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欣赏:长相思

明矾笑应心 2024-09-18 18:34:40

〇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作者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族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著名词人。其"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

【注释】

①程:路程。②榆关:山海关。③那畔:那边,指关外。④灯:点灯。⑤聒: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⑥此声:代指风雪声。

【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山海关进发。夜深了,千万个营帐中都点起了灯。晚上风雪交加,声音嘈杂,惊扰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赏析】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出山海关。一路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的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上阕"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途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离家越来越远。这里"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路程的漫长。"身向榆关那畔行",点出了旅程的方向。而"身"向榆关,就暗示"心"有不甘;"那畔"一词暗含疏离的意味,表明词人这次出行是无奈之举,表达了词人眷恋故土,不舍家人的情感。"夜深千帐灯"则为下阕的转换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长途跋涉后,到了夜晚,将士们设下军帐准备就寝,然而帐内灯火通明,为何不眠?

于是转入下阕乡情思恋之笔。"风一更,雪一更",写出塞外风寒雪冷,满目凄荒,思乡之情更加强烈,在这样的夜晚如何能安然入眠?于是"聒碎乡心梦不成",道出了上阕深夜不眠的原因。"聒"字突出风雪声,声声叩击入心,让人难以承受。相比之下,词人更加怀念宁静美丽的故乡京都。

这首词中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词人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象,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这首词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儿女的缠绵情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和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全词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0 阅读:0

明矾笑应心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