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西周早期节卦召卣

文字绘者青青 2024-10-15 04:47:20

卣yǒu,是一种专门用来盛装高规格美酒的盛酒器,盛行于商代晚期到西周中期。一般来说,卣形体矮胖,短颈、硕腹、圈足,有盖和提梁,且盖为母口,密封性很好。

这件召卣通高29.8厘米、口径17.2×13.7厘米、重11.9公斤,扁身椭圆,通体以细密的云雷纹铺地,有灰绿色锈。器身四面中线各起一道透雕勾状扉棱,从器盖连贯到圈足。

腹部以扉棱为鼻梁饰大兽面纹。兽面眼睛圆凸,其他部分眉毛、弯角、大嘴、利爪、身体等都以纤细的凸线勾勒。

兽面的大嘴是比较少见的露齿上翘微笑嘴。兽面额头处还有一个凸眼刀眉、柱角尖耳的圆雕小兽首。

其他露齿上翘微笑嘴兽面

圈足以四段扉棱为中线,饰八条两两相对的夔龙,圆眼弯角、直身卷尾。相对的两条夔龙又共同组成一个小兽面。

卣盖中部隆起,顶端立一菌状钮。钮帽分六瓣,每一瓣饰一只头朝下的蝉纹。

盖面被四道扉棱平分为四部分,各饰半个兽面,组成前后两个兽面纹。这里的兽面造型与腹部的一致,不过是倒置的。

盖沿较宽,紧扣子口,饰与圈足一致的夔龙组成的兽面纹。

提梁为U形,饰细长的S形双首共身龙纹。提梁左右套接处及略上方,各饰一个圆雕兽首。

铜卣在提梁套接处多用圆雕兽首装饰,但召卣的圆雕兽首不仅多达4个,而且大,华丽中更显雄健。

兽首尖耳上翘,宽鼻隆起,大嘴咧开,尖牙毕露。特别醒目的是头上的大角,仿佛花朵一般,柱状的花枝之上擎着有五个尖瓣的花朵。花朵中间还各有一只神眼。可惜的是,上方较小的兽首,“花瓣”已经缺失了,只留下了柱状。

左:伯各卣 右:噩国神面纹卣

这样两大两小四个圆雕兽首装饰的铜卣提梁,之前我只在西周早期的伯各卣和噩国神面纹卣上看到过,都是顶级珍品。

使召卣更加特别的,是它的铭文。铭文只有一行,铸在卣盖之内,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倒置的6个数字:六一八六一一。也许您会问:怎么知道是倒置的?很简单,因为不倒置就读不通。

在铭文中出现连续的3个或6个数字,不多见,但也有那么十几例。1980年张政烺先生在《试释周初青铜器铭文中的易卦》中考证指出,这些3个或6个一组的数字,是易经数字卦。这一论断目前已被普遍接受。

根据“偶为阴、奇为阳”的原则,“六一八六一一”就可翻译为八卦的一个卦图,上三爻构成“坎卦”,下三爻构成“兑卦”,上坎下兑的重卦为“水泽节卦”,简称“节卦”。

第二部分是一个字,今天多释为“召shào”。其实这个字(晚商早周的金文写法)与“召zhào”字(甲骨文写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字,这从两个字繁简差异如此之大的写法就能看出。

不过在后来,因为发音相近的关系,人们偷懒用简单的“召”字代替了复杂的“召shào”字,复杂的“召shào”字后来就消失了。

有研究者认为,这里的“召”指周初重臣召公奭shì,此器乃召公之器;“节卦”则反映了周人“饮酒应有所节制”的训诫。

召卣为清宫旧藏,出土信息不明,之前多将它断为商代晚期器。但随着数字卦理论成立,以节卦为器铭的召卣,被重新断为西周早期之器。

最后还得说明两点:1,因为召卣有好几件,所以我把这一件称为“节卦召卣”。博物馆标识只是“召卣”。

2,有一铜勺与召卣一起展示,应该是召卣的配套舀勺。但召卣没有出土信息,所以不知道这件铜勺是召卣原本的呢,还是后人给配的。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早期,来自清宫旧藏,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0 阅读:9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