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练太极拳不是件容易事,要改革平常的动作行为,手脚结合,“上下相随”,要真正在脚上下功夫。
我们的脚由脚掌、脚后跟、脚趾组成。脚平松落地,足跟、脚趾亦应同时放松,从足心到前脚掌尤为重要。如果站立时脚松有难度,可坐或躺着试验。松脚的过程中周身感觉极为舒服,脚松得似乎没有了,这就对了。松脚必松脚趾、脚掌、脚跟,三者不可缺一,脚趾有若干小关节也应一一松开。趾关节的放松牵扯到周身的松柔,脚趾维持全身的稳固和平衡,脚趾松开在技击中是克敌制胜之关键。脚趾僵紧怎么可能全身表里都放松呢?明此浅显道理之后,拳家对松全身先松根的追求将是首要的。拳家真正在脚下用功,一点力不挂,脚便有上浮之感,也就是我们苦苦追求的“离虚”,这是脚下根基放松的缘故。
太极功夫的根基是“步”。有的练家足背弓,趾抓地。杨禹廷大师循拳理深入研究后认为,脚平松落地为好。作为太极拳根基的脚,如果足背弓,趾抓地,有悖于太极拳的轻灵,也动摇了“其根在脚”、脚为太极拳之根的地位,练家要深悟这个理。脚为根基,脚要空松舒平。如果脚趾用力抓地,足背弓起来,脚很难放松,只能是脚紧全身僵,足弓而周身滞。吴式太极拳行功,头脑安静,神经不紧张,全体周身松净,轻灵圆活,周身上下无处不虚灵,盘拳松、柔、圆、缓、匀、身心双修。
脚平松落地,脚与大地融为一体。不是以力踩地,以脚蹬地,脚用力必然有反作用力,脚下轻飘上浮失去根基,人的肢体便失去稳固。脚越松,根基稳而越显牢固,功夫日渐增长,身体像一个铸入地下的水泥柱,撼之不动。从太极拳综合功夫周身大用讲,松脚就是放松全身,脚松后,踝、膝、胯、腰、肩、肘、手等九大关节都要松开,不松就是缺陷,就是凸凹,就是断续,这三大病破坏自身的平衡和稳定。
太极拳脚下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能突变。出步或并步,要分解成若干小动作,侧出脚从侧到正,如“起势”,先是大脚趾着地,过渡到二趾、中趾、四趾、小趾逐渐着地,再过渡到前脚掌,后脚跟,全脚平落在地上,这才算完成脚与脚阴阳的变化,也就是重心的变转。从此练法不难看出,太极拳的脚下功夫很重要,练功的过程,就是大树往地下深深扎根的过程。日久天长,太极拳的功夫自然上身,捷径是没有的。其实,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的脚下功夫,阴阳变化一通百通,道理极为简单“其根在脚”,是太极拳的根本。实脚变虚脚只能渐变,这是阴阳变化的规律,不能以腰胯横移两条腿变重心,这种悖于阴阳变化的动作,脚下不易出功夫。
松,是太极拳的拳魂。脚是根,松身先松根,故松脚在太极拳松功中是首要的。人体的重量全压在双脚上,使我们的双脚变成可阴阳变化的太极脚是十分艰难的。脚不松难以使人体起支撑作用的骨关节放松,脚松方可能节节贯串松到顶,脚下有“双轻”之感,进而达“腾虚”之上乘功夫,达到“用意不用力”的境界。
老子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太极拳也是始于足下。拳论云:”其根在脚,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而绝大部分练拳者或认为太极拳要从手上松、从头上往下松。笔者无意否定他家。从人的常理上来说手指松一松,胳膊松一松,感觉上是很容易的。但那是生 活中的”松”,而不是太极拳上的”松”。若想入得太极大门,从脚下松是必由之路,也是捷径。
练太极拳起始要从脚下松是很困难的。首先,人体一百多斤的重量全压在一条腿上,可想而知,行动起来有多困难。尤其是在倒撵猴向斜飞式转换过程中,由于连续重心在右腿一条腿上,那时脚、膝盖极其困难,初学者甚至产生怀疑这种观点的正确性。但是,太极拳始于脚下往上松,用祝大彤老师的话就是:太极拳就是一阴一阳的脚下功夫,阴阳变化一通百通。太极从脚下松是无法回避的。祝大彤老师更为精辟的一句话:上下一条线,脚下阴阳变。
习练太极拳的过程中,双脚五指平松落地,由大趾、二趾、中趾、四趾直到小趾,节节松开,双脚处于双轻状态,全身自然处处空松。吴图南老前辈告诉弟子们:“五个脚趾要一一松开。”意即练太极拳时脚下要松。笔者随祝大彤老师学拳,他自始至终强调一句太极拳的至理箴言:脚下一松到顶。
太极脚运行的过程是减加法,先减后加。每一动作,先由脚下放松,祝大彤老师用电灯的开关来形容它,当你想让灯亮时要先按开关。欲动脚引手,手是灯泡,当松脚时,太极拳开始运行。由实脚开始松,继而由小腿由膝由胯,节节放松。逐渐使实脚变成了虚脚,虚脚变成了实脚。这是减加法。
太极脚在虚实转换过程中,行走的是弧形线,严格按八方线的规矩做。手上轻扶八方线,脚下同样轻扶八方线,每个动作实脚为八方线的中心,例如搂膝拗步,实脚向虚脚转换过程中,由实向虚以减法方式渐变为虚脚,原来的虚脚呈弧形线运行到实脚正前方,在正角位(30度)定住。整个运行过程包含着脚下阴阳变化、 八方线、太极减加法。正如祝大彤老师在《太极解秘十三篇》中所言,太极拳脚下虚实变化是渐变,绝对不是突变。从此练法不难看出,太极拳的脚下功夫相当重要,练功的过程,就像大树往地下深深扎根的过程,日久天长,太极脚的功夫自然上身,桩功很坚固,撼之不动。太极脚是太极拳最为朴素的学问。
初练太极拳由脚下松时,会有这样几点感觉:首先,身上处处在和自己作对,全身僵紧。偶尔松一松手指,感觉很舒服,难免使人产生松是否应由手上松的心理。其次,行拳过程中由脚下松,全身会自然平稳,尤其是在祝大彤老师门下学拳特别强调阴阳要分明,实脚要实足,虚脚要虚净。单脚完全重心的情况下更会有婴儿学步之感,摇摇晃晃。这种现象在初学阶段是很正常的。第八十一式全套拳打下来,膝关节有疼痛感,是膝关节着力。以大腿支撑全身,膝关节不负重,疼痛感就将消失。
出现以上这些现象是很正常的.甚至身上其他地方的肌肉也会出现难受的感觉。尤其是四十岁左右的习拳者更易出现这种现象。脚下松是习练太极拳的基础。脚是人之根基。人体各个关节,每块肌肉都是紧密相连的,一旦由脚下节节放松,自然由于不可能一步到位,每松一处关节,一块肌肉,其他地方的关节和肌肉就会产 生连锁反应,由于牵拉,就会产生疼痛的感觉。这种反应,是我们上下内外不协调的结果,多练拳,套路熟了,疼痛感即消失。
太极拳从脚下一松到顶是一项大工程,能够达到从脚下一松到顶也就进入了太极大门,非数年纯功而不可及。但太极学子不可因困难而废。在习拳过程中,要坚持每一动作从脚下松。自己身上各关节、各肌肉每松一处,脚下松功不可没。直到你全身九大关节节节贯通,脚下一松四梢空,自然就体会到太极拳空松的美妙。
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