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治通鉴72:环境变化,就要推行新的教化,新弦换旧弦,控制局势

颖山行者 2024-02-29 04:29:19

知古鉴今

听重山读历史,看现在、想未来。

体悟职场生存、晋升之道。

故事:《资治通鉴》第十章·董仲舒对策:

百姓追逐财利,就如同水向低处流一样,不筑成教化的堤坝加以预防,就不能阻止。古代英明的君主深知此理,所以面南为王治理天下时,没有不把教化作为根本大事的。

建立太学,就是在都城兴起教化,兴办学府,目的是在地方城邑中开导民众,用仁义潜移默化教导百姓,用道义磨砺百姓,用礼仪控制百姓,当时的刑罚很轻而没有人触犯法禁,其原因在于推行了教化因而社会风俗很好。

圣明的君主在乱世之后,首先要把它的一切残余全部扫除,接着推行教化。教化已见明效,好的社会风俗已经形成,子孙后代沿袭不变,实行五六百年也不会衰败。

秦朝毁弃先代圣王的治国之道,实行不顾长远、只顾眼前的统治方法,所以立国仅有十四年就灭亡了。秦遗留下来的恶劣影响至今还没有清除,导致社会风俗浅薄恶劣,百姓不讲忠信德义,抵触冒犯,殊死反抗,风俗竟然败坏到如此程度。

我私下做了这样一个比喻:琴瑟声音不和谐,严重时必须解下旧弦,更换新弦,才可以弹奏;实施统治遇到了阻碍,严重时一定要加以改变,才能治理好国家。

所以,自从汉朝得到天下以来,一直想治理好国家,但至今没有治理得好,其原因就在于应当实行改革的时候而没有实行改革。

笔记: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朝代、每一个时期,都伴随着社会风俗的演变与治理方式的更新。

正如古人所言,百姓追求财利就如同水往低处流,若无教化的堤坝加以引导与约束,这股力量便会无序蔓延,难以遏制。因此,明智的君主总是将教化视为治国之本,通过兴办太学、推广仁义道德,来潜移默化地引导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然而,当时代变迁,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时,过去的教化方式可能不再适用,甚至成为阻碍进步的桎梏。这时,就需要领导者有勇气、有智慧地进行改革,推行新的教化,以适应新的形势。正如琴瑟之音不和谐时,必须解下旧弦、换上新弦,才能弹奏出美妙的乐章;治理国家遇到阻碍时,也必须进行适时的变革,才能引领国家走向繁荣。

在职场中,这一道理同样适用。随着环境的不断变化、技术的不断进步,企业或组织所面临的环境也在持续变化。当原有的管理模式、工作方式或文化不再适应新的环境时,就需要领导者果断地进行改革,推行新的教化。

这种改革可能涉及组织结构的调整、工作流程的优化、组织文化的重塑等多个方面。它要求领导者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所在;有坚定的决心,能够顶住压力、推动变革;有高超的智慧,能够设计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方案;有卓越的沟通能力,能够赢得员工的理解与支持。

你觉得呢?

0 阅读:2

颖山行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