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件文物:西周早期(言妾)簋

文字绘者青青 2024-10-09 02:53:30

这件(言妾)qiè簋,也是西安博物院的镇馆之宝之一。此器有两大亮点:一是纹饰,二是铭文。

不过,在谈这两大亮点之前,先得来介绍一下形制。(言妾)簋为西周流行的方座圆簋,高27. 1厘米、口径21. 6厘米、座长22厘米,侈口束颈,鼓腹圈足,下有方形座,侧有凤形耳。

亮点一:46只凤鸟

周人爱凤鸟,妾家凤最多。

从前数到后,一共四十六。

周人对凤鸟的爱直白又热烈,周代青铜器常见凤鸟纹。全身上下都饰凤鸟纹的,虽称不上多,但也绝不罕见。

上图左上西周中期冬戈簋,饰10只凤鸟;右上西周中期孟簋,饰12只凤鸟;左下西周中期伯旅父方座簋,饰21只凤鸟;右下西周早期凤鸟纹方座簋,饰32只凤鸟。

这件(言妾)簋饰46只凤鸟,是目前我所见最多的!

颈部前后正中各饰一个浮雕小兽首,兽首两边各有两只小凤鸟。小凤鸟圆眼钩喙,垂冠回首,伸爪翘尾,另出歧羽向后弯卷。

腹部前后各饰两只大凤鸟,造型与颈部凤鸟基本一致,但尺寸大得多,且有更多装饰,填满了整个腹部,视觉冲击力十分强烈,更能让人感受到其散发出的凛冽之气。

方座四个垂直面各饰六只小凤鸟。六只小凤鸟构成一个矩形框。

上下边各饰两只长尾凤鸟,中间隔以鼻纹。凤鸟相对站立,头冠后飘上卷,长尾向后舒展,后部亦上卷。

左右边各饰一只小立鸟,短尾末端左右分叉似鱼尾,虽无长尾,但看那钩喙头冠,应仍是凤鸟。

下左: 孟簋 下中:凤鸟纹方座簋 下右:伯旅父方座簋

最让我惊讶的是,方座顶面四角竟然还各饰了两只凤鸟!

造型比较接近侧面的鱼尾小立鸟,但多出了斜向上的长翅膀。两只相背而立,展翅欲飞,完美填充了四角的空间。

这些凤鸟纹都以云雷纹铺地,主纹之上还有阴线纹饰,是晚商早周最流行的“三层花”工艺。

左:言妾簋耳 右:冬戈簋耳

腹部两侧有对称的圆雕凤鸟耳,非常生动。兽首耳常见,凤鸟耳少见。我之前仅见过冬戈簋有类似的凤鸟耳。

比较一下,冬戈簋的凤鸟耳更象形一些,身体、翅膀和腿都表现出来了。(言妾)簋的凤鸟耳要抽象一些,看起来也要更冷傲凛冽一些。

颈8只+腹4只+座32只+耳2只=46

亮点二:“征楚荆”铭文

簋内底有铭文3行18字,字数不算多,有什么亮点呢?亮点就在于“征楚荆”三字。

史料记载,第四代周王周昭王曾三次派兵征楚,甚至第三次率兵亲征,然而都遭到了楚人强有力的阻击。周昭王本人也在亲征中身亡,周人说“南巡不返”。

(言妾)簋的铭文,又一次印证了史料记载的真实性(之所以说“又一次”,是因为关于“昭王南征”的青铜器还有几件),补充丰富了周昭王时期的史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因为铭文中说“鸿叔从王员征楚荆”,因此也有研究者称此簋为“鸿叔簋”。

差点儿忘了,圈足亦有纹饰,目纹与斜云纹相间。

另外,此器为昭王时期器。昭王是西周早期最后一位王,可以说处于早期中期过渡的时间。此器的纹饰也呈现出这样的特点。

对照前面的四件凤鸟纹簋,可以看出,(言妾)簋腹部的大凤鸟纹是西周中期主流造型,但它的方座纹饰却又有西周早期特征。

图片来自网络 估计是在外展览,灯光与西安博物院不同,看起来偏黄。当然也明亮得多。

这件文物时间是西周早期,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花园村西周丰镐遗址,藏于西安博物院。

0 阅读:0

文字绘者青青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