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做了那么久别人,能不能做一次自己

易公子的刀 2024-04-04 03:05:59

01 从学霸到班长

2007年,索契,默克尔和普京正在谈事。一只黑色拉布拉多犬走了进来。

这只名叫Koni的狗是普京的爱犬,绕着默克尔又蹭又闻。在西方文化里,这本是温馨的、拉近距离的一幕。但是默克尔,脸色煞白,身体僵硬。

因为她怕狗。

普京事后解释,自己不知情。但是怎么可能呢,普京发迹于苏联情报部门。现场照片也很清楚,默克尔的表情就写着“我怕狗”,而普京不仅不制止,还在一旁笑得怡然自得。

当时德国和俄国正因为老问题闹不愉快,谈判剑拔弩张。普京,竟然给远道而来的德国女总理搞这种手段。德国外交人员忍无可忍,默克尔却说,没事,俄罗斯要经济没经济,要政治没政治,普京技穷了,仅剩下这样的方式营造男子气概。

至此,默克尔摸索出了往后十多年对付普京的办法——就像大姐姐看一个淘气的弟弟。弟弟爱叫嚣,发脾气,最喜欢显摆自己力气大,但姐姐要透过现象看本质,那是因为男孩自尊心强。作为姐姐,首先强调自己很尊重他,然后可以严厉呵斥他,接着哄哄他,最后给他一个拥抱,“姐姐知道,你是个男子汉”。

一套组合拳下来,搞定。

这告诉我们,即使你贵为一国之主,如果遛狗不拴绳,也是要付出代价的。

默克尔吃透普京的这一天,无意间划下德国国运的分界线。

常有人觉得,柏林墙倒塌,两德统一是德国复兴的开始。恰恰相反,本来德国发展挺好,恰恰是这次合并要了德国半条命。

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分别在两种制度下发展四十多年,差距巨大。西德的居民生活标准和劳动生产率是东德的两倍多,社会保障是三倍多。两种货币,两种教育,两种制度,两种市场,把两个截然不同的德国粘合在一起,代价是高失业、高通胀、企业倒闭、财政赤字。

当糟心的20世纪走到最后一年,英国Economist杂志是这样给德国盖棺定论的:欧洲病夫(Sick Man of Europe)。

而德国竟然丝毫没有觉得“辱德”,甚至欣然接受。因为自希特勒灭亡之后,德国对所有的宏大叙事都厌倦且警惕。低头搞建设,一步一台阶,德国人只想单调重复地过好每一天。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国际事务最大的参与,就是为战争道歉再道歉。

德国,就像一个学霸,醉心于在角落安静学习,对班级活动充耳不闻。直到2007年,其他同学一拥而上,把学霸连人带书桌抬起来,放到教室最显赫的位置。齐刷刷指着她——以后你就是班长兼学习委员。

俄罗斯普京,只想和默克尔打交道。默克尔生在东德,在苏联读书,能说俄语。普京年轻时是驻扎在东德的特工,会说德语。有事拿起电话就打过去,连翻译都不要。

美国更不省事,2007年华尔街次贷危机,席卷全球。而德国基础工业扎实,浮夸的金融成分少,因此躲过一劫,在整个西方独树一帜。就好比大家本来平行站一排,突然其他人一齐往后退一步,德国无语地成了带头第一。

紧接着就是欧债危机,欧盟痼疾暴露。班里的学渣搞砸了,向班长双手一摊,你能管就管,不能管咱们就把欧盟散了,欧元废了,各回各家,反正学渣不怕开水烫。

欧盟是个好东西啊,德国舍不得散,苟利欧盟生死以。默克尔站出来,先甩胡萝卜——自己带头掏钱救人。再挥舞大棒——鞭打希腊这群Pigs四国,要求缩减福利,禁止挥霍,好好过日子。

这下同学们彻底服了德国。欧洲是一个散漫而混乱的教室,班主任、教务处主任进进出出不仅没人理,甚至有人吹口哨,但是德国一进教室,同学们却愿意站起来,点个头,说一声班长好。

02 长恨此身非我有

德国是个巨人,但是,终究是一个“被外界推着走”的巨人。

正是因为不想搞事情,德国人才选出默克尔——一位胖胖的,憨憨的,缓缓的,爱笑的工科女博士。

而德国每一次国运的重大转折,都是因为德国之外的事。柏林墙倒塌,德国统一,是因为德国人奋发图强千秋大计谋统一?不是,首要原因是美苏冷战走向尾声。

德国是如何为自己的国际地位奋斗的?答案是,不奋斗。2007年次贷危机,同行强行衬托。2010年欧债危机,小弟倒逼德国来擦屁股。

美国人会因为“America First”的口号沸腾,普京会大声“乌拉”俄罗斯的荣耀。这颗星球有无数广场,会被“我们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我们国家必将崛起”等口号点燃。但是德国,却避之唯恐不及。因为上一次德国人高呼“德意志伟大”,话音未落就给犹太人带去了屠杀、给世界带去了战争,也把自己国家带向巨大的灾难。

德国足球所向披靡,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德国人看球赛,连挥一下德国国旗都会觉得不好意思。当波兰盛赞,“德国就是现在欧洲的元首!”,直接给德国吓得一哆嗦,别,别别,别别别,上一次德国有元首发生了什么,我们没有忘,不敢忘。

德国有了极高的地位,默克尔成了世界政治界的顶流idol。那又怎样呢,德国“被别人推着走”的历史不是结束了,而是刚刚开始。

远离金融杠杆,让德国从次贷危机里脱颖而出。毫无疑问德国会保持。政府主导的投资、地产拉动经济,这些,德国都做不了。

互联网和平台经济能赚大钱,默克尔也知道,但是整个西方市场,生态、平台类的机会早就被美国的苹果Google亚马逊Facebook微软占领,德国人没一点机会。

算来算去,德国的根基就是工业。四十年前是这样,四十年后还是这样。默克尔天天想着,怎么让德国制造长青,怎么实现工业4.0。她关心德国汽车能不能永远强大,德国机械、医药继续领先,期待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继续引领人类物质材料的革新。

德国经济的一大骄傲是千千万万的小企业,百年老店,爸爸传儿子,做成世界经济的细分龙头。默克尔叫不出它们的名字,但是相比于大众、巴斯夫这些跨国巨头,更要保护好这些抗风险能力弱的小企业。默克尔的目标也很简单,第一,锁定廉价且稳定的能源,第二,为德国制造打通市场。

奈何在能源这件事上,德国一生“被人推着走”。

03 别惹女人

油气靠老天爷赏饭,德国没有。水、风、光电不成熟。但是德国产煤,核电技术也是一流。于是煤电、核电,成了德国能源的基本盘,关上门来小日子过得很不错。

不久,国外的环保主义风暴刮进来。烧煤,变成了一件抬不起头的事。而核电更倒霉,德国自己做的明明很好,却被苏联和日本“联合绞杀”了。

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是人类最严重的核事故。比核泄漏更令德国人恐惧的是,西德在人人关注人人担忧,但是苏联控制下的东德,民众竟然因为信息封锁,对核事故一无所知,没做任何防护。核,因为联系上了极权,让德国人既厌恶又恐惧。

作为物理硕士,化学博士,默克尔一直在顶着压力支持核电。但是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之后,默克尔也顶不住了,从拥核,转变为同意淘汰核电。

煤电和核电,德国能源的两大根基眼看都要垮了,怎么办呢?

默克尔盯上东边俄罗斯的天然气,但是不能下手。曾经那个躲在角落低头学习的德国还能自己做主,现在的“欧洲班长”却不能。美国视俄罗斯为洪水猛兽,东欧国家尝过苏联的苦头,恨俄罗斯。德国强大了,反而就不再是德国的德国,而是欧洲的德国,是西方世界的德国。

默克尔最风光的那几年,背后也是一片不堪回首的狼藉。

2009年,大众汽车立了誓,用十年时间成为世界第一。长期以来,地球上生产最多汽车的公司要么是日本丰田,要么是美国通用。

不过,大众汽车非常有信心,因为摊开作战地图一看就很清晰。大众已经在欧洲和亚洲非常成功,但是在全球第一大汽车市场美国的占有率很低,低到忽略不计。所以,只有稍微打开一点美国市场,就能完成超越。

默克尔当然也是关心的。在阳光明媚的加州,州长施瓦辛格来机场迎接。这位好莱坞肌肉猛男出生在奥地利,和默克尔说起德语,也算半个老乡。默克尔,放松下来,吐槽的就是德国汽车和美国政策的那点事。。

不久后大众“尾气门”被爆出——大众在柴油车里装作弊软件,用假数据通过美国环保署的监测。

更令人震惊的是,德国总理默克尔竟然都被调查了。

听证会上,一位美国环保署的姐姐出来指控,提了这几件事。1、默克尔见施瓦辛格那次,我在场,默克尔质疑美国汽车排放政策,言辞激烈,说美国政策不现实,毁掉德国汽车,从来没有政界人士敢这样攻击美国政策;2、默克尔对技术指标、氮氧化物细节非常清楚,很可能之前就知道,是参与者。

这位小姐姐大概不懂德语。拜托,德语这门神奇的语言,即使说“我爱你”,听起来都像是在言辞激烈地骂人。

德国议会经过缜密调查,宣布默克尔无罪。

但是默克尔心里是很委屈的。对内,自己心系德国制造,但是跨国巨头作弊欺诈,铸成国耻。对外,全世界都知道,美国炼油技术落后,还在排放法规上苛刻,我一个正规的化学博士批评一下美国环保署政策,怎么就老虎屁股摸不得?

如果说这是委屈,另一件事,才让默克尔咬碎了牙。

斯诺登抖出棱镜计划,美国长期监听德国高级官员,包括默克尔。全世界惊呆了,问默克尔怎么看。默克尔已经不想说话了。被问烦了,说得最重的一句话无非是,朋友之间的监听是绝对不行的。

兄弟们,别惹女人啊。她们破口大骂,你往往还有生机。但是当她们一言不发,面对你滔滔不绝的辩解,却只从嘴角挤出两个字——“没事”——那你就赶紧卷被褥跑路吧。

默克尔转头就找俄罗斯,在搁置许久的“北溪二号”文件上盖了章。

04 北溪

她铁了心,想要德国自己做一次主。

50年代,正是联邦德国不顾美国反对,把管道技术送给了苏联,才有了后来西伯利亚的油气源源不断的西进。在阻力较小的时代,北溪一号天然气管道实现了德国和俄罗斯的直连。

但是随着煤炭和核能的递减。为了维系住这个庞大的工业帝国,德国急需一根北溪二号来增加能源剂量。

大概是默克尔带来的信心。巴斯夫和大众汽车,这些德国巨头的风貌都变了。

化学巨头巴斯夫对俄罗斯天然气最饥渴,用子公司亲自下场建北溪二号。美国的制裁随后而来,拳拳到肉。但巴斯夫拼了,扛着上。

大众汽车2009年立志要花十年时间成世界第一。把美国市场当关键,2015年临门一脚的时候,曝出大众“尾气门”。往后两年,大众付出300亿美元的罚款、召回、赔偿,连德国总理都被调查,而新上任的美国总统Trump,向德国汽车发动贸易战。

在这样严苛的形势里,大众汽车竟然在2017年神奇地完成了世界第一出货量的目标。一点不亚于0:3落后的足球赛最终翻盘。

至于怎么做到的,首要原因是中国成了世界第一汽车市场,大众是最早扎根中国的车企,先发优势太大。动歪脑筋打美国市场,出了丑闻;在中国市场吃老本,躺着感受水涨船高,就成了世界第一。

要感谢默克尔啊,16年当政12次出访中国,这位造访中国最多的欧洲领导人。顶着和北溪二号类似的压力,默克尔把德中关系,升格成“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德国和中国有100多对姐妹城市。很多人不知道,2015年之后中国就是德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德贸易占中欧贸易的1/3。德国大学里哪个国家的留学生最多?答案还是中国。

于是,左手拿俄罗斯廉价稳定的天然气,养好德国制造,右手再把东西卖到蓬勃发展的中国。

对内,欧洲对德国既尊敬又依赖。这是多少代德国人梦寐已久却不曾实现的梦想,两百年里多少德国的疯子、狂徒、妄人,打了无数场疯狂的战争,两场世界大战,都没有做到。

对外,美、俄、中,什么事都需要和德国商量。尤其是2016年,美国选出了一位很不靠谱的总统。这下连美国人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美国人自己写文章,第一次我们认为西方世界的领袖不再是美国总统,应该是德国的默克尔。

夜深人静,默克尔又想起德国被外界支配的一生。

美苏争霸终结,德国才可以统一。希腊意大利这群Pigs不行,德国就要出来擦屁股。明明是日本人在福岛搞砸了,结果德国成了全世界大国里唯一一个全面禁核的。简直天大的笑话啊。

做了那么久别人,能不能做一次自己?

05 终章

学习德国好榜样。

马克龙第一次选上法国总统那会儿就发了话,我也要每年访问一次中国!

马克龙也想和普京建立特殊的私人关系,一到冬天就邀请普京来法国南部别墅度假。你看,这是我电话,默克尔老啦,以后欧洲的事,你就call我呗。

可是默克尔哪是想学就能学的。默克尔最厉害的地方是,既真诚又“虚伪”,重原则又搞平衡,搞对峙但是绝对不破裂。

默克尔强硬要求乌克兰和北约保持距离,这得罪了西方主流价值观,但是换来俄罗斯不许动武,只要不打仗,德国就狂买俄罗斯天然气。

默克尔要德国和中国好,但是会定时给美国做心灵按摩,必要的时候默契地得罪中国一下,换美国放心。

不挑战美国。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石油美元,德国不挑战。美国主导的信息技术、互联网、半导体产业格局,德国都支持,大钱都给美国赚。而德国去差异化走制造业强国的路,而且不容他人算计。

好的政治家,就是既要,又要,且要,还要。永远不把对手推到一个没有余地的地方。逼着所有人接受自己喜欢的东西,消灭所有不同的声音,这真的太low了。

默克尔17年,就像走一段独木桥,两手各拖着一本书,书上放个圆滚滚的鸡蛋。默克尔到站下车,两本书,两个鸡蛋完好放下。

新任的德国总理也学着样走,结果才走两步,吧嗒,鸡蛋掉了。一伸手接鸡蛋,再噗通一声整个人栽水里了。

再一次,德国被德国之外的世界改变了国运。

默克尔下班才100多天,俄罗斯的军队跃过了乌克兰的边境。

举国顶着压力修出来的北溪二号,历经7年,在即将投入使用的前一刻彻底被否决。原有管道的天然气也越来越少。直到北溪一号、北溪二号蹊跷地在同一天彻底炸毁,至今无法调查。

已经习惯好日子的德国一夜之间掉进10.9%的通胀里,70年不遇。昂贵而且不稳定的电力,让德国工业巨头搬去别国生产。德国引以为傲的中小企业,才是真的惨,根本没能力搬。世界工业强国第一次面临“去工业化”的灾难。

为什么德国那么容易被外界牵着鼻子走呢?

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二战。因为纳粹德国给世界带来过巨大的苦难,所以德国人常怀愧疚,认为自己对世界和平负有极大的责任。因此要影响德国很简单,一件事的辩论,只要上升到历史的责任,站到全人类的高度,事关文明的兴衰,德国内部就顶不住了。

最典型的就是2011年日本福岛核泄露。这成为压死德国核电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和德国条件极度相似的法国就不会多想。法国坚持发展核电,多年来靠卖电收入不菲,现在法国3/4左右的电力是核电。因此在2022年的能源危机里,相比德国的局促,法国从容很多。

过去十年,无论是难民种族矛盾、产业转型难题、社会治理痼疾,法国都比德国更严重,于是法国和德国的差距越拉越大。但是在2022年的能源危机里,这次尝到“躺赢”甜头的却换成了法国。

意大利、西班牙早就没人关心了,脱欧的英国刚选出新首相现在又要她辞职,而我们亲爱的班长德国,很可能要永远失去他骄傲的工业——法国,做出一副天降大任的姿势,准备再次领导欧洲。

大概这才能激发德国的斗志。当舒尔茨看到马克龙那英俊的外表,茂密的头发,气不打一处来,这法兰西净整花里胡哨的。

默克尔之后的德国是三党联合执政,很多观点非常分裂。比如对华态度,其中一派一直主张减少对中国的依赖,鼓吹中国制造就是德国制造最大的威胁,还取消了对德国企业投资中国的政府担保。

德国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杂大家有目共睹。但是在这样的局势下,舒尔茨很明确的说,不和中国脱钩。之前就有传闻,他可能访华。很可能成为大流行以来第一位访问中国的G7国家政府首脑。希望还有人记得,中德这对“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

这一天正好是中德建交50周年。

大概这才是生活的真相——不可避免的随波逐流,同时尽我所能的同命运抗争。

0 阅读:0

易公子的刀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