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在“青城”文博场馆感受民族凝聚力

文旅中国 2024-06-27 13:31:32

349幅图片、132幅文字版、60幅图表图例、230件实物展品、16组数字多媒体展项……内蒙古自治区展览馆一楼展厅内,“牢记嘱托 感恩奋进——办好两件大事 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展览以丰富的展陈形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动融入展览之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6月25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活动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实地体验“青城”文博场馆为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的生动实践。

一部内蒙古地区发展史就是一部多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在位于呼和浩特市新城区的内蒙古博物院里,不同历史时期的文物藏品证明了历史上内蒙古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

“这个展柜展示的是鸡冠壶,也称马镫壶,在辽代瓷器中占有重要地位。鸡冠壶最有意思的地方,是将北方皮质加工常用的缝合工艺、铆钉纹饰、皮革的卷边印记,作为装饰保留在壶的设计上,充满游牧生活的味道。鸡冠壶是瓷器与游牧民族生活器物的完美结合。它把游牧民族对美好生活的理想追求沉淀其中,是文化融合互鉴的最好例证。”随着内蒙古博物院讲解员刘弘轩的介绍,观众纷纷仔细观看展柜中这些圆口、鼓腹、通体淡雅肃静的器物。

“立足边疆民族地区特点,我们组织策展人员从大量文物中挖掘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览,从不同角度讲述多民族融合的故事,讲述守望相助的故事,展示了多元一体、连绵不绝、兼容并蓄的中华文明。”内蒙古博物院副院长郑承燕说。

近年来,内蒙古博物院先后推出“交融汇聚——公元八至十九世纪内蒙古历史文化陈列”“长城两边是故乡——内蒙古文物菁华展”“玉·见文明——红山·良渚文化文物精品展”等近10个展览,深受观众认可。“每天有近80%的入馆观众会选择参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系列展览。这一系列展览能让观众切身感受到我们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郑承燕说。

雕塑,以形记史、铸魂。它记载人类文明,是情感交流、心灵互通的纽带。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是落实呼和浩特市委、市政府“打造具有北疆特色的博物馆之城、雕塑之城、艺术之城、现代文明之城”的具体举措,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设计以“北疆文化”为主线,充分依托原有地貌依地形而建,绿化面积达3.7万平方米。自2023年10月15日开馆以来,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共举办1次大型展、3次主题展。

正在展陈的“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中,由武定宇创作的青铜铸造雕塑《草原母亲》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一位身着蒙古族传统服饰的母亲,被两个孩子和羊群环抱,她面容慈祥、眼神坚毅。作品简介这样写道:“这件作品以小见大,回望历史,表现了‘三千孤儿入内蒙古’、草原母亲对‘国家的孩子’视如己出这段民族团结、亲如一家的历史佳话。”

据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馆长贾特介绍,“首届呼和浩特国际雕塑艺术展”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160余件作品,显示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开放姿态与包容胸怀。贾特说:“2023年10月至2024年1月,我们举办了‘守望北疆’主题展,征集了自治区12个盟市的86件作品,充分展现了黄河文化、农耕文化、红色文化、草原文化等的丰富内涵,增强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

开馆以来,呼和浩特雕塑艺术馆累计接待市民44万人次,学生团队实践教育活动53组。“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培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策划不同维度的雕塑艺术主题展,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发挥好教育实践基地的功能。”贾特说。

责编:武玥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