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降本增效没效果?5个隐形障碍,老板千万别忽视!

胜卿说商业 2024-08-03 00:40:21

彼得 · 德鲁克曾说:

“企业家就是做两件事,一是营销,二是削减成本。”

降本增效是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抓手。

然而这个目标看似简单,但很多老板真正开始做的时候才发现,明明动作都做到位了,但效果却不如人意。

为什么别人的降本增效有序推进,你的总是没效果?

我总结了企业降本增效路上,最容易被忽视的五个隐形问题,老板看完请思考:你的公司是不是也面临着这些阻碍?

1

多部门协调困难

降本增效往往需要跨部门的合作,但每个部门都有自己的目标和优先级,这使得协调变得十分困难。

例如,采购部门为了降低原材料成本,选择价格更低廉的供应商。这样一来,产品质量可能会受到影响,导致售后服务部门的工作量增加。

此外,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也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比如,销售部不了解产品研发的具体进展,而研发部不清楚市场上的最新需求。

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各个部门难以形成统一的降本增效策略,进而影响整体的效率和效果。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部门之间的协调不畅,不仅可能导致降本措施失效,还可能引发新的成本增加。

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跨部门协作平台,确保所有部门能够共享信息并共同制定降本增效策略。

2

短期与长期目标的冲突

企业常常面临着短期盈利的压力,这会导致管理层倾向于采取快速见效的降本措施,而忽视了长期的效益。

例如,一家电子产品制造商为了降低成本,选择价格更低的原材料供应商。短期内,这种做法似乎降低了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然而,如果这些低成本材料的质量低于标准,那么长期来看,这将导致产品质量下降,增加售后维修成本,损害品牌形象,并可能失去忠实客户。

此外,过度关注短期成本削减,还可能导致企业忽视对研发和创新的投资。

如果一家公司削减了研发预算以降低成本,虽然短期内可能会提高利润率,但长期来看,这将限制新产品和服务的开发,降低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短期内看似有效的降本措施可能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企业需要在追求短期盈利的同时,确保采取的降本措施不会损害长期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这要求管理层具备长远的眼光,并在决策过程中平衡短期与长期的利益。

3

文化和变革的阻力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

降本增效在精简流程、组织架构调整时,员工大多数都不支持,甚至因此导致大批人离职的现象?

这在降本增效变革中很常见,最大的阻力也往往来源于此。

大多数人抵触、不配合,你就推行不下去,然后草草了之。

有的是因为管理层自上而下比较保守,这是企业文化决定的。如果老板的决心不够,没有改变这种风气,很难进行下去。

华为在请IBM专家做管理变革时,也曾遇到部分高管的抱怨。对此任正非表示:不适合就要让路。流程变革的目的就是要动人,如果人都动不了,老板怎么管理这个企业?

或者涉及到利益分配,尤其是涉及员工工作方式或职责的变化时。

例如,在一家传统制造企业中,管理层决定引入自动化生产线以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然而,这一变革意味着员工需要学习新的操作技能,并且可能会有一些岗位被机器取代。这种情况下,员工可能会担心自己的职位安全,从而对变革产生抵触情绪。

为了克服这些阻力,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开放包容、支持变革的文化,并采取有效的沟通策略,确保员工了解变革的原因及其对个人和企业的积极影响。

同时,还需要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帮助员工适应新的工作方式,以减少变革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和恐惧感。

4

缺乏全面的数据支持

如果企业没有足够的数据,来准确评估哪些降本措施是真正有效的,就可能导致决策不够精准,难以实现真正的增效。

前段时间,Manner咖啡因为“店员和顾客起冲突”上了热搜。这件事中,很多人留意到一个现象:很多Manner咖啡店的店员只有一个,这导致店员工作强度大大增加,难免情绪失控。原因是公司规定,日营业额5000元以下的,一个店只派一个人,日营业额6000元及以上的才会派两个人。虽然不知道这个数据是否由内部决议通过,但根据多起店员和顾客冲突来看,显然这个运营策略有问题。虽然考虑了降本,但引发了更大的品牌危机。事后,Manner咖啡也第一时间回应,表示将优化门店运营策略。

如果企业不懂得分析成本结构、识别真正的浪费环节,以及评估不同降本措施的效果,那就很难准确判断哪些措施真正有助于降本增效,或者说是长期有益、无“副作用”。

因此,企业需要投资于数据分析工具和技术,建立有效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流程,以便更好地支持决策,确保降本增效措施能够真正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盈利能力。

5

过度依赖单一策略

降本增效需要从“产、供、销、人、发、财”全价值链展开,是涉及到公司经营各个方面的调整。

但我们在做的时候,往往从裁员开始做起,因为这个最简单快捷,裁一个员工可能一年就节约出20万了。

因为我们往往从最简单的做起,这里有个问题:

企业可能过度依赖某一种降本措施,而忽视了其他可能更有效的策略。

例如,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为了降低成本,决定减少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预算。管理层认为,通过减少培训费用可以立即节省开支。然而,这种做法忽视了员工技能提升对提高生产力和创新的重要性。

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才能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如果这家公司能够同时考虑提高员工效率、优化项目管理流程、采用敏捷开发方法等多方面的措施,那么就能更全面地提高整体效率和降低成本。

从这个例子可见,过度依赖单一的降本措施,并不是最佳的选择。

减少培训和发展预算短期内看起来可以降低成本,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导致员工技能落后,影响项目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综合性的策略,从多个角度出发,以实现真正的降本增效。

结束语:

降本增效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手段,更是企业持续成长和适应变化的能力体现。

面对以上种种问题,企业需要采取更加系统化和前瞻性的策略,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唯有不断进步和创新,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0 阅读:2

胜卿说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