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短短37年历程,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至今还在使用

安国说历史 2023-04-14 01:00:06

相较于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浩瀚历史,仅存在37年的隋朝如同白驹过隙,很少被人提起。37年中,隋朝历经四代皇帝,却二世而亡。从励精图治、开创开皇之治的隋文帝杨坚,到以残暴、奢靡无度著称的隋炀帝杨广,再到被他国操纵、视为傀儡的杨侑、杨侗。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承乱起盛的大一统王朝,隋朝的历史短暂,但其改革举措却极具历史价值,隋朝的经历令人叹息,却足够发人深省。

与此同时,隋朝短短37年的历程,却给后世留下4个宏伟建筑,有的甚至直到千余年后的今天还在使用。它们分别是大兴城、回洛仓,以及为人熟知的赵州桥和京杭大运河。

大兴城——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世界大城市

大兴城始建于隋朝开皇元年,是隋文帝钦定的隋朝都城,在唐朝建立后,被易名为长安城,其遗址就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的大片地带。

隋朝建立后,由于受到常年战乱的影响,旧长安城早已破败的不能住人,而且旧有房屋规划不足,不能适应新建都城的需要,以及长期城市污水排放、水质污染等种种问题,隋文帝当即下令另择都城,命宇文恺为营新都副监,担任“大兴城”的选址、建设工作。

作为北周宗室宇文氏一族的宇文恺,本来应该被定为诛杀对象。但由于他的二哥宇文忻曾拥戴隋文帝有功,再加上宇文恺本人才华出众,深受杨坚赏识,因此幸免于难。

为了弥补自己的身世,宇文恺抓住修建大兴城的机会,以此表现出他的忠心和立功之心。

新都城于第二年春末竣工,宇文恺最终决定引入中国古代风水思想,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将大兴城造在山坡之上,从空中俯视,如同《易经》中的乾卦六爻,且与居民区对比鲜明,凸出皇室风范。

据记载,大兴城不仅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还开启了中国历史上都城均衡对称的格局,以方格网线为划分标准,对城市进行整体规划,既方便管理、又显得美观。

回洛仓——诸侯军队拼命争夺的“国家粮库”

回洛仓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年间,是他在洛阳设置的“国家粮库”,主要为东都洛阳城内的皇室和百姓供应粮食。其遗址位于今河南省洛阳市小李村。

洛阳自东汉、西晋等朝代就成为都城的热门选地,相较于长安,位置偏东,不仅有利于隋炀帝加强对东部、南部的统治,也能与西北方的少数民族拉开距离。

隋炀帝是暴君,却非昏君,他虽不问民生、肆意妄为,但也有一统天下、重建盛世的雄心壮志。他不顾百姓疾苦,征收上百万民夫日以继夜地修建东都,下定决心将洛阳打造成繁华都城,希望为自己施展拳脚、谋求天下霸业奠定基础。

粮仓作为必不可少的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满足庞大的人口需求,回洛仓建造了仓窖约700座,每个仓窖可以储存50万斤的粮食,整个仓城累计可以储存近18万吨粮食。

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的时代背景下,这样气势恢宏、规模巨大的粮仓是否派上了用场,现在未从得知,但回洛仓城几经易手,实际上却沦为了诸侯军队互相争夺的对象。

为了帮助灾民,瓦岗军李密率领数万士兵攻打兴洛仓,这促使大批贫困百姓加入了瓦岗军,使得他们的力量大大增强。随后,瓦岗军士兵齐心协力攻下了回洛仓。

然而,意料之外的是,王世充率领隋朝援军赶到并围困了瓦岗军。为了保全实力,李密不得不放弃回洛仓,谁料想,唐王李世民又带领士兵数月围攻王世充,最终成功夺回了回洛仓。

或许隋炀帝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耗尽心力打造的粮仓,成了诸侯军队混战的战备粮,一切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

赵州桥——千年不倒的石拱桥

赵州桥建于隋朝开皇十四年至大业二年,因大桥用石头建造而成,故被当地人称为“大石桥”,今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境内,因赵县故称赵州,又名赵州桥。

隋朝的建成,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和战争,社会经济得到了繁荣发展。赵州位于南北交通要道,北通涿郡,南达洛阳,通商往来十分繁忙。可惜,城外的洨河却阻碍了通行,雨水丰沛的季节常发洪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朝廷派遣李春负责设计并修建一座大桥。

李春深知,要保证桥体经受洪水冲刷不倒,必然要从桥体的选址和设计构架上下功夫。几经周折,李春选定洨河的粗砂之地用于建造赵州桥的基址。以粗砂为基地,能够加强桥梁的承重力度,确保桥梁的稳定性,且粗砂不易被水冲散,也能一定程度上使桥体更加牢固。

在桥体的设计上,除了全桥的大拱,大拱的两肩还各有两个小拱。这不仅能节省石料,减少重量,还能在河水涨幅时增加过水量,减低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赵州桥几经修缮,已经度过了1400多年岁月,见证多少王朝更迭,又见证多少家族兴衰。如今的赵州桥已然不通车行人,但它仍矗立在那里,作为中国历史的遗迹为后世瞻仰。

京杭大运河——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结晶

自隋炀帝杨广迁都洛阳,都城人口和边防军所需粮食极多。北方所产不能满足供应,只能通过牛、马车和人力等方式进行南粮北调缓解燃眉之急。但陆运时间长、成本高,开通水运成了发展经济的当务之急。

另外,民间传说隋炀帝奢靡无度,又喜爱扬州琼花、美女,想要乘船游玩江南。因此隋炀帝下令,动用积攒的物质经济实力,实施修建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工程。

隋朝大业元年三月,大运河工程开始动工,隋炀帝不顾民间疾苦,下令征收民工劳力百余万人挖渠通水,先后修建了通济渠、邗沟、永济渠、江南河等水道,先后耗时六年。

隋唐大运河的修建,加强了中国南北地区的沟通联系,巩固了隋王朝的统治,也促进了沿河城市的繁荣。但大运河工程对民间百姓而言,只有每天高强度的劳役,缺衣少食的苦难,和动辄受罚的辛酸境地。而决策者隋炀帝杨广也因此终身背上“暴君庸君、贪图享乐”的骂名。

大运河工程惠及后世,到今天仍在使用,让我们看到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结晶,却也让我们感受到封建统治王朝下激烈的阶级矛盾和生活水平的巨大落差。

光阴流转、岁月如梭,隋朝留存的四大建筑,历经千余年的历史岁月洗礼,静静地向后世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无论是劳民伤财的回洛仓、京杭大运河,还是闻名世界的大兴城、赵州桥,我们对于历史的评价从来都不应是单一维度的,而应该跳出时代的狭隘视野,站在高处、多角度纵览历史兴衰。

0 阅读:3

安国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