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教的不考,考的不教,阅读理解超出范围,失败的语文教学

一桐评育儿 2024-02-16 19:26:08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也是我们从小到大都在学习和使用的语言,但是现在“语文”这门课却成了很多孩子的大难题。

尤其是对于上初中和高中的孩子来说,语文考试简直就是大家的噩梦。

不仅需要大篇幅地写字和阅读,往往最后还得不到自己预想的分数。

作为中国孩子却学不好语文,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位网友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教的不考,考的不教,阅读理解题超出教学范围,阅读理解题对课外读物也没有指定的范围, 书海茫茫,孩子根本没有见过,怎么能分析到点子上。”

事实确实如此,随着孩子年级的增高,“语文”这门课的考试会离课本内容越来越远。

小学阶段暂时还是以课本基础知识为主,到了初中,就变成了这位网友说的状态,一份语文试卷,光阅读理解就有三篇之多,对课本知识的考核少之又少。

孩子们也都表示:这些阅读题在课本上根本就没见过,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做。

家长们也都觉得,现在的语文实在不知道到底在教什么,又在考什么,实在是最失败的教学。

其实语文本身是一个非常灵活的科目,之所以会出现“考的全不教,教的全不考”这种怪现象,基本上可以归结为以下两个原因。

第一、平时学的都是课本内容,考试考的全是课外知识

这是家长和孩子们最难以理解的地方。

学校里每天在学的知识考试从来都不考,而考试出的题目都是很多孩子根本就没读过的文章,孩子们真的很难适应。

就好像讲课的和出题的是两批人,老师们按照教学大纲授课,课堂上只讲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

而出考试题的专家是另外一批人,他们可能并没有在一线工作过,也没有认真审视教学大纲的要求,二者之间缺乏沟通和衔接,让孩子和家长都无所适从。

第二、阅读理解本身是主观题目,现在却被框定了标准答案

正如这位海南的网友所说:

“现在的语文阅读理解连作者都考不出高分,每个人的理解能力不一样,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 就应该有不同的观点,现在语文考试搞得只有一个标准答案。”

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情况可能还得归结于应试教育,有考试就要有成绩,有成绩就要对每一道题目进行打分,主观题如果真的按个人见解批改那就很难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衡量机制。

因此,出题人为每一道题都给出了所谓正确的方向,进而导致阅读理解的答案逐渐被标准化,从而丧失了原本的考核意义。

网上竟然还有专家提出增加考试难度,其实我想说:千万不要再难了!

语文本身就应该是一场温暖的文化传承,大量超范围的考题和不合理的标准答案已经让这门课逐渐被孩子们恐惧和厌烦,这对我们的教育是非常不利的。

希望那些专家能真正走进校园,和学校里的一线老师们好好沟通,了解孩子们的实际情况,从而解决现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让语文发挥它真正的魅力。

最后再跟大家分享一些经验,虽然现在考试题目和课堂内容在表面上处于互不相干的状态,但其实语文的道理是相通的。

再难的阅读理解也有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千万不能完全围绕着课本,一定要进行课外的拓展和延伸。

小学阶段把基础的字词句学扎实,中学之后尽可能博览群书,然后在这个过程中训练思考、体会和总结的能力。

当我们拥有了更高的能力之后,答题的思路自然就会变得越来越清晰。

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如何看待呢?

0 阅读:0

一桐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