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母亲用70颗安眠药结束儿子生命,法庭大哭:我实在养不动!

讲述小胡说 2024-04-22 18:40:40
母爱的沉重与无奈

在2017年的广州,一个宁静的午后,83岁的王宛兰老人独自坐在家中,心中涌动着无法言说的苦楚。她养育了46年的儿子,李建恩,就坐在她的对面,而她却要做出一个令人心碎的抉择。

她拿出安眠药,那些曾经带给她安宁的药片,此刻却成了她手中的利刃。她颤抖着手,将药片碾成粉末,混入水中,试图让这苦涩的药剂成为儿子生命的终结。

那勺蜂蜜,是她对儿子的愧疚与爱意交织的见证。她希望用那丝丝的甜味,来中和药的苦涩,但蜂蜜又怎能掩盖住她内心的悲痛和无奈呢?

当李建恩喝下那杯水,苦涩的药味在喉间蔓延,他痛苦地皱起了眉头。王宛兰看着儿子的模样,心如刀绞,但她仍狠下心来,捂住了儿子的脸,直到他沉沉地睡去。

那一刻,她仿佛听到了儿子内心的呼唤,看到了他求生的欲望,但现实的残酷让她不得不狠下心来,用丝巾紧紧勒住儿子的颈部,直到他彻底失去了气息。

虎毒不食子,但王宛兰却‬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什么让她做出如此举动?

无法言说的痛

在23岁那年,王宛兰迎来了她生命中的第一个孩子,大儿子的降生为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期待。然而,14年后的1971年,当小儿子李建恩出生后,这个家庭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李建恩,一个天生就与众不同的孩子。他的成长轨迹与同龄人截然不同,三岁时仍不会说话,甚至无法独立行走。面对这样的异常,王宛兰和丈夫心中充满了焦虑和困惑。经过医院的诊断,他们得知儿子患有唐氏综合征,这是一种染色体异常导致的遗传病,治疗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在那个医学尚未发达的年代,唐氏综合征对于许多家庭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面对儿子智力障碍、发育不良、行动迟缓的现实,王宛兰夫妇心如刀绞。然而,他们并未放弃,四处求医问药,尽管希望渺茫,但他们仍然不愿意放弃任何一丝治疗的机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实逐渐让王宛兰夫妇明白,治愈儿子的希望已经渺茫。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放弃对儿子的关爱和照顾。为了能给儿子创造一个相对好的生活条件,他们更加努力地工作,白天请人帮忙照顾儿子,晚上则亲自照料他的生活起居。

然而,随着李建恩年龄的增长和病情的恶化,照顾他的难度越来越大。王宛兰不得不提前退休,亲自承担起照顾儿子的重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始终坚守在儿子的身边,用母爱和坚持为儿子撑起一片天空。

然而,命运并未因此眷顾这个家庭。王宛兰的丈夫突然离世,留下她独自承担起照顾儿子的重担。面对身体的衰老和儿子的病情恶化,王宛兰倍感压力,但她从未放弃过对儿子的爱和关怀。

为了能给儿子提供更好的照顾,王宛兰甚至曾考虑过为儿子寻找一门亲事。然而,面对现实的残酷和人们对唐氏综合征的误解和偏见,她的努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但她从未放弃过希望,始终坚信会有一个善良的姑娘愿意接纳并照顾她的儿子。

在无尽的疾病折磨下,李建恩的生活变得异常艰难。每一顿饭,都仿佛是一场战争,他努力吞咽,却总是难以战胜那份痛苦。王宛兰,这位坚强的母亲,看着儿子如此受苦,心中的痛苦无以言表。她无奈地叹息,“连饭都吃不成了,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

然而,王宛兰又能做什么呢?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儿子在疾病的魔爪下日渐消瘦,几乎失去了人形。她心中充满了懊悔和自责,无数次地责怪自己为何要把儿子带到这个世界上,却无法让他过上正常人的生活。

看着儿子在病痛中挣扎,王宛兰自己也感到生命正在悄然流逝。在绝望和无助中,她产生了一个可怕的想法——用安眠药结束儿子的苦难。

内心漫长的折磨

2017年,她开始以治疗睡眠问题为借口,频繁地前往社区医院开取安眠药。每次拿到药,她都小心翼翼地放进一个旧的钙片瓶子里。

日子一天天过去,瓶子里的药片越来越多,终于攒够了70粒。她心想,这么多应该够了,是时候做出抉择了。

在泪水的陪伴下,王宛兰写下了一封亲笔信。信中她写道:“我儿自出生以来,便饱受疾病的折磨,生不如死。身为母亲,我怎能忍心看着他如此受苦?我只能选择用安眠药帮他脱离苦海。”

于是就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做完这一切后,她没有逃避,而是选择了自首。她知道自己的行为触犯了法律,但她更知道,这一切都是源于她对儿子的深深的爱。

母爱的审判

一个80多岁的老人,本应享受天伦之乐,却为了照顾残疾的儿子,呕心沥血了46年。这46年,她坚守着一个信念,那就是母爱。这份母爱,深沉而坚定,让人感动,也让人思考。

然而,当这份母爱与法律的庄严发生冲突时,我们又该如何选择?王宛兰的行为,无疑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但在这个冷酷的法律事实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母亲无奈的选择。

她知道,自己可能也将不久于人世,为了不让小儿子成为大儿子的累赘,她选择了这个极端的方式。

当法院认定王宛兰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时,她的心里充满了愧疚和无奈。

然而,法律的判决却给出了另一番景象,考虑到她主动自首,以及无奈的杀人动机,加上犯罪时已经年满75岁,法院最终判处其三年有期徒刑,并缓期四年执行。这个结果,对于王宛兰来说,无疑是出乎意料的。

其实,这样的案件并不罕见。2010年,东莞的一位母亲也因为无法承受照顾两个脑瘫儿子的压力,选择了将他们溺死,然后喝下农药自尽。

这起案件同样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上千名脑瘫儿母亲联名上书,希望能法外容情。甚至,丈夫也觉得妻子做的没有错。

但是,杀人毕竟是事实。即使是养育他们的母亲,也没有决定他们生死的权利。然而,法律并不是冷酷无情的。在综合审理后,这位东莞母亲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如今也早已出狱。

这些案件让我们深思:当母爱与法律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如何选择?母爱是伟大的,但法律也是庄严的。我们需要在尊重法律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理解和包容这些母亲的无奈和选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法律与人伦的和谐共生。

0 阅读:0

讲述小胡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