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筋拔骨高级阶段:拧筋转骨

顺江聊武术 2024-09-20 18:38:39

伸筋拔骨略有成就之后,就要更进一步锻练拧筋旋骨之法了。谚云:要练武,不怕苦。

无论是伸筋拔骨,还是拧筋旋骨,都是要付出一定的体力和辛劳的。

传统功夫无论是内家还是外家,初始阶段都要经过伸筋拔骨的关口,而外家往往在伸筋拔骨后就没有再进一步对体内能量进行挖掘,而是进行肌肉力的训练了。

内家则更进一步练气、练神、练膜等等,一步比一步深奥。而且在伸筋拔骨的方法和宗旨上,内家外家也迥乎不同。

这里不再多谈。

大家都知道,量变才能引起质变。伸筋拔骨练到一定程度往往就停止不前了,这就是因为刺激的量——拉伸量不能再增加了。

就在这里给功力的增加设置了一个瓶颈,这时就要转入或者加上拧筋转骨的训练。

拧筋转骨,我是借用朱砂掌名家杨永先生的总结。

这个词据我的观察是杨先生率先使用的,但拧筋转骨的功夫,传统内家之中却是都有的,当然称呼有不同。

有的称作缠丝,有的叫螺旋,有的叫转筋骨,有的叫拧裹。

拧筋转骨的东西,我举几个例子,现在刚揭开神秘面纱不久的南无拳中每一式大都存在;又如北方大侠张长顽先生的训练体系中也有;又如真传的形意拳中也有。

有一次,与杨永先生聚会吃饭、求教、聊天,谈到现在传统武术界被意念笼罩,好像是脑袋一想,功夫就上身了;或者是偏面的提倡“悟”,而忽视了“练”。

我当时就愤愤不平的对杨老说:“现在的意拳百分之九十九都失传或者说练错了,有人说筋骨训练没有用,有人说意到就行了,筋骨训练自在其中。都是瞎扯。

这些人或者这些中毒的人都应该练一练您老的朱砂掌功,这才是真正的筋骨训练啊。

王芗斋,王选杰等先生所传的拳也是这样的,练的时候关节尽开,全身的筋都在拧裹拉伸状态啊!”

杨老师当时就笑着说:“你说的不错,过去老辈的名人都是这么练的啊。

过去拳谚云:拳练大中小,拳练高中低。大架子或者低架子就是为了练筋骨,小架子或者高架子就是为了练气练神。

怎么到了现在社会全不懂,全丢了呢?

杨老多次说:“朱砂掌的前五个动作(虎部)练伸筋拔骨,后五个动作练拧筋转骨。”后来也拍成了光碟。当然他在对其弟子或后辈的亲传时更注重讲解筋骨的伸拔拧转,呼吸的开合沉浮,手脚劲力的搭配,四稍的整齐合一,丹田气的聚运,身形的挺拔变化,腰腹肋骨的训练等等。

拧筋转骨可以说是伸筋拔骨的高级阶段,或者说是更进一步的神筋拔骨。

它能使骨节间的缝隙逐步加大,使人体活动范围更大,动作更灵活,使关节之间的东西(生理结构)更有韧性,使人体的大筋拉得更长;

同时刺激经络、骨膜、使人体气血川流,骨膜强健,使人又灵活多变,又能变成一个金刚活体,从而劲大力整,能发出整劲暗力。

那么应该怎样锻练拧筋转骨呢?

如果您有师承门派,本身有着优秀的功法,明白了这个道理,坚持锻练即可。

如果你虽有师传功法,但功法已失真意,你就应该用拧筋转骨的原理去改造一下所承传的功法。

下面我讲一个真实的例子:

一天,一个练习八卦锤的朋友(注:八卦锤是非常优秀的周口地方拳种,清末民初高人辈出),来找我探讨武学,并说自己练了多少年了,怎么没有你身上的这种整劲炸力啊?

我让他拉架子给我看(所谓慢拉架子是也),我看后不禁哑然失笑,原来他的动作僵硬,用尽拙力,关节紧缩,练的全是肌肉,全身肌肉绷的紧紧的,全练成肉了。

筋是一点没练到,所以劲力全憋在了自己身上,用时一点也放不出去。

于是我断定他的八卦锤已经失真,我用伸筋拔骨,拧筋转骨的原理对他的练法进行了改造。

我告诉他关节怎样拉开,筋怎样拉开,筋稍怎样畅通,怎样才能做到练筋不练肉,怎样才能让劲力从脚传到手指。

十几个动作指点纠正下来,他累了一头汗,恍然大悟,多次感谢,满意而去。

二个月后又来找我,告诉我他现在已经劲力大增。

这就是伸筋拔骨和拧筋转骨的功效。

0 阅读:1

顺江聊武术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