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记者樊文斌:102万字书写的军旅青春

绿拂晓 2024-07-24 03:50:41

兵记者:102万字书写的军旅青春

■樊文斌

【人物简介】

樊文斌,陕西商洛人,中共党员,1986年出生,2005年入伍,2009年入党。2023年退出现役。擅长新闻写作、新闻摄影。服役期间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9次,“四有”优秀士兵2次。先后服役于原第21集团军金刚钻团、通信团,第76集团军某旅。

18年的军旅生涯,樊文斌在军、旅、团政治机关从事军事宣传报道工作16年,先后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报》《中国国防报》《人民陆军》《人民军队》《陕西日报》和《商洛日报》等军地媒体刊发新闻作品、文学作品和摄影作品1300余篇(幅),累计文字102万余字,其中头版头条稿件12篇,获奖作品28篇(幅)。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嘉奖9次,“四有”优秀士兵2次,连续7年被原兰州军区政治部表彰为“优秀通讯员”,被十多家军队新闻媒体评为“金牌作者”“十佳新闻工作者”。

青春,是一场美丽的邂逅。迷彩青春,注定要承载着更多的奋斗印记。18年的军旅生涯,作为一名新闻报道员,我常年肩挎相机、手持采访本,奔波于途、奋战于野,用细腻的笔触和温情的镜头,记录着新时代官兵汗洒演训场的强军风采,体悟着高原军人卫国戍边的家国情怀。

如今离开部队已有8个月了,回首军旅,我可以欣慰地说:“新闻这条路虽然辛苦,一路走来却很充实,我不后悔!”

给退伍兵老拍合影

新闻给了我一碗饭

2005年,我响应祖国的号召光荣入伍。参军前,我曾无数次设想过自己的军旅生活,但从没想过自己和新闻写作、新闻摄影会有交集。这一切,要从一次培训说起。

2006年3月,我以“出公差”“充人数”名号被连队派去参加机关组织的新闻骨干培训。培训课堂上,一位解放军报记者以亲身采访的真实经历,讲述了牺牲在阿里高原的西藏军区什布奇边防连连长刘长峰的戍边故事。其采写的《雪域高原铸丰碑》《长峰,我用微笑为你送行》《什布奇,留下来一道绿色的身影》三篇长篇通讯,以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文笔和质朴的情感,将这位扎根雪域高原的戍边连长刻画得有血有肉、平凡而高大……

读着读着,我的眼角湿润了,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新闻语言的强大感染力,心中对新闻写作的热情也被彻底点燃。

培训结束后,我购买了几本关于军事新闻写作的书籍。从最基本的新闻概念学起,从5个“W”练起,对着报纸上的稿件照葫芦画瓢,将连队发生的有趣故事写成稿件寄向报社。

那段时间,我几乎魔怔了,就连上厕所时脑子里都在琢磨如何拟新闻标题?怎么写导语?当投出的一篇篇稿件如同泥牛入海,面对一些人的侧目嘲讽,我安慰自己:“新手嘛,慢慢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就在投出了83篇稿件后,我写的一篇反映连队纠治土政策土规定的稿件,在《人民军队》报二版以标题《战士缝上的裤兜,拆!》刊发。当天晚点名,指导员在全连官兵面前表扬了我,听得我心里美滋滋的。

在上级机关组织新闻舆论骨干培训会做经验交流

后来,我被借调到团政治处新闻报道组。我每天坚持抄报纸、背头条、跑采访。在新闻干事的指导帮带下,我半年时间在省部级以上媒体刊稿13篇,后面就一直留在了机关。

人生就是这么奇妙,往往一个看似不起眼小事或选择,就改变了人生的走向。屈指算来,我在军、旅、团政治机关累计工作时间有16年,稿件也从刚开始的“火柴盒”“豆腐块”,再到后来的获奖稿件、头版头条,一路走来辛苦却快乐着。

我时常在想,如果当年没有参加那次新闻骨干培训,我就不会走上新闻这条路,肯定很早就会复员回家。那么现在我可能是个出租车司机,或者是工地上卖力气的泥瓦匠……

在雪域高原采访

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如果说热爱新闻写作是一种信念,是一种动力,那么坚持新闻写作就是一种毅力、一种耐力。

一部单反相机、一台笔记本电脑和一个采访本,这就是我的标配装备。16年来,我一次次跟随部队上高原、进戈壁,走到前沿任务一线,置身硝烟弥漫的演训场。透过相机的镜头,我看见过旭日辉映雪山之巅,霞光照耀迷彩身影的迷人画面;也亲眼目睹了官兵们克服高寒缺氧,碾冰踏雪、风餐露宿,一路征程、一路凯歌的辛苦……

多少火热的瞬间将我点燃,多少真打实备的镜头让我感动,多少温馨的画面使我难忘……作为一名新闻报道员,我要做的就是用有温度的笔触、有情感的镜头,记录着强军的印记,让受众感受到强军的温度。

有一年退伍季,一天晚上一名服役两年即将退伍的战士来到办公室,说在一次演习中我给他拍过一张照片,想带回去留个纪念。当我把照片刻好光盘双手递给这位战士,他接过后随手给我敬了军礼。

那一刻,我突然明白坚持的意义,也更加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16年来,我不知熬了多少通宵、吃了多少泡面,我曾领教过高原戈壁遮天蔽日的大漠沙尘,也经历过凌晨3点机关楼里最后一盏灯为我点亮的孤独。

然而,每当我翻阅着收藏自己1300多篇(幅)稿件的剪贴本时,一种自豪感涌上心头,这共计102万余字的新闻作品、文学作品,是自己军旅生涯的最好见证。一个农村的孩子知足了,永远知足了!

我在采访本的扉页写了一句话:唯有热爱,方可抵御岁月漫长。

部分剪贴本

甘愿为他人做嫁衣

新闻是个苦差事,取得了多大的成果,就对应付出了多少汗水与辛劳。不为浮华易初心,甘为他人做嫁衣,这是新闻人的职业情怀。

这些年,我先后采访报道了敢让战士母亲临终托孤的好班长——王小伟,骑术武教头——赵雪超,扎根巴塘草原的牧马人——仓洛加才让,一诺千金的精武营长——李红涛,六块腹肌的女排长——朱莉,传承红心尽忠诚的骑兵连长——尼都塔生等一大批先进典型,他们的先进事迹经媒体宣传后,在广大官兵中产生了热烈反响,感召着一大批青年官兵精武强能、奋斗强军。

他们中有的立了功,有的晋升了职务,还有的战士提了干、改变了身份。每当看到自己的宣传对象披红戴花登台领奖,我就特别开心。用自己的辛劳成就别人,这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在巴塘草原采访

玉树独立骑兵连的军马勤务班是个独立点号,9名战士常年驻守在海拔4200多米的巴塘草原守护军马。我先后3次赴玉树,强忍着剧烈的高原反应,通过深入采访,撰写了《雪山见证:草原九班的牧马青春》《守护军马,一次别样的青春远征》和报告文学《草原九班》共计4.8万余字。稿件发表后,战士们拿着报纸杂志脸上乐开了花。那一刻,我觉得之前吃得再多的苦,都值得。

16年来,我将最好的青春留在了新闻报道员这个岗位上。日渐后移的发际线让我明白,打开新闻这扇窗,是披星戴月奔波时的辛苦,是顶风立雪拍摄的坚持,是深夜苦思写作时的焦灼……能让受众从我的文字和图片中看到官兵矢志备战打赢的强军风采,感悟高原军人缺氧不缺精神的忠诚品质,就是我最大的欣慰。

心态归零再创佳绩

夏日清晨,太阳刚刚探出山头,把金色的光芒铺洒向洛南县城,秦岭山中的这座小城被映衬的格外美丽。行走在鳞次栉比的街道,阳光打在脸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一种久违的惬意扑面而来。

如今脱下军装、告别军营,往后余生我将生活在这座温馨的城市。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告别军营生活不是结束,而是意味着另一种生活的开始。从部队到地方工作,是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我会及时调整心态,做好角色转变。无论过去获得过多少荣誉,我都将从零起步、从头开始,勤奋学习,谦虚做人。

未来工作中,我将发挥自身所长,笔耕不辍、步履不歇,把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发扬好、保持好,切实做到退伍不褪色、离军不离党。要把对党的忠诚转化到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实践中去,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干好本质、再创佳绩!

幸福的一家四口

0 阅读:1

绿拂晓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