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坦言:国际会议中85%的人在美国就业,4%留在中国

谈数码过千里 2024-09-18 15:06:55
前沿导读

在一次采访当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凝晖先生对中国的芯片发展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芯片设计人才还是非常短缺的,这里有一个数据,在国际顶级会议当中,85%的会议论文,最后都是选择在美国就业,只有4%在中国。我们人才的数量差了20倍,所以我们人才的储备是严重不足的。

美国的先发优势

对于芯片行业来说,比较强势的国家大多集中在欧美地区,亚洲地区则是日本和韩国较强,其次是中国的台湾省,然后才是中国的大陆地区。

美国的德州仪器,是国际上最早开始进攻集成电路产业的大企业之一。晶体管的发明者基尔比,就是德州仪器出身。包括后来中芯国际的创始人张汝京、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都是德州仪器出身。

而且美国还有微软、英特尔、英伟达、AMD、Apple、应用材料这些涉及芯片领域各行各业的国际巨头。这些大企业加在一起,造就了美国在芯片领域极其深厚的技术壁垒。

美国的芯片产业规模在全球能排名第一,占据这庞大的用户市场,也因此获得了非常高的利润来源。当研发、生产制造、薪资待遇、晋升渠道有了保障,自然而然的会吸引国内外的人才来到美国的企业发展,这是美国最具有竞争力的先发优势。

拿个人电脑来举例,全球的个人移动电脑,Windows系统和Mac OS加在一起的市场占比已经达到了90%以上,已经被微软和苹果牢牢掌控着。

其他第三方的操作系统也有,比如我国的银河麒麟、统信UOS等,但是这些系统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软件生态很少,与之配套的硬件也少,而且性能比较弱,这也直接宣告了采用国产系统的个人电脑无法运转一些吃性能的大型软件,只能负责简单的办公或者浏览网页查东西,只适合纯办公,或者对移动数据的隐私有极高要求的用户单位使用。

而且美国的这些企业,并不是有了垄断的市场就开始躺平,它们也想着打败国内的同行,站在世界科技发展的最高峰当统帅。

曾经苹果公司联合了摩托罗拉以及IBM,三家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准备研发出一套软硬件绑定的个人电脑,去挑战微软和英特尔组成的wintel联盟。

一旦苹果将wintel联盟的市场给夺走,那么全球的个人电脑就会完全被苹果公司和同盟公司所垄断,这个利润增长将会是无止境的上涨。

但是微软放出了win95,加上英特尔跨时代的奔腾处理器,直接给苹果的团队来了一波技术革命。没过多长时间,苹果和摩托罗拉、IBM的技术联盟宣布解散。

现在中国的家用电脑市场,大部分被微软和英特尔垄断,剩下的被苹果瓜分,留给国产电脑的市场份额不足3%,这种强大的市场占有率可以源源不断的给美国企业输送利润来源,从产业规模上面来说,美国的企业确实要比中国的企业强很多。

IDM产业模式

美国的很多企业都是IDM的产业模式,从芯片设计开始,到后来的制造、封装测试、产品销售全部都是在企业内部完成的商业闭环,不会让其他企业介入进来。

这种模式对企业涉及的领域、人才的吸纳、产业的规模都有着极高的要求,现阶段只有那些老牌的大企业可以做到,一般的中小企业完全没有资金和力量去搞全产业模式。

中国走IDM模式的企业,目前发展比较好的就是比亚迪。比亚迪虽然是主攻新能源汽车的企业,但是在电池、半导体芯片领域都有多年的技术研发路线,而且自家内部也有大工厂,不但可以制造生产汽车,还可以用生产线给智能手机供应电池等零部件。

华为的海思并不涉及制造领域,只负责芯片的设计工作。但是华为背靠通讯业务,有着深厚的技术基础和庞大的国际市场,非常适合去发展IDM的产业模式。一旦华为的IDM模式成型,那么华为就有了与国际巨头企业掰手腕的底气。

合适的晋升模式

美国企业尤其重视人才,以英特尔、微软、应用材料公司为首的跨国大企业,采用全员持股的股权激励模式,将员工的利益与公司的长远发展绑定在一起,既可以增加员工的奋斗激情,又可以有效的防止同行过来多开工资挖墙脚。

并且在晋升渠道方面,这些企业也都有自己的一套岗位分配。

如果是技术出身的工程师,可以在后来的发展中晋升技术管理层,只负责公司在技术层面的管理与发展布局,不参与其他的管理业务。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是在市场层面有突出能力的人员,可以在后来的发展中晋升市场管理层,负责公司产品在市场方面的统筹规划。

这种垂直的晋升模式,可以有效地将合适的人员分配到合适的岗位,充分发挥每一个人才的最大优势。

欧美国家的企业是最先走这种垂直晋升模式的企业,中国现在的部分领军企业,比如华为、中芯国际、中微半导体等,都已经在多年以前开始这种垂直模式的人员管理体系,并且效果显著。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以及管理体系,将洋务运动贯彻下去,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机会。

0 阅读:24

谈数码过千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