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这几天,网络曝光了第一批奔驰EQC更换电池包的报价单。
79.2度的三元锂电池,材料+工时费加起来竟然高达22.6万元之多,甚至比同款二手车还要贵几万,难怪大家都说奔驰不坑穷人:
而同样不坑穷人的,还有宝马。
宝马5系530Le插电混动车型在上市之初,就有大批车主反映车辆动力电池故障报警,系统会默认电池亏电,发动机会长时间维持在高转速区间。
自费更换整包的费用,是令人咋舌的26万元……
幸亏主管部门有强制规定,新能源车的三电质保至少要满足8年12万公里,无论新车二手,只要影响行驶的故障都要由车企进行兜底,尊贵的BBA车主们可以放宽心了。
同时,如果电池容量在质保期内衰减到80%以下,政策也要求车企免费为用户维修或更换(前提:符合厂商规定的质保条件,如并未改装、未出过重大交通事故等)。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人会开始担心:如果质保到期,我家的新能源车会不会也化身“电池刺客”,给自己的钱包来个大放血?
其实,不同品牌、不同车型、不同容量和规格的电池,价格都是有一定差异的。社长也找到了一些案例(可能存在出入),供大家参考:
比亚迪秦8度电,6000-8000元;
特斯拉Model Y 75度电,8.5万元;
小鹏P7,86度电,9万元;
极氪001,100度电,10万元;
总体来讲,这些不坑穷人的品牌更换电池包,每度电差不多是800-1200元。
说到底,虽然最近1年的时间里,电池原材料价格下降非常明显,这也给了新能源整车一轮又一轮打价格战的底气。
但具体到更换电池包这个环节,价格显然无法让大家满意。
从用车成本的角度考虑,如果真到了不换电池开不了的那天(如果大家感兴趣电池寿命的话题,社长下次再和大家好好聊聊),我相信很多人会选择直接报废。
就在这时,一个新兴行业正在升起:电池以旧换新。
试想一下,如果拆掉的旧电池包能值个三五万块,电池包换新的价格就不那么离谱了。就有点像是做完“大保养”的燃油车,还能再战好几年。
这其实跟卖二手车、家电以旧换新是同一个道理。
至于旧电池到底值多少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旧电池后续的利用价值。
说到这,这就要谈谈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动力电池回收了。
最近评论区就有小伙伴留言,担心以后动力电池会泛滥成灾,破坏环境:
有一说一,这确实是个比较严峻的问题。
就以8年为电池退役周期来估算,目前面临动力电池退役的电动车,大都是2016年以前的电动车。那段时间还处于国内电动车的“萌芽”阶段,年销量只有50万辆出头。
可从202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到2023年达到了949.5万辆。
照今年国补、地补这么给力的情况下,新能源销量大概率是要高于去年的,很可能会突破1000万辆大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动力电池寿命衰减,到2028年之后,社会上会逐步出现需要回收的旧动力电池,总量会呈现爆发式的增长。
要知道,动力电池可是一个高能量的化学池,里面可能含有镍、钴、锰、铁、铜等重金属元素。
而电解液中的六氟磷酸锂,与水发生反应会释放出剧毒且强腐蚀性的气体——氢氟酸!
所以说,如此大量的动力电池,一旦处理不当,必然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
虽说听起来有些骇人听闻,但换句话来说,动力电池回收这门生意的爆火,基本上是命中注定。
那么,旧动力电池从车上被拆下来之后,再到回收,到底要经历怎么样一个流程呢?
首先,因为容量衰减被拆卸后的动力电池包,只要剩余容量不低于30%,且没有电芯或线路故障,一般来说并不会直接破碎分解的,而是优先梯次利用。
和二手车一样,初次退役的动力电池,在其他领域仍然有不小的利用价值,比如储能电站、通讯基站等等,对于动力电池能量密度需求不高的场景。
储能电站是用来给电网做调峰调频的,是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的好伙伴。之前我们提到过,就不花大篇幅赘述了。
这里讲讲大家可能比较陌生的通讯基站电池。
实际上,通讯基站对电池的需求量还是相当高的。
比如,国内头部通讯基站公司中国铁塔,在2023-2024年备电用磷酸铁锂电池产品集中招标公示中写到,预估采购4.24GWh的电池:
粗略估算,其总量基本等同于采购7万多辆纯电动车的动力电池。
这里也正是有相当大一部分比例的来源,是退役的动力电池。
除此之外,去年1月中国移动也曾发布过1.79GWh的通信用磷酸铁锂电池采购招标。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采购梯次利用电池的企业,更偏向于采购磷酸铁锂电池而非三元锂电池。
除了成本以外,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磷酸铁锂的寿命更长,循环次数在3000次上下,而三元锂电池循环次数为2000次上下。
一旦三元锂电池超过循环次数,其容量会发生断崖式骤减,安全系数也不如磷酸铁锂电池高。
此外,可千万别觉得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是“买回来就能直接用”那么简单。
由于每一块梯次利用电池使用的年头都不一样,购买梯次利用电池的企业,需要先把电芯从电池包里拆出来,对每一块电芯进行检测,把相同电压、容量的电池包放在一起重新组成电池包,目的是为了尽可能的保证电芯的一致性。
一旦重组电池包后的梯次利用电池,和普通动力电池一样,一旦电芯一致性出现问题,轻则发热故障,重则大大增加发生热失控引发火灾的概率。
而一块电池的容量如果消耗到30%以下,基本上就走到了全生命周期的尽头。
正常情况下,动力电池回收企业在收到废旧动力电池后,会先把电池放到氯化钠溶液中,把电池剩余电量放干净,以降低起火爆燃风险。
然后把电池取出,放入专业破碎机中进行破碎分拣,破碎机内往往是充满惰性气体的、同时严格控制工作温度的,同样是为了防止电池破碎时爆燃。
接下来,就要到原材料回收这一步了。
一般来说,电池原材料回收大体上可以分为“火法”和“湿法”两种。
火法就是通过冶金的方式,将破碎后的电池烧成熔融状态,再进行分离提纯。
不过,这种方式的缺点需要消耗大量能源,分离出来的原材料纯度也不高,有些得不偿失。
所以,目前正规电池回收企业中,“湿法”回收是主流方式。
即通过对电池进行酸碱浸泡、置换、固液沉积、萃取等化学反应,将想要得到的电池原材料分离出来。
实际上动力电池回收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已经相当成熟了。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就在今年的一次论坛对话中表示,目前中国动力电池回收企业,锂的回收率能做到91%,钴和镍能做到99.6%:
他认为,照这个趋势下去,2042年以后中国再生产电池就不需要再挖新矿了。
虽然听起来非常唬人,但想要让电池从生产到应用再到回收实现100%完美闭环,面临的困难还是很多的。
其中最最要命的,就是动力电池回收“小作坊”的问题。
动力电池回收是一项危险,且对环保门槛要求很高的工作,入行是需要资质的。
包括工信部的行业规范白名单,以及特种行业许可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等等。
目前符合工信部白名单的企业,仅有156家。
可根据天眼查显示,截至今年4月,有动力电池回收标记的企业,数量竟达到了12万家。
也就是说,这些电池回收企业不一定都是正规经营的。
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统计,约75%的废旧电池,都是被“小作坊”及尚未进入白名单的企业消化的。
通常这些小作坊十分隐蔽,比如下面这张照片中,挂着“羊产品批发配送中心”字样的破旧小楼里,就藏着好几家动力电池回收厂,随便租几个仓库就能做。
进入这些小作坊内部会发现,大量被拆出的电芯被随意码放,有的电芯甚至还出现了鼓包,看着十分触目惊心。
随意摆放的电芯,经师傅们简单用万用表进行检测之后,容量较高的电芯会被重新组装,成为所谓“大容量电驴电池”,重新流入市场上售卖。
这些电池的电芯一致性很难得到保证,安全风险极高,很容易引发火灾。
至于容量较低的电芯,有的师傅们竟然会进行徒手拆解,非常简单粗暴。
“正规军”打不过“小作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营成本以及暴利带来的收益差所导致的。
如果动力电池始终无法流入正规回收渠道,回收代替挖矿的梦想可能永远也无法实现。
不过,目前主管部门已经开始加大了对动力电池小作坊的惩治力度。
9月国家发改委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将深入实施退役动力电池等综合利用规范条件,大力畅通线索举报渠道,加强环境监管执法,坚决打击“作坊式回收拆解”等环境违法行为。
写在最后
面对动力电池回收行业乱象,除了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以外,车企、回收企业、动力电池厂三者也在打通上下游,构建成熟完善的电池回收链条渠道也非常重要。
这时,动力电池编码追溯机制就非常关键了。
如果每一块电池上都有独立的编码,就能很大程度上让每块动力电池的动向都有迹可循,现在很多车企和电池企业都已经开始实施了。
在动力电池回收正规军形成规模效应后,成本自然会大幅下降,在与小作坊的竞争中就能获得更多主动权。
始终无法突破技术壁垒的小作坊,就会被逐步淘汰。
当千亿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实现正规化,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将会完全释放。
届时,更换动力电池贵的问题,自然会迎刃而解。
“当我在蔚来的超充桩上充电,看到旁边的蔚来车主在换电池时,你知道我的感受是什么吗?”小鹏G6车主甄先生说。 他的感觉是两字——羡慕。 有这种心情一点儿也不奇怪,因为蔚来车主仅用约3分钟,就换了一块充好的电池。而目前行业内较快的超快充,从30%到充满基本上需要半个小时以上。自动快速换电彻底解决了电动汽车的里程焦虑和电池衰减担心,实现真正的车电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