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轸之哀:“能”不过三代,他死后三十一年后代就因卖国被灭族!

欲云谈史论今 2021-09-20 08:11:25

在《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中,曾经记载了一个说法:“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详。”太史公以此来解释王翦之孙王离败于项羽的原因。

“为将三世者必败”,这能不能成为一条定律?不得而知。

不过,对晋国名将先轸而言,却多多少少受到了这一定律的影响。

公元前632年,在著名的晋、楚争霸过程中,先轸为晋文公提拔为中军主帅,并在城濮之战过程中指挥晋军,战胜强大的南蛮楚国,取得了大胜。从此,先轸从原本历史上的默默无闻瞬间变得妇孺皆知。

公元前628年,晋文公去世后,秦人突袭郑国,结果无功而返。公元前627年,当秦军返回经过崤山时,在先轸指挥下,晋人又大破秦军。

然而,崤之战大胜,却意外地促成了先轸之死。

就在晋军大胜回朝后,晋襄公嫡母文嬴就来请求放了秦国三帅。晋襄公对嫡母之请无法拒绝,便答应了。当先轸上朝时问到秦国三帅下落,晋襄公回答:“夫人请求,我已经把他们给放了。”不知情的先轸顿时大怒:“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亡无日矣!”说完之后,当着晋襄公的面就气得吐了一口唾沫!

虽然先轸一时气急是为了国家利益,但他对国君的无礼之举,却闯了大祸!

《左传·僖公二十七年》记载:“晋侯始入而教其民,二年,欲用之。二十四年入。子犯曰:‘民未知义,未安其居。’於是乎出定襄王,二十五年定襄王,以示事君之义。将用之子。犯曰:‘民未知信,未宣其用。’於是乎伐原以示之信。公曰:‘可矣乎?’子犯曰:‘民未知礼,未生其共。’於是乎大蒐以示之礼。民听不惑,而后用之。”

可见,晋文公执政,最讲究的就是礼、义、信。所谓“礼”,其核心就是“顺长少,明贵贱”。先轸作为中军主帅,却在朝堂之上对国君无礼,是公然违背了晋文公的法度!因而虽然晋襄公并没有怪罪先轸,但先轸所受到的舆论压力却空前巨大。

公元前627年8月,在箕之战时,先轸说了一句:“匹夫逞志於君,而无讨,敢不自讨乎?”说完,就不戴任何盔甲杀入了敌人阵营,战死疆场之上!

一代名将先轸在晋、楚争霸战争中,尽显其军事才华:在这场战争进行过程中,先轸之谋可谓是神龙见首不见尾,令人眼花缭乱,并最终让楚军一步步走上他设定好的归宿,让晋国一战而称霸天下。然而,即便是功高如先轸,晋文公遗教之下都不得不自服其罪,更可见晋文公教化之功业!

先轸死后,晋人念及他的功劳,便推举先轸之子先且居作晋国的中军元帅。

在父亲的耀眼光环之下,先且居的表现又会如何?

晋文公去世那年,各国诸侯都到晋国朝见。但是,唯独卫成公却没来。

当年卫成公与大臣元咺内斗,不但冤杀了元咺之子,还间接害死了兄弟叔武。后来,在晋文公主持之下,卫成公被判有罪,囚禁在成周。然而,通过贿赂周襄王卫成公得以重获自由;然后他杀死了元咺,再次回国重登君位。

对于这位恶名昭彰的国君,晋襄公虽然年少,却也记在了心里。所以对他不来晋国朝见,晋襄公极为不满。不但不朝见霸主,卫成公还居然派兵去攻打晋国的盟友郑国!这彻底惹恼了晋襄公。在过了晋文公十三月的小祥丧礼后,晋襄公决定要去讨伐卫国。

公元前626年4月,晋襄公亲自率兵伐卫,到达了南阳(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地域)。

这时,中军元帅先且居却意外地给晋襄公提了一个要求——去朝见周王:“效尤,祸也。请君朝王,臣从师。”先且居的意思,卫国不来晋国朝见当然是罪过;可是,晋襄公上台后可曾朝晋过周王?自己没朝晋过周王,却去讨伐别人不朝晋霸主,这可就“名不正,言不顺”了。所以,先且居让晋襄公去朝觐周王,而由他带军前往伐卫。

被先且居这么一说,晋襄公顿时不好意思了,马上就到温邑去朝见周王了。

先且居、胥臣二人,随后率领晋国大军前往伐卫,攻占了卫国的戚邑(河南濮阳北),还俘虏了卫国大夫孙昭子。

这是先且居作为中军元帅所打的第一战。

公元前625年春,先且居率领晋军在彭衙击退了前来报仇的秦军,为晋国赢得一场大胜;同年冬,先且居又率领诸侯大军报复秦国,攻占了秦国汪邑和彭衙后,回到了晋国。

作为名将先轸之子,先且居三次率军出征,都取得大胜,算得上是猛虎之将,没有埋没父亲的威名!更难得的是,他既没有因父亲的功劳而狂妄自大,反倒是谨慎小心,时时以礼义来规劝国君,可见先且居不但军事能力强,而且政治智商也极高。

如果先且居能长期担任晋国正卿,晋国的未来,也许要比现实强很多。

可惜,彭衙之战两年后,先且居就不幸过世了。

因为赵衰、栾盾、先且居、胥臣等等多位卿士去世,公元前621年晋襄公在夷地举行春蒐,准备提拔重用多位卿士。晋襄公最初计划让士縠、梁益耳统帅中军,提拔箕郑父当上军主帅,先都作为下军佐。

可是,先且居之子先克一看到这个人事安排,就觉得不妥,向晋襄公进谏:“狐偃和赵衰两人的功劳,可不能废弃啊!”晋襄公听了后,甚觉有理,便改让狐射姑和赵盾两人统帅中军,搁置了士縠和梁益耳两人的任命。后来,在阳处父建议下,晋襄公最终确定赵衰之子赵盾为中军主帅,狐偃之子狐射姑为中军佐。

晋襄公死后,赵盾与狐射姑两人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权力斗争。在将狐射姑逼走狄国后,因为先克举荐有功,赵盾便越级提拔先克成为中军佐。

虽然先克未能坐上中军主帅位置,但中军佐职位仅次于赵盾,也是晋国六卿之一。对于先轸家族而言,一家三代都能坐上高位,也是难得的荣耀。

可是,盛极之时,也就是危机四伏的时刻。

先克让赵盾与狐射姑顶替士縠和梁益耳成为晋卿,已经得罪了这两人;如今赵盾越级提拔先克为中军佐,让上军主帅箕郑父和下军佐先都又对先克产生了强烈的忌恨心理。

因为晋国高层的人事变动,先克不知不觉中已经为自己埋下了四颗定时炸弹。然而,定时炸弹还不止于此。

公元前620年,秦康公送公子雍到晋国,而晋国决定偷袭在令狐(山西猗氏)临时驻扎的秦军,便先在堇阴(山西临猗东)备战。在备战过程中,作为中军佐的先克,强行征用了大臣蒯得家的田地。这让蒯得对先克也怀恨在心——第五颗定时炸弹就此埋下了。

公元前618年,五位对先克不满的晋国大臣联手作乱,派刺客杀死了先克!

为了给先克报仇,这年正月,晋国就杀死了先都和梁益耳;3月,又杀死了箕郑父、士縠和蒯得。五位作乱的大夫中,箕郑父和先都是卿士,士縠是司空,梁益耳曾作为中军佐的后备人选,地位也应该不低。一下失去了这么多位重要大臣,这绝对是晋国政坛的一场重大地震!

作为名将之后,先克在职业生涯的三年中就得罪了这么多同僚,最后窝窝囊囊地死于晋国内乱之中,让人大为叹息!对比祖父、父亲的如龙似虎,先克甚至是完全没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已是暗淡无光!

先克死后,先轸家族的成员多年没有出现在晋国政治舞台上。

公元前597年,因为楚庄王围攻郑国数月,晋国决心派兵前往救郑。此次,晋国由荀林父将中军,先縠辅佐;士会将上军,卻克辅佐;赵朔将下军,栾书辅佐。先縠,就是先轸后人。此时,距离先轸过世已三十年。从时间推断,先縠不是先轸之孙就是曾孙。

自先克不幸死于内斗二十一年来,名将先轸的后人终于有机会再度证明家族荣耀了!

所以,对于这次出兵,先縠显得迫不及待。

然而,事有不巧:晋国军队实在是出得太晚了,刚到黄河边,郑国就已投降楚国。中军主帅荀林父一听说这消息,立刻就想撤军:“郑国已降楚,再去还有何用?等楚国撤军了再去攻打郑国吧!”荀林父的主张,得到了上军主帅士会的强烈赞同。

眼看晋军就要退军,中军佐先縠却不乐意了。先縠可是先轸之后,先轸就是战胜了楚国才天下闻名,如今让先轸后人面对楚国避而不战,这可是太丢祖宗脸面了!于是,先縠坚决反对退军,说:“不行。……面对强敌而不追击,不能说是孔武。因此而失去了霸业,还不如去死!……”

说完,先縠就不听主帅将令,强行带着属下兵马就渡过了黄河!

先縠如此刚愎自用,让中军主帅的荀林父都毫无办法。最终,在韩厥的劝说之下,荀林父不得不改变退兵计划,让全体晋军渡过了黄河,去寻找楚军决战。

先縠以中军佐的身份,居然将中军主帅荀林父给指挥了!他长久以来与楚军决一死战的宿愿终于得到了满足。可惜,先縠空有先轸之后的名头,临敌时却完全没有先轸的谋略。

在这次与楚庄王对抗过程中,他不但是非不分,大敌当前时还固执地让军队不要设防,最终不但造成了邲之战晋国的大败,更让先轸手上夺过来的晋国霸业毁于一旦!

此后,在公元前596年,郁郁不得志的先縠居然召来赤狄欲作乱,被晋人发现。随后,晋国以邲之战失利的罪魁祸首和召赤狄作乱两项罪名,将先縠灭族——一代名将先轸家族,在他死后三十一年,就被晋人灭族,从此在晋国完全消失!

回顾先轸家族的四位成员,先轸如神龙,先且居如猛虎,到了先克、先縠就成了一条虫,完美验证了太史公“为将三世者必败”的结论。然而,“为将者三世必败”的原因真是因为“杀伐多”,所以才“其后受其不详”吗?

未必。

先且居之所以能代其父为中军主帅,是城濮之战中辅佐先轸征战有功;可先克、先縠被提拔到高位,却完全是因为父辈和祖辈的功劳,以及更重要的,与执政者关系密切。如果说先且居是“能当其位”,那么以先克、先縠之“能”,完全就不应该被提拔到这么高的位置。

因此,先轸家族之所以在他去世三十一年后被灭族,其实是晋国的人才选拔机制出故障了:不是任人唯贤,而是任人唯亲。
10 阅读:5042

欲云谈史论今

简介:专注两周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