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黄巢起义之后,唐王朝摇摇欲坠,在风雨中飘摇。而从黄巢之乱起家的朱温,迅速崛起,不但弑杀唐昭帝,两年后逼迫唐哀帝禅让帝位,宣告了大唐王朝的覆灭,一个新时代的到来,这就是五代。
在短短53年的时间里,竟建立了5个中原王朝,还有十几个地方割据政权,为何会出现这种混乱的局面?
一、府兵制的荒废,募兵制的兴起在唐初及以前,军事制度基本实行的是府兵制,府兵全家都一律归入州县户籍,政府发放田地耕种,士兵本人仍有军籍,并由军府统一管理。平日里士兵就是脱下军装的农民,忙于农业,到了需要打仗的时候,军府就会把他们召集在一起,这样既减轻国家军费开支,也保障了农业经济发展。
但到了唐朝中期,唐玄宗在位期间,由于边患严重,经常用兵打仗,士兵戍边时间太长,再加上军官腐败严重,侵吞士兵的田产财物,经常出现士兵逃离的现象,府兵制遭到严重破坏,到了开元年间,为了保障足够的兵源,募兵制开始实行,这样制度下的士兵就是职业士兵,战斗力强,但在兵将之间会产生长期隶属关系,这就导致军阀的形成。
二、唐玄宗的失策,藩镇制度的创立募兵制的实行,为藩镇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后来唐玄宗为了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一共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
基于藩镇的基本职责,节度使必然掌握地方兵权,同时为了缓解唐政府的财政压力,唐玄宗将地方财政大权下放,节度使凭借地方财政解决军队的开支以及其他所有的需求。同时为了提高军事任务的执行效率,节度使还拥有了辖区的行政权。
这样一来藩镇成了拥有军、政、财的地方诸侯,一旦中央政府实力下降,就会导致这些藩镇尾大不掉,不好控制的局面。而安史之乱、中晚唐时期的频繁战乱、黄巢起义等,恰好给予这些节度使发展势力,最终割据地方称王的机会。
三、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经济的发展自安史之乱后,北方战乱频繁,藩镇割据、黄巢之乱,北方人口大量外逃、田地荒芜,经济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相对来说较为安定,加上北方流民的迁入,给当地的农业发展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提供了足够的生产人口,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唐朝覆灭后,南方政权着重生产发展,同时摆脱北方经济负担,而中原五个王朝频繁更迭,经济遭到进一步破坏,此时南方经济已经超越了北方,也就是经济重心的南移。
这样南方各割据势力都有足够的实力,保障政权的延续,而中原政权自身难保,统一全国更是妄想,直到周世宗即位,在政治、军事、竞技赛都有所建树,奠定了后来北宋的实力,而宋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彻底削弱藩镇权力,再也不会出现君弱臣强的情况。
总结军事制度的演变,藩镇制度的形成、南北方经济的发展变化,以及黄巢之乱,让本就掌握地方大权的节度使,有了割据地方称王称霸、摆脱中央统治的机会。唐朝灭亡后,军事将领权力过大,依然威胁皇权,造成政权更迭频繁的局面,直到宋太祖采用分权制度,稳固了中央统治,才彻底完结这种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