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发起人:要求人民生1个孩子,自己娶两个老婆生8个!

惜筠评文化历史 2024-10-11 21:52:51
导语

在1957年,马寅初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并反对我国当时的计划生育政策。

然而马寅初显然没有抢占先机,反而让自己的观点遭到了激烈的批评,这其中就包括国人。

在那场辩论会中,两方态度非常鲜明,毛主席建议赶快节育,才不失为一个良策,显然和马寅的观点大相径庭。

那么马寅初为何要发声反对,当时是他认为的有利证据。

而且在马寅初的生活中,他似乎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计划生育的实施起源。

马寅初出生在1882年,并于1914年到美国进行求学。

在19年后获得了经济学的博士学位,是一名学者。

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就成为北大的首任校长。

北京大学也是学子向往的求学圣地,被誉为“北大”。

当时该校有一批英才,均是新中国的栋梁,才能受到国家重用。

但是北大却面临着一项重大的人口调研工作,那就是在1953年国家进行人口普查工作,这才发现我国人口数量太大。

以及人口出生和死亡的速度,完全处于高速发展状态。

这时科学家对于我国人口的状况,感到非常意外,同时也认为这已经是一个大危机了。

然而马寅初表示:“我国现在的发展速度过快,人口也逐渐增多,耕地面积却并没有拓宽。”

如果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下去,我国很有可能面临资源不足的现象。

显然这也引起了一些世界著名学者的关注注意,他们同样也加入进来关于我国人口的发展是否合适的问题,并有自己相应的观点。

于是这也促使马寅初写出《新人口论》,希望能够引起国家的重视。

然而当此书出版后,却遭到不少批评。

很显然这些批评声音中,也包括得到了毛主席的关注。

毛主席同样也做出了相应的政策,在1957年对我国实施计划生育,对此马寅初便有了自己的见解。

马寅初认为:“中国的人口数量已经趋近饱和状态,但是将来还会进一步扩展。”

毛主席显然和马寅初截然相反,当时毛主席提出:“什么叫计划生育?”

这是为了使国家的人口结构更合理,不会造成过多劳动力,反而耽误国家的发展。

所以针对这一点,毛主席也是拿出相应的证据来反驳。

原因很简单就是每个月都会增加40万的婴儿,而这40万是非常可怕也十分庞大的群体。

如果后期发展到3亿人,将会是一个非常可怕甚至是毁灭性的灾难。

国民需要吃饭而种地的人又非常有限,所以人口的数量必须要控制一下,但是马寅初所提出的是“少生、优生”这个理念。

这其实就是控制国民的生育数量而已,有种培养优秀人的感觉。

辩论会前夕。

当时毛主席对于计划生育有目的性的进行推行,而马寅初则是在反方阵营,并且马寅苦坚决认为应当完全优生下来。

二人暗中较劲,从全局情况上分析就在当时的文化背景下,不管对错二人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1957年,专家一致表示应当实行计划生育,但是在马寅初看来:“社会主义时期应该多生人。”

因为只有人口多了才能形成一定规模才好发展,才能够在国际上有话语权,如果说这些人都是劳动者,将来一定能繁荣。

将来中国就会非常富强,这好像有些抓住了中国人的心,但不知为什么他的观点却并不正确,因此却和毛主席团队产生了严重分歧。

不过最值得说的是,在辩论会上马寅初却从未出席过,因为他一直都在病中,因此身体健康状况却非常堪忧。

幸亏在三八妇女节期间,邀请他出席“三八”纪念大会,这也是第一次他露面参加活动。

当时毛主席也发来贺信,这也让在场人员十分感动,而马寅初得知后显得十分自豪,因为他深深知道这都是自己的功劳。

在两天后的开幕式上,精气神十足,态度也非常坚定,当时他做出公开发言:“要想中国强大则需多人。”

这句话在当时令人信服,但很明显许多事物并非如此简单,人只有自律的一面是看不清方向的,有很多东西需要自己去把握,这里面有很多的变数。

当今社会上现代人才是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同理整个中国若是人才济济自然也是国策层面另一个方向上的促进力。

但是要实现这一点,人才就必须涌现出来,需要我们国家不断地发展,为我们的下一代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安乐的环境,那么遮挡丰收成果果树需要时间去成长,那么人才又何尝不是呢?

显然事实真相正是如此,我国人口如同暴涨一样飞速发展着,其实这一切都是历史造成的,在以前,我国“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中,那时候缺少的是生产的时候劳动力,当时并没有吃苦受罪补充世界总劳动人口比例偏低的想法。

最迫切的问题就是解决温饱,而众多人的力量能够做到更多,大唐盛世时期正是如此,在农耕社会中众多人的精力被用于农业,也促使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不断提高。

由此带来的城市发展和经济繁荣,使得我们的人民能够维持生活,有足够的粮食能够吃饱,更为重要的是还有足够的钱能够花。

所以这就会形成一定循环,不断拉升人民之间的生活质量,也正是因为老百姓生活富足,所以他们才有更多的钱去进行消费和用于发展生产,这些都会成为好的循环。

“少生、优生”开启“计划生育”政策。

其实对于我国文艺复兴或者说是思想解放运动,有部分学者认为才是我国中国力量不断攀升的重要推手。

但其实这并不能掩盖老百姓大量繁衍生息对我国道路建设影响还是非常大的优势,并且这也是伴随着人类的普遍行为特点下形成的一种结果。

无奈当时那个特殊时期,让社会上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长时间停滞的状态,其中农民受损尤为严重,自然人口数量上升过快,同样会致使资源严重不足。

对此时萌芽阶段就算不及时处理,这样更容易形成习惯,错失机会,这是“量变引起质变”,这种影响会波及更广泛领域。

所以为了避免不测之事发生,及时有效处理问题,这不是个人意志问题,更何况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如果不及时约束人口数量,对一些特殊时期形成特别影响,不仅会让工作进行上受到阻碍,同时还会对国民的精神信仰造成影响。

所以还有一种说法就是我们国家的人口数量本来就趋向于饱和状态,但由于一些特殊原因,所以一切都不可知,所以才会这样。

但是不论怎么样,当时大环境也决定了一些事情无法预测,当时国家还是处于一个白热化状态,所以必须要控制住人口数量。

并且我们国家逐渐清晰起来的时候,还要及时扭转局势,让当今面临各种挑战。同时我们还需要在一些特殊时期及时消除威胁,并处理好各种复杂情况,以防止发生意外。

想好的结果往往都会被很多意想不到的人打破,这时候我们就需要及时做出变化,有效处理各种复杂状况以及应急处理等,也要对利用一些特殊情况进发的方法,进行规避风险等。

所以说,我们面对复杂社会问题需要保持开放和理性的思维,同时根据事态的发展做出适时调整,以适应新形势。

结语

中国在1979年正式推行“一胎化”,这是对于当时方案最大的肯定,无奈此时马寅初已经97岁高龄,此后于1982年去世。

而当今再来考虑一下我们现在这个时代,该如何选择,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对于婚姻选择,我国原来的结婚年龄就是女性23岁左右和男性25岁左右,现如今迎来晚婚时代,对于二胎政策又是一番说道,那么未来我国的生育政策又该何去何从?

2 阅读:2122
评论列表
  • 战神 17
    2024-10-12 21:38

    全文前言不对后语,语法狗屁不通,错漏百出,一篇精神错乱者作文。

惜筠评文化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