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发文,这条地产赛道变得更火了!

明说这地产 2024-01-16 16:56:14

今年1月5日,央行与金管局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明确支持商业银行发放住房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最长期限不超过30年,贷款额度不超过物业估值的80%。而去年1月央行就推出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通过再贷款形式支持商业银行在租赁领域的投放。

然而资本市场对该项政策的反应并不明显,A股地产板块、建筑板块本周均呈现下跌趋势,与地产链密切相关的黑色商品期货价格也表现不佳。投资人十分纠结于今年的租赁购房贷款和去年贷款支持计划的关系,也疑惑试点城市住宅1-2%的租售比,是否可以让收购存量房做租赁的收益覆盖3%的贷款利息。

我们邀请了专家,为您复盘租赁融资的政策框架,解读收购存量房的资金来源,与读者您一起计算项目收益平衡,并推测后续市场走向,深度解读收购存量房做租赁的行业影响。

问答实录①丨资金端:从央行到银行的支持体系

- 收购存量住宅租赁贷款,要以央行再贷款支持为基础

主持人:

进入2024年以来,监管对于租赁住房融资又有新的支持。央行1月5日,在《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中,也明确了监管对于商业银行在住房租赁领域的开发建设贷款、团体购房贷款和经营性贷款的支持。而2023年,央行就推出过住房租赁贷款支持计划。很多投资人对整个体系和资金端的脉络搞不清,专家能为我们做个梳理吗?

1丨政策脉络:再贷款-贷款-收购存量房

图:租赁金融支持政策体系

数据来源:嵩山论市整理

大家来看上边这幅图,整个体系的起点是去年1月央行推出的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这个计划就是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央行对于商业银行的资金投放,而非央行直接将资金投放到租赁市场。

在再贷款的支持下,商业银行在2023年就开始积极推动租赁住房贷款,支持租赁经营主体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供给。去年至今已经有济南、天津、青岛、郑州成功落地此类贷款,每一期贷款金额均在10亿左右。

而贷款支持的终点,就是租赁经营主体去完成对存量房的收购,而与市场普遍认知不同,存量收购并非以现房新房为主,而是对配建保障房、安置房、企业自建房为主。

2丨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再贷款的效果和落实

这个再贷款计划,本质上是鼓励商业银行做租赁贷款,特别是鼓励商业银行用贷款支持收购存量住房,扩大租赁供给。总共1000亿额度的再贷款,允许对商业银行贷款本金100%进行覆盖,然后再贷款的利率为1.75%。

从成本上看,覆盖100%租赁贷款本金,以及1.75%的利率,确实会提升商业银行展开租赁贷款业务的积极性。虽然租赁住房贷款是国家政策支持方向,但是收购存量房做租赁,投资回报较低,对应的贷款利率对商业银行来讲也不够高(3%之内)。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51%,而大型银行的净息差仅为1.66%。央行再贷款缓解了商业银行在租赁贷款领域的成本压力。具体详见下图。

图:商业银行净息差和平均贷款利率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从额度上看,1000亿的数量一度给市场错觉,认为这部分资金会快速投放,帮助抬升地产销售。这与实际的情况有所不符,1000亿是央行整体支持额度,具体额度的使用,是先贷后借,也就是商业银行先完成收购存量房的租赁贷款投放,发放完贷款,再向央行申请再贷款资金支持。

从再贷款的落地情况看,去年至今,试点城市中,也只有济南、郑州、天津、青岛完成了收购存量房的租赁贷款投放,商业银行成功获取了租赁贷款支持计划的资金,四个城市的落地规模均在10亿元左右。也就是说,1000亿的总额度,属于长期支持计划,商业银行对该项贷款业务的推进,也是按照市场化原则。所以拿1000亿去做线性外推,分析对于商品房销售的影响,是有很大问题。

3丨商业银行租赁贷款:性价比有限,依赖于再贷款

今年1月5日的银发2号文,正式提出三大类租赁贷款,包括我们密切关注的租赁团体购房贷款,还有租赁开发建设贷款和租赁经营性贷款,相当于对市场主体经营住房租赁业务做了全方位的支持,不仅仅覆盖了传统自建租赁房的模式,更是鼓励收购存量房做租赁。

如果我们深入去看租赁团体购房贷款,期限不超过30年,而传统的地产业务贷款一般不超过3年。租赁购房贷款的贷款额度不超过物业估值80%,也超过了一般地产业务设定的60-70%抵押率的水平,相当于同样的物业估值,租赁购房贷款可以创造更多的贷款本金。而且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只是讲的贷款额度和物业估值,并没有强调一定形成抵押,也给了租赁购房贷款很大的空间。

最后就是大家热议的利率,一般不超过3%,也远低于商业银行当前的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低了超过150bp。

所以从某种角度上看,购房租赁贷款,是一个政策支持导向为主的贷款,按照贷款性价比原则是较弱的,还款来源的抓手也仅仅依靠项目租金。所以我可以下一个论断,租赁购房贷款,是依赖于央行再贷款支持的,而且落地进度不会特别快。

至于租赁建设贷款和租赁经营贷款,实操难度甚至还高于租赁购房贷款,也是需要央行通过再贷款等手段对商业银行予以资金上的支持。

②丨项目端:收购来源和收益测算——能否平衡?

- 整体收益可以平衡,收购成本较低

主持人:

那央行再贷款支持之下,商业银行根据市场化原则投放贷款,是一个长期工程。感觉这个收购存量住房的资金支持,目前落地的金额也只有50多亿。这会不会是项目端的问题?租赁经营者收购存量房的时候,会如何挑选项目,收购的来源有哪些?最重要的是,收购存量房做租赁,薄弱的租售比,能否覆盖贷款的利息呢?

1丨项目收购的来源和标准

正好我就是青岛人,这次青岛落地项目之后我就打探到核心信息。以青岛为例,贷款支持的收购来源,主要并不是待售的新房商品房,而是以楼盘中的配建保障房、安置房,以及其他主体建成的纯租赁公寓,还有各类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改造房为主。

而从标准方面,整体收购作为租赁房的房源,单个面积不超过90平米,整体区域分布于青岛市市北区、崂山区、西海岸为主,有一定的配套设施。

而项目配租的人群,是尚无自有住宅的群体,而如果符合人才认定标准,则有所加分,整体上与其他城市的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条件和面向人群类似。

而具体的项目情况,包含了之前集中供地时房企拿地时候配建的保障房和安置房,也包括了个别企事业单位的自建房。其中完成收购市场化经营主体——青岛建融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是青铁置业的全资子公司,股东背景是青岛地铁集团,所以顺势收购了青岛北站配建住房,以及青岛地铁沿线的存量房源,并非市场认为的“存量房的位置一定偏僻”。

从青岛的案例,我们明显可以发现,存量房做租赁,并非收购偏远地区房源,而是考虑到受益群体工作的需求,尽量面向地铁、面向商圈。另外,过往集中供地中,竞自持竞配建产生的配建安置房、保障房,是重要的存量房来源。各大重点城市情况具体详见下图。

图:重点城市保障房配建情况

数据来源:中指研究院,

嵩山论市

2丨收购项目的成本与收益:能否覆盖利息?

以青岛为例,此次首批试点贷款18.5亿元,支持收购首批存量住房项目7个,涉及房屋总套数2319套。如果按照贷款上限占80%物业估值来看,18.5亿元贷款对应23.13亿存量房产,而2319套的套均价值为96万元。

如果按照套均面积90平米以下计算,那么对应的收购成本为1万元/平米左右,而青岛二手房挂牌价,从2018年以来常年是在2万元/平米以上,相当于收购存量房的成本,是商品房市价的50-60%。详见下图。

图:青岛市住宅均价和此次收购价格(红线)对比

数据来源:Wind,

嵩山论市

而青岛目前公示的信息,崂山区租赁房的租金为33元/月/平米,考虑到1万元左右的获取成本,实际的租售比在3%以上。单纯考虑租金回报,已经可以实现对收购贷款的利息覆盖。

同时,收购贷款利息覆盖物业估值的80%,也就是说实际运营租金回报率,扣费后实现2.4%就可以完成对利息的覆盖。所以整体项目收益可以平衡,而这个平衡的关键就在于——收购来源并非直接市场化购买现房商品房。

青岛、北京、上海,市场化住宅租赁的租售比,基本上都在1.5%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严格按照市场化模式收购新房,租赁购房贷款的成本是无法被项目收益覆盖的,所以所有关于“使用租赁购房贷款推进商品房销售”的分析,价值很有限。

图:北京、上海、青岛住宅租售比

数据来源:Wind,

嵩山论市

③丨企业端:是否接受民企房源?还是国企独享?

- 收购房源不排斥民企,但是对房企没有纾困效果,也无助于保交付

主持人:

很多研究者认为,收购存量房做租赁,以及相关的融资支持,其收购对象都是国企或者城投的项目,不会考虑民企的项目。但是也有人认为,以“疏通地产-金融正循环”为目标的政策导向下,推出贷款支持收购存量房,会有救企业、保交付的作用。您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

1丨被收购项目,也包含民企的房源

按照2023年以来,济南、郑州、天津、青岛落地的收购存量房做租赁,并不是所有房源都集中于国企和城投。以青岛为例,过往作为租赁房供给的项目之一,青岛腾讯双创小镇,其背后就是腾讯和融创两家民企参与。而另外崂山区重点的配租房源,中联锦城、依山伴城,其开发商就是青岛本地民企开发商中联建业。

所以,不能简单推定,收购存量房、配建房做租赁,只收购国企和城投房源。在房源的选择上,区位、配套、租赁费用、面向人群都是更加重要的考量标准。

2丨能否通过收存量房源救企业?

这个想法不太现实,毕竟全国整个收购存量房业务对应的央行再贷款就只有1000亿,而去年至今四个城市落地50亿元左右,这个金额上无法构成对当前房企的救助,毕竟现在的房企违约的深度和广度。是远超存量收购贷款支持范围的。

另外,可能涉及到收购住宅开发商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对应收购配建房、安置房,实际价格是周边商品房的50%左右,并不能给开发商构成有效的利润来源。

而对于收购计划本身,项目和房源分布比较零散,一切按照市场化原则,并不会针对性对某房企项目进行纾困。综上所述,此次存量房收购贷款的政策,不会有实际救房企效果。

3丨能否支持保交付?

这个答案也是否定的,仍然有保交付压力的楼盘,不会进入到收购存量房的选择范围,而且保交付后续的大量投入和资源协调,不是租赁经营主体能完成的。收购存在交付压力的项目,并完成后续的施工、竣工,需要投入的资金,也是住房租赁贷款无法覆盖的。

而回到问题的本质,大量保交付楼盘,是需要完工后对购房者完成交付的,除非是有大量资金从购房者手中收购在建的房源,也无法形成统一管理,更无法应对保交付后期可能面临的施工质量、交付质量问题。所以,此次收购存量房租赁贷款,是整体上无助于保交付的。

④丨行业影响:自建还是收购存量?新房改?

- 收购存量做租赁,比自建租赁房,更适用于土地财政依赖度高的城市

主持人:

那从整个行业趋势上看,后续保障性住房体系,有产权型配售的保障房,还有主打租赁的长租公寓、保租房。您觉得在当前的金融支持下,行业会发生什么改变,政策变化会对未来中国的住房体系产生什么影响?

1丨行业困境:完工待售新房

整体上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逐渐从增量为主转向存量,而各地也出现了很多强制要求现房销售的项目。大量的房企出现信用违约,相应交付出现延迟,也导致市场更加期待现房。

然而行业需求的走弱,即使现房销售的趋势加强,我们仍然累积了大量待售的现房。根据国家统计局“房地产待售面积”(竣工后尚未销售的房产面积)指标,我们也可以清晰地看到,现房的去化周期也明显变长。

图:现房去化周期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而根据我们刚才的分析,当前收购存量住宅做租赁的贷款,是很难直接收购现房商品新房的,毕竟收购成本是很难靠后续租金完成项目平衡。所以,后续去化压力下,会有现房集中打折出售,来补充租赁供给。当然,这个趋势的出现,一定是建立在当前政策对于过往配建房、安置房消化的基础之上。

2丨自建还是收购?

未来保障性租赁发展的趋势,究竟是自建为主导,还是收购存量为主导?从目前的视角看,自建的租赁住宅,项目位置和配套较好,很多也是地铁沿线的TOD项目,充分考虑了租户的需求。我们可以看一份青岛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的调查问卷的问题,就可以看到政府在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时,一定是充分考虑区位条件,不会收购偏远区域住宅充数。详见下图。

图:青岛市保租房调查问卷问题

数据来源:青岛市住房保障中心,嵩山论市

所以问题就落实到了,收购存量住宅和自建租赁项目的成本比较,存量收购的模式,资金一次性投入,而且收购成本较低,租金回报率可以覆盖融资成本。自建的模式,主要是通过划拨方式取得项目用地后,以财政注入的资本金和自筹资金进保租房建设,建成后按保租房装修标准装修,然后进行配租的运营管理。

从成本对比上看,自建模式的问题关键,在于节省了土地成本。我们可以参考华润有巢REIT底层资产,松江区的拿地成本在楼面价3000元左右,大大低于住宅拿地的3万元成本。而同样是REITs底层资产,北京保障房中心都是使用划拨用地做自建保租房。

问题来了,在各大城市对土地财政仍然有依赖的背景下,北京、上海等土地财政依赖度低、其他财政收入充足的城市,可以推动政府让利,划拨或者低价出让R4用地,做自建保租房,其他城市可以进一步挑选存量房源,用收购方式做保租房。

当然,从推进效率上看,一定是自建的速度更快,收购则受限于项目要求、资金到位,整体上不是自主可控。所以我们也不能指望团体购房租赁贷款能快速投放。

图:各大城市土地财政依赖度(土地出让收入/一般财政收入)

数据来源:Wind,嵩山论市

3丨行业持续影响:多元住宅供应体系与新房改

此次央行推动的贷款支持计划,和具体的租赁购房贷款、租赁开发贷款和租赁经营贷款,会集中推动保障性租赁住房进一步落地。

未来,产权型配售保障性住房和保障性租赁住房,分别从实际产权房和租赁模式,与商品房一同构成我们的多元化住房供给体系。14号文的推出,也确实重新构建了我国的多元化、多层次保障住房体系,具体详见下表。

表:我国保障住房体系

数据来源:嵩山论市整理

参考新加坡模式,中国未来的住房供应体系,将由公租房、保障性租赁住房、共有产权房、保障性住房和商品房共同构成,租赁+产权并进,并形成相互封闭的价格体系。

另外,保障性住房与城中村改造关系密切,一方面城中村改造涉及到的超大特大城市,也是保障性住房重点布局和推广的城市。而本身整体城市更新工作中,城中村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就是一体的。本身城中村改造入库的大部分项目,都需要按一定比例配建保障性住房。而14号文本身也强调,充分利用闲置用地,也推动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转化为保障性住房用地。

但是,城中村改造也好,保租房也好,资金支持并非一蹴而就,这一点需要投资人的耐心。

非常感谢专家!去年1月的央行再贷款,和今年银发[2024]2号文,共同推进了收购存量房、扩大租赁供给的工程,在资金支持上填补了原本项目的逻辑闭环。而项目端的收益平衡和公益性,也是租赁贷款投放的基础。只是目前来看,租赁与多元化保障房体系,抑或是更大视野下的新房改,都属于长期工程,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对特定企业纾困。整个地产行业的投资和销售景气修复,仍然是任重道远。

来源:嵩山论市,本文已获授权,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0 阅读:0

明说这地产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