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高度评价潘孔寒医师:“是为医学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更是以‘慎独’律己、以‘诚善’待人,能够直面人生挫折与挑战、能够团结和带领团队劈波斩浪的一生,是为无数同仁与后辈树立榜样的一生。”
而就在一个月前,也就是2024年7月12日,江苏省中医院消化系肿瘤外科主任姚学权,在和癌症抗争6年后在南京逝世,终年59岁。
姚学权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消化肿瘤专家,也是一位热心科普的好医生,他主编的科普类图书《胃癌那些事》,生动有趣,脍炙人口,此外,他还创作了大约500条科普短视频。
然而,即使这样出色的肿瘤专家,最终也因肿瘤英年早逝,让人唏嘘不已。而时间再往前翻,今年2月17日,我国著名的放射肿瘤学专家、博士生导师王小虎教授,因病医治无效,2024年2月17日逝世,享年62岁。
仅仅半年时间,就有三位顶级医学专家因病英年早逝!
我们再梳理一下近5年来因病英年早逝的著名医生。2019年6月30日,北京同仁医院团委副书记、眼科青年医师王辉在家里休息时,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不幸去世,年仅32岁。
王辉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眼科医生,2016年,他曾获评当年的“全国十佳优秀住院医师”,他去世后,按照他的遗嘱,把眼角膜捐赠给了需要的患者,感人至深。
2019年12月12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外科主任医师陈培,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9岁。
2019年12月16日,复旦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杨立峰医生,因病抢救无效去世,年仅39岁。
2020年6月1日,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消化病研究中心普外科主治医师于铁夫,突发呼吸心脏骤停,因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2岁。
2021年11月20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治疗科医师浦其斌,因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47岁。
2023年10月27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因病逝世,享年60岁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一定非常心痛!
国家培养一个好医生多么不容易,上学十几年,培训十来年,好不容易熬到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中年,结果生命戛然而止。
这不仅是他们个人家庭的不幸,也是国家和人民的重大损失。
那么,这些年为啥这么多医生会英年早逝呢?
第一个原因,医生这个职业太累了。每天面对密密麻麻的患者,还要小心翼翼处理紧张的医患关系,身心俱疲,压力山大,加上经常上夜班熬夜,身体比普通人更容易出问题。
比如英年早逝的王辉,他在去世前三年曾发文感慨:“繁重的临床工作从容应对,面对急诊夜班一晚100多名病患,我能做到心态平和意识集中不出差错…”
第二,部分医生不重视养生。医生虽然具有丰富的医学知识,但是并不代表他们一定按照医学知识安排自己的生活。
比如明明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部分医生却经常吞云吐雾;
明明知道高油、高盐、高糖食物不健康,但是部分医生却经常吃这些重口味食物。这些也是导致医生健康状况不好的原因之一。
另外评论区有人说,这些早死的医生都是西医,西医根本不治病,所以才会早死,中医就不会这样,中医们都很长寿。实际上恰恰相反,中医早死的更多,知名中医英年早逝的也不少,比如现在非常走红的中医鬼才倪海厦,59岁去世;
又比如,“天才彗星”王正龙,早于倪海厦几年去世,终年56岁。
最短寿的是被称为“行走的CT机”的李阳波,才45岁就英年早逝。
当然,总体上,西医英年早逝的比中医要多得多,这是因为现在从事中医的医生很少,你看看现在医院基本上看不到几个中医的影子。
这就好比一个笑话:一个文盲笑话学生,“你怎么老是做错题,我为啥从来不会做错题?”
不说其他的,做个支架手术,医生得穿重达几十斤的铅衣服,但身体扶住了,脑袋呢,还有ICU科肿瘤科辐射真的太大了。。。。拿个三甲医院副主任医生来说,一三五七,半天门诊,收治病人,下午得看收治病人那些需要进一步造影手术检查,二四六早上会查房,然后准备做造影小手术,单台半小时,有些需要支架那就需要2个小时以上,每个月还有一次下乡任务,最重要是他还有科研项目,别问,问就是晋升主任需要这个东西
打着科学幌子的医学把症当病瞎折腾掩盖症状当治病小病治成大病
致敬
精神紧张、心里压力太大、作息不规律、饮食不均衡、熬夜、抽烟、饮酒等,汽车也需要保养,更何况人呢?人之所以生病,是因为做了太多对不起自己的事情,也是一点一滴攒下来的,直至油尽灯枯,无力回天,实在令人痛惜![祈祷][祈祷][祈祷]
现在从事中医的医生很少,确实,我去广州中山一院看甲状腺门诊,西医中医都看了,看西医的病人太多了,我挂号10点,到12点才看,看中医就基本不用排队,好多中医生都闲着等病人上门
西医只会做手术切除,不会治病!然后,手术很成功病人挂了!!
医学是好的 但医学到了中国就变味了
资源勿占多,分一些出去给中医,或民间高人,皆大欢喜,和稭相处是门学问
大多数医生早逝,正常。原因是个人想法太多!
刚到拿退休金年龄
优秀的肿瘤专家,亲自送走了无数癌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