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被俘的最高级别将领,回国被开除党籍,晚年所做一事很感人

史在没有弦 2024-09-19 04:31:34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彭德怀元帅曾自述,在他波澜壮阔的军事生涯中,有四次重大的失败经历。其中,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尤为惨烈,当时志愿军伤亡惨重,连部队的战斗力也在短时间内消耗殆尽。特别是志愿军中的一位高级军官吴成德被俘,这位被俘的军级干部经历了战场的严峻考验,还在俘虏生活中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坚持。那么,在这样艰苦的战斗和苦难的经历中,吴成德是如何展现出不屈不挠的军人精神的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950年的6月25日,一场战争在朝鲜半岛突然爆发,令鸭绿江畔的居民陷入恐慌。随着冬季临近,中国政府派出数十万人民志愿军前往朝鲜,以支持北朝鲜并对抗美军的介入。

1951年春节之后,180师接收了奔赴朝鲜前线的命令。在出征前夕,袁子钦政委特地拜访了吴成德,并委以180师代理政委的重任。吴成德接受了这一责任,并与部队成员一同更换为苏式装备,整装待发。

与美军装备的先进水平相比,180师的武器设备明显逊色。加之未进行充分的战前训练,180师匆忙赶赴朝鲜战场,战前准备显得颇为仓促。到达伊川郡后,180师仅用半个月时间便快速赶过了700多公里的路程,但尚未有足够时间进行有效的休整,第五次战役便紧随其后打响。

1951年4月22日的傍晚,志愿军在广阔的战场上向联合国军发起了大规模进攻。第一阶段战斗中,志愿军迅速突破了敌方防线,轻松推进,随即战役进入更为激烈的第二阶段。

这时180师收到命令,在揪谷里至大龙山区域阻击正从东方支援的美陆战一师和美七师。面对装备精良且人数远超自己的敌军,180师的1万多名战士展开了顽强的防守。敌军虽然装备优势明显,理论上可以轻松突破阻击,但实际上并未全力以赴,似乎更倾向于消耗180师的战斗力。

1951年5月,决定将一七九师和一八〇师作为主攻的第一梯队,到了5月16日,第五次战役的第二阶段如期展开,一八〇师被指令正面交战,因为急迫的战场需求,他们多次遭遇后勤补给的中断。

当时一八〇师的人数不足一万,火炮不到一百门,却要面对近五万名装备精良的美军,以及300多辆坦克和700门火炮的压力,美军还有飞机支援,这种情况下,一八〇师面临的是一场似乎注定的苦战。

尽管前景黯淡,但志愿军战士的坚韧不拔和牺牲精神让他们在战斗中展现出顽强的抵抗。到了5月20日战斗愈发激烈,美军和南朝鲜军队利用密集炮火和航空支援发动了猛烈的反击,使得一八〇师损失惨重,无论是弹药还是粮食都急剧减少,伤亡也在持续增加。

5月21日,志愿军首长发布结束第五次战役的命令,指示全军移至三八线附近接受补给就在次日清晨,美军飞机对一八〇师进行了毁灭性的空袭。面对如此劣势,一八〇师的处境变得更为困难。

韦杰军长本打算在原地等待援助,但情况急转直下,他不得不命令师中突围。突围的命令虽然下达,但实际行动却困难重重。吴成德在紧急会议中提出了分散突围的策略,虽非最佳选择,却是当时唯一可行的方案。

到了5月26日,局势进一步恶化,180师已被敌人包围,处境极为危险。最初,60军军长韦杰命令180师固守阵地,期待援军。然而随着战况的发展,他不得不下令180师突围,尽管此时突围已非最佳选择,带来的将是沉重的伤亡。

当突围命令下达时,180师内部气氛紧张至极。吴成德,作为师的政治部主任和代理政委,立即组织了一场关键会议,讨论突围的策略。会议在一种凝重和压抑的气氛中进行,最终决定采取分散突围的方式,希望通过小股部队的独立行动增加突围成功的机率。

突围行动开始后,吴成德不遗余力地骑马巡视各部队的行动状况。在一次检查中,他来到了一个山口,那里聚集了300多名行动不便的伤员。这些战士因伤势过重而无法跟上主力部队的速度,被迫留在后方。面对这些满怀希望又无助的眼神,吴成德的心中充满了挣扎和痛苦。

在常人看来,吴成德完全可以选择跟随师部安全撤退,但在目睹这些伤员的困境后,他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留下来与伤员们一同面对困境,共同突围。这一选择虽出于士兵的本能和责任心,但也使他陷入了更加危险的境地。

由于与伤员同行大大减缓了行进速度,且敌军的封锁异常严密,吴成德和他的战士们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进行了长达14个月的游击战。尽管斗志昂扬,但由于敌军压力巨大,最终在一次搜山行动中被美军俘获。吴成德的俘虏经历特殊,作为志愿军中被俘的最高级别军官,他在战俘营中遭遇了极为严峻的挑战和折磨。

想象一下在那遥远的山林中,吴成德和他的战友们经历了长达14个月的艰苦岁月。在这期间他们几乎耗尽了所有的物资和希望。吴成德坚持下来是因为他坚强的意志力,更是出于对祖国深沉的爱。周围的战友一个接一个地倒下,他时常会心痛地思考,这片山林或许将成为自己的永久安息之地。

在最后的几个月里,他们甚至都患上了夜盲症,因为连续的营养不良和长时间的黑暗环境使得他们只能在夜晚依靠摸索树皮来判断方向,树皮的粗糙面指南,光滑面指北,这成了他们生存下去的唯一助力。

这种绝望的状态终于在美军的一次搜山行动中被打破,疲惫不堪的吴成德被敌军捕获,从此开始了他作为战俘的生活。他很快被送往釜山的战犯监狱,那里的美军试图以各种手段诱使他背叛祖国,但吴成德坚定不移,依靠自己作为政治部成员的坚强意志和深厚知识,坚信《日内瓦公约》将保障他最终能够返回祖国。

尽管美军对他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折磨,试图打破他的意志,但吴成德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在最痛苦的时刻,他被迫经受电刑,体验到生不如死的痛苦,但他仍旧拒绝发表任何对美方有利的声明。

面对美军的种种逼迫和诱惑,吴成德一度考虑通过自杀来结束自己的痛苦,但最终他放弃了这个念头,因为他认为这将助长敌人的嚣张气焰。在美军关押期间,他曾短暂逃脱,但不久后就被抓回,作为惩罚被投入水牢。在那里每一天都像是世上最后一天,他在水牢中的经历几乎摧毁了他的所有抵抗力。

在1951年7月,朝鲜战争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缓缓拉开帷幕,尽管谈判初始仅围绕停战展开,但随后两年的时间里,双方边战边谈,这种复杂的战时交涉一直持续到1953年7月,双方终于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

在这漫长的谈判过程中,不仅仅是武力的较量,更多的是外交的较劲。在正式停战之前双方偶尔会交换一些战俘作为建立信任的措施。但真正大规模的战俘交换是在停战协定签署后开始的,而吴成德,身为其中级别最高的志愿军战俘,成为最后一批返回祖国的士兵。

根据《日内瓦公约》,参战国必须无条件释放战俘,确保他们的安全与尊严。然而美方在战俘交换问题上初步表现出一种迟疑和不情愿的态度,最终在中国方面的坚持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美方不得不释放包括吴成德在内的战俘。

在1954年的初夏,吴成德被释放那天场面十分感人。美军的一辆救护车缓缓驶来,车门打开,一位极度消瘦、几乎无法自行行走的人被搀扶下车。这人就是吴成德,他的身体和精神都经受了极大的折磨,以至于即便是他的战友们也几乎认不出他来。

他的战友们见到他如此状况,无不为之动容,泪水滑落面颊。他们无法想象,吴成德在战俘营中所承受的苦难。抵达国内后,他被立即送往医院进行彻底的检查与治疗,同时接受必要的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从战俘生活的阴影中恢复过来。

尽管吴成德期望能快速翻开新的生活篇章,但战俘的身份却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困境。被安排到一家名为“归管所”的机构,那里聚集了众多归国的战俘。作为曾经的高级军官,吴成德受到了格外的关注,一些负责人详细询问了他的经历。尽管吴成德如实回答了所有问题,但这并未能完全消除对他的怀疑。

在那个年代,国家面临着巨大的生存挑战,对士兵的品德和忠诚有着极高的要求。很多人对战俘持有偏见,认为战俘与投降者之间的区别微乎其微,而真正的英雄应该是战死沙场的士兵。这种观念导致了不少不公正的处理。

180师在突围战中损失惨重,许多士兵被俘。上级领导层认为,作为师级领导的吴成德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们不认为180师已经处于极端困境,唯有突围求生。最终上级的审议结果是开除吴成德的党籍和军籍,并将他下放到辽宁省的一个农场担任副场长。

这个决定让吴成德心如刀绞,他几乎无法接受这一现实。虽然他对于到农场工作持开放态度,但被剥夺党籍和军籍的事实,让他感到极大的心理压力和荣誉上的屈辱。

然而在农场的日子并没有如他所愿平静过去。吴成德并没有放弃寻求正义,他积极联系其他被俘的士兵,一起争取组织的关注和公正的评估。在历经了许多误解和非议后,吴成德终于在1980年洗刷了无辜的污名。

虽然历史的波折对他来说意味着艰难的岁月,但他始终没有对祖国产生任何负面情绪,反而更加积极地投身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他用行动展示了对国家的忠诚,也彰显了一名老兵对家乡的深情。重获名誉的吴成德选择回到家乡山西运城,与妻子共度余生。在那里他的经历被更多人了解,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心灵。

1996年3月,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一生的老将军,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他的遗物中发现了众多捐款收据和感谢信,揭示了即使在他个人名誉和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况下,他仍然没有选择怨天尤人或放弃,而是不计前嫌地为祖国的灾区和革命老区贡献了自己的一切,总计捐赠金额超过4万余元。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展现了他坚强的意志和广阔的胸怀。

吴成德的名字和行为,成为了榜样和典范。他从未期待过外界的赞誉,始终在沉默中承担那些本不应由他承担的重压。在他的日常生活中,他不断展示着对于困难者的关心和帮助。

这个伟大的将军生前是一位军事英雄,也是一位人民的守护者,无论身处逆境还是晚年,他始终保持着对国家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他的一生是对未来世代的警醒和启迪,告诉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信念,维护正义。吴成德用他的一生定义了什么是真正的英雄,是怎样不懈地服务于人民和国家。

0 阅读:54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