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认为,贤才分为上中下三等

寻雁谈历史 2023-03-08 16:20:04

图片来自网络

大明王朝建立前夕,1367年12月22日,吴王朱元璋召开朝会,对群臣说:自古忠贤之士大体有三种:

第一种,工作能力很强,人也很正直,能以委婉的方式劝君王为善,一而再再而三委婉劝谏,直到君王纳谏;能坚持依法办事,工作上各方面都能处置得当,爱惜人才,举荐贤能,抵制小人,并且赏罚得当,口碑较好,在大臣中有一定威信,这种是上等贤才。

第二种,通晓古籍,忠心耿耿,但是常常以古非今,不懂机变,个性刚直,经常强人所难,进谏逼迫君王做不宜做、不能做的事,虽然屡遭君王批评,但是矢志不移,初心不改,也算是忠心耿耿、品行端正的人士,此属于中等贤才。

第三种,饱读诗书,通晓古籍,凡事拘泥于古人,不知道变通,不懂得事情的是非曲直,热衷于进谏,不知轻重缓急,不问是否可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高谈阔论,自以为是。如果君王采纳了他的意见,他就自视甚高、洋洋得意;如果没有采纳他的意见,他就耿耿于怀,埋怨君王不虚心纳谏。此种做派既无益于国家,又让君王背上不虚心纳谏的骂名。不过这种人并非不忠诚,只是眼界不高、格局不大,算是下等贤才。

最后,朱元璋说,我只是谈谈个人看法,我相信有识之士自然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上御白虎殿谕,群臣曰:自古忠贤之士大概有三:辅国安邦,孜孜图治,从容委曲劝君为善,君虽未听,言必再三,人君感悟而听用之,则朝廷尊安,庶务咸理。至于进用贤能,使野无遗逸,黜退邪佞,处置当法,而人不敢怨。此上等之贤也!博习古人之言,深知已成之事,其心虽忠于辅国,而胸中无机变之才,是古非今,胶柱鼓瑟,而强人君以难行之事。然观其本情忠鲠,亦可谓端人正士矣,屡遭斥辱,其志不怠。此亦忠于为国,乃中等之贤也!又有经史之学虽无不通,然泥于古人之陈迹,不识经济之权衡,胸中混然,不能办别,每扬言高谕以为进谏,竟不知何者宜先,何者宜后?何者可行,何者不可行?凡其谋事自以为当,而实不切于用,人君听之,则以之自高;不听则谓不能行其言。既无益于国家,徒使人君有拒谏之名,然其心亦无他,不识时达变耳。此下等之贤也!予今论此三者,有识者自见耳(《明太祖实录》第28卷)

以上言论出自《明太祖实录》第28卷,此时朱元璋39岁。我们常常说,朱元璋是个没有读过多少书的草根皇帝,但是,我研究朱元璋这么多年,看了《明太祖实录》,发现朱元璋对很多问题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同时代的人物中,朱元璋绝对属于出类拔萃的人。

一个人如果天资聪明,再加上勤奋和谦虚,真可以让自己变得很优秀!

0 阅读:0

寻雁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