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临终前,道出了囚禁张学良54年的原因,宋美龄听后潸然泪下

史海任我行 2024-03-21 14:24:49

近代史有一定了解的人,可能对张学良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作为双十二事变的发起人之一,张学良对于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贡献毋庸置疑。

但是在双十二事变以后,张学良在中国近代史上就几乎销声匿迹。

这是由于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回南京以后,就被蒋介石扣押并软禁了起来。这次软禁一直持续到1990年,那时的张学良已经年近90,才重新获得自由。

在西安事变以前张学良一直是蒋介石的死忠,对于蒋介石非常信任,也非常尊敬,但是蒋介石为人十分记仇,这次兵谏以后,先是将张学良软禁,又把被我党送到国外的杨虎城骗回国内后抓捕并软禁。

蒋介石将张学良囚禁整整54年,真的全然是因为自己小肚鸡肠吗?在蒋介石临终的时候,他终于道出自己囚禁张学良的原因,一旁听闻的宋美龄听过后不觉潸然泪下。

蒋介石为何囚禁张学良54年?宋美龄又为什么会为之落泪呢?

军阀之子

张学良出生于1901年6月,家乡是辽宁省鞍山市,他的父亲也同样大名鼎鼎,正是民国时期的奉系军阀张作霖。

不过在张学良刚刚出生的时候,张作霖还没有成为威震东北地区的大军阀,而是落草为寇的一个马匪。

乱世里,武力就是最强大的保证,张作霖手里有枪,手下也有一批自己的武装力量,很快就在辽西崛起,成为当地一霸。

随着张作霖的崛起,张学良的身份自然也就跟着水涨船高,受到了相当多军事方面的影响和熏陶,被张作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够子承父业。

那时候的军阀虽然已经穿上了新式服装,用起了新式武器,俨然一副新思想变革后的样子,但其本质上还是带有很强的封建地主气息,这种父子继承制也是表现之一。

后随着时代的变化,辛亥革命成功,中华民国建立,像张作霖这样的大军阀也很快向新的“朝廷”投效,顺势被招安成为正规军的一员。

张学良作为张作霖的嫡长,在张作霖的心中自然不同。靠着这个身份,他也积累起了属于自己的人脉。

1917年的时候,年仅16岁的张学良就加入了父亲领导的奉系军阀的队伍,也算是从那时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当然,作为张作霖的儿子,他到军队中,更多是父亲对他的一种历练。两年以后,表现良好的张学良就被送到了东三省的陆军讲武堂进行学习。

在那里,张学良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磨练之后,以优异的成绩顺利从炮兵科毕业,并且再次进入了父亲所领导的队伍之中。

此时的张学良已经成为东北军的一个团长,主要任务就是保卫自己父亲张作霖的安全,张作霖土匪出身,把这个工作交给自己的儿子,无疑让他更有安全感。

本来有了这样一个出身,这样一番经历,张学良的人生就该按部就班的走下去,直到父亲张作霖把军队的指挥棒交到自己手中。

命运的转折来得如此突如其来,1928年,张作霖被驻扎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死。此时的张作霖已经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军阀,一朝生死,东北顿时乱作一团。

张学良知道这个消息以后,第一时间赶回奉天主持大局。

但这实在是一个太差的时机——不但有日本关东军在东北虎视眈眈,实际上,奉系军阀所面对的最大的危机来自国民政府。

当时正是北伐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正规军来势汹汹,东北又刚刚经历巨变,摆在张学良面前的,是攸关奉系军阀生死的路线选择问题。

鉴于父亲张作霖就是被日本军队阴谋害死的,对于张学良来说,就只有两条路可走。是保持住自己割据一方的土皇帝地位,还是与国民政府合作,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选择题。

拥护老蒋

这个选择对于当时的张学良来说,可能也不是很困难。

一方面,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早有交情,张学良自己接受过不少新式教育,宋美龄更是去美国留学过的进步女性,两人在相识以后就相当投契。

对于宋美龄来说,张学良是意气风发的军阀之子,她称呼张学良为“莱茵河畔的骑士”。张学良看来,宋美龄更是美若天仙,魅力四射。

当然,如果要说两人之间有私情,那肯定不至于,但私交很好却是事实。

张学良的结发妻子于凤至与宋家也是通家之好。于凤至还拜宋美龄的母亲,宋老夫人为干娘,与宋美龄姐妹相称。

张学良本人则十分崇敬蒋介石,即使蒋介石囚禁了他多年,张学良在蒋介石离世的时候依旧为他送上了挽联,挽联上写了16个字: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

而另一方面,东北的关东军也对张学良造成了相当大的压力。张作霖正是由于抵抗关东军而被日军炸死,张学良接管奉系军阀以后,日军就不断挑唆张学良,要他把东北独立出去。

在张学良表现出不肯与日本人合作的态度以后,日军甚至还对其进行了武力威胁。

除了这两方面原因之外,张学良这个年纪轻轻的奉系军阀少帅,对于跟着张作霖打天下的老人的压制力也很有限。

我压力巨大,军队内部的权力斗争又开始轮番上演,类似杨宇霆这样自认为奉系军阀元老的人,根本没有将张学良放在眼里。

因此,张学良权衡再三,最终在不久后投向了国民党的怀抱。

这就是著名的东北易帜事件。1928年12月,东北挂起了青天白日旗,奉系军队也正式成为了国民政府的一部分。

按照当初谈判时的约定,张学良手下的队伍,此后就要听从国民政府的指挥。

尽管约定是这样约定的,但蒋介石对于这些收编而来的招安军阀控制力相当有限,根本不可能对他们的队伍进行统调分离,只是给他们换了个国民政府组织内的头衔。

而国民党内部原本就有许多不支持蒋介石的存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关系勾连在一起,使得国民党内部矛盾重重。

很快,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和各路军阀尖锐对立,张学良则在这个关键的时间选择了蒋介石,因此受到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张学良作出的支持蒋介石的判断,是基于他认为只有蒋介石能达成国内统一,进而反抗外来侵略的判断。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张学良的判断其实没有错,仅就国民党内部而言,的确是蒋介石赢得了中原大战的胜利。

随后日军侵华,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与张学良之间又起了冲突。

西安事变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入侵东北,身为东北军阀领头人的张学良多次给蒋介石发电报,希望中央可以支持他抵抗日本侵略。

但是蒋介石对于日军这样的侵略行为,却选择了不抵抗政策。蒋介石做出这样的判断,是由很多原因促成的。

一方面是蒋介石希望攘外必先安内,想要先把红军解决掉,再对抗日本侵略。另一方面,蒋介石也希望借着日军侵略东北,削弱在东北地区如日中天的奉系军阀的力量。

张学良一边受蒋介石的制约,另一方面也被蒋介石说服,将过多的信任投注给了国际舆论。误以为只要一直不抵抗,就可以在国联的介入下,不费一兵一卒的将日本人驱逐出去。

其实是,这样的选择造成了东北地区无数百姓血泪的痛苦,日军在中国大地上进行毫无人性的细菌和病毒人体研究,在当地对百姓实行高压的残酷统治,无数中国人的血与泪,汇聚成对张学良的指责。

当时,张学良被人称为“不抵抗将军”。实际上,张学良又怎么会完全不想抵抗日军的侵略呢?他的父亲就是死于日本人之手,却背上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这使得张学良与蒋介石之间起了隔阂。

出于内忧外患下对国内统一的维护,张学良不想直接反抗国民政府的指派,因此处在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在此时,我党的地下工作者找到了张学良,并与他建立了联系。

张学良在与中共联系上以后,又与领导人进行了几次接触,越发觉得共产党在面对日军上的观点与自己更加契合。

最终,张学良决定力劝蒋介石停止内战,共同抗日。

时间来到了1936年,张学良找上了身在西安的蒋介石,想要劝说他停止内战。

这时张学良采用的是哭谏的策略,言词恳切、声泪俱下的向蒋介石阐述了继续内战的坏处,期盼他可以及时调整战略,与共产党联合抗日。

可是蒋介石无动于衷,甚至认为他是受到了共产党的影响,才做出错误的判断。

张学良没有办法,只好与杨虎城联合发动了兵谏,在华清池将蒋介石捉住扣押,打算逼迫国民政府连共抗日。

当然,张学良虽然以武力控制住了蒋介石,但在他的心中,自己依旧是国民政府的忠臣。发动兵谏固然是逼迫他做出选择的意思,但张学良却没有夺权之心。

甚至在蒋介石答应了连供抗日的条件以后,张学良还打算亲自把蒋介石送回去,由于周总理坚持要一份书面的不剿共文件,张学良甚至动了偷偷送蒋介石离开西安的心思。

弥留之言

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针对蒋介石的兵谏,在如今看来自然是为民族大义作出的大无畏行为,但在当时,有许多人指责他是要分裂国家的“逆贼”。

为了表达自己的坦荡无畏,同时也为了让蒋介石安心,张学良选择亲自将蒋介石送回去。

其实周总理再三劝告张学良不要贸然送蒋介石回去,尤其要他不要亲自相送,但张学良没有将周总理的殷殷劝告听到心中。

一方面是他认为自己问心无愧,又觉得蒋介石不可能冒着惹怒奉系军队的风险伤害自己。另一方面,宋美龄一直在积极救援自己的丈夫,并且向张学良承诺,绝不会追究他的责任。

在张学良准备送蒋介石回南京的时候,宋美龄还亲口承诺过,回到南京后,一定将张学良送回西安。

可惜,宋美龄并没有做到自己的诺言。飞机抵达南京以后,张学良很快就被蒋介石扣押,并送上了法庭。

在南京的地界上,审判一个对蒋介石进行囚禁的将领,自然不会有其他结果。

在走过审判的过程以后,张学良就被蒋介石关押了起来,当时蒋介石说的是要关他10年,事实上,张学良被关押了足足39年。

在这期间,尤其是1937年日军全面侵华以后,张学良曾经多次请求蒋介石将自己放出,领导奉系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

但是蒋介石一次都没有听从过他的请求,甚至还在10年到期以后,将他从原本的关押地点换了个地方。

张学良愤怒过,恳求过,但毫无办法,只能在院子里养起了鸡。他甚至因为看到这些被关押在鸡圈里的鸡,而想到自己,决定将它们放养。

即使是蒋介石退居台湾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把张学良一并带走。

蒋介石之所以这么执着于关押张学良,一方面是由于他本就是个相当记仇的人,另一方面则是他忌惮于张学良对东北军的影响力,尤其是在西安事变以后,张学良的影响礼仪不只局限于东北军。

在蒋介石弥留之际,特地将寄予厚望的儿子蒋经国找到了自己的病床前,对他嘱托张学良的事情。

但他并不是要让儿子将张学良放出,而是告诉蒋经国,一定不要放走张学良。他说的4个字明确表示了为何不肯放张学良离开,这4个字就是“不可放虎”。

在蒋介石看来,放走张学良无疑是放虎归山,哪怕这时的张学良已经垂垂老矣。

父子两人说这句话时,宋美龄就在一旁,听过后也不觉潸然泪下。因为她知道,有蒋介石这句遗言,只要蒋经国在一日,张学良必定不可能放出来了。

0 阅读:202

史海任我行

简介:每一段历史都该被铭记,我要做的就是让历史焕发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