现的,当时被坑杀的其实另有其人。

我们都知道秦始皇在位的时候对长生不老展开了大肆追求,有很多所谓的方士接了这个任务,但是最终没有办到,这就导致他们最终被坑杀,所谓的坑儒,可能就是以讹传讹形成的误解罢了。

为汉高祖正名

其实对于汉朝,我们的记忆大多数都停留在汉武帝的大一统,以及东汉后期的混乱状态,对于汉高祖刘邦,除了建立国家的功劳之外,基本是一无是处,还有不少人说他好吃懒做,是个无赖,但是很快就被历史不攻自破。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的统治时期汉朝的国力还是非常强大的,其实在这其中有不少都是刘邦的功劳,早在刚开始完成统一的时候,刘邦就已经意识到不能像秦朝一样如此对待人民,为了治理好国家,刘邦遍寻天下贤士,废除秦朝的刑罚。

下令百姓修养生息,用轻松的政策收买民心,尽早让人民从秦朝的阴影中走出来,也算是为后续的皇帝减轻了麻烦,而并不是人们口中的那么一无是处,无所作为。

隋炀帝的冤屈

只要一提到隋炀帝杨广,很多恶毒的标签就会强加在他身上,“昏庸无道,亡国之君,贪图享乐”等等,甚至连谥号都带着贬义,世人对隋炀帝的误解可以说是根深蒂固,这里自然要说一下这些疯狂的否定,也都是流言而已。

要知道,隋炀帝杨广在历史上的功劳是非常大的,首先就是对大运河的修建,要知道,古代的交通是远远没有那么发达的,这种利用自然力形成了庞大工程无疑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但是很多人会忽略掉结果,只说杨广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

其次,隋炀帝在教育方面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我们知道,在隋朝之前,地方往中央输送人才的方式基本就是靠关系户的推荐,一度导致中央官员鱼龙混杂,直到隋朝时期,隋炀帝才将其标准化。

他不但设置了进士科,还创办了培养人才的机构,学校,此外还将科举制不断地完善和应用,甚至一直流传到了清朝时期,而之所以被后代称之为暴君,只不过是隋炀帝在实现自己这些创举的时候太过于理想化,并没有考虑到平民。

但是现在人在理解的时候却将其种种功绩完全否定,这种流言甚至到当今社会还有人相信,所以说还是很冤枉的。

总结

大千世界,消息也是真真假假,有些流言的真实与否需要靠我们仔细去甄别。

0 阅读:23

王秀娟说

简介:过去的靠现在忘记,将来的靠现在努力,现在才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