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巡游天下,自古有之,一是宣扬文治武功,二是体恤民间疾苦等。巡游天下还形成了历朝历代的一种制度。
在中国历史上,从秦朝到大清王朝,有很多皇帝都曾巡游过天下,如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6次大规模出巡,隋炀帝史出巡河西到了最远之地,汉武帝一生10次东巡等。
到了清朝,皇帝出巡同样也同样很频繁,常见的有东巡、西巡、南巡、北巡等。
(康熙)
东巡是去山东祭祀孔庙及登泰山,乾隆最难忘的一次东巡就是带老妈和媳妇去拜孔庙登泰山,结果他最爱的富察皇后下泰山之后在回程船上就病逝了。西巡是指皇帝去五台山等地,如康熙一生五去五台山。北巡主要是去塞外,如一年一度的木兰行围,考察皇子们的能力素质等,以及去沈阳拜谒祖先,在承德避暑山庄过夏天等。
清朝频繁出巡的是皇帝是康熙与乾隆,康熙在位61年,3次北巡祭祀祖陵,5次西巡上北台山,6次南巡下江南,10多次巡行畿甸阅视海口工程,29次观白洋淀水围,45次东巡拜东陵,57次北巡塞外行围等。
康熙皇帝的足迹堪称踏遍了祖国的东西南北。
乾隆一生崇拜并效仿康熙,在出巡方面丝毫不输祖父,车驾时出,甚至带着太后与皇后等人三游五台山,三登泰山,六巡江南,等等。
那为何康熙与乾隆皇帝要频繁地六下江南呢?他们到底巡什么呢?有何鲜为人知的秘密呢?今天为大家揭秘下。
(乾隆)
一:巡视河工与海塘在大火剧《天下长河》里,我们看到了一代治河大才靳辅(黄志忠饰演)一生治理黄河的悲壮感人的历史。
一部黄河史就是一部治河史,从大禹治水开始,我们的祖先就在不断收拾掉旧山河,不断治理黄河,以造福人类。
到了明末清初,因黄河失修多年,水患变得严重。在顺治朝18年里决口20次,在康熙朝15年里决口高达45次,周边好几个县被淹,百姓死伤无数、灾难深重。
不仅如此,还导致运道不通,漕运受阻。
这条漕运线可是清朝政F 的生命线。每年都有6000多辆漕船将江南地区的漕粮从江南运到京城,以供官俸、军饷及百姓生活等。
(河道总督-靳辅)
如此,黄河治理迫在眉睫,在康熙朝更是达到了顶峰,我们在《天下长河》里也都能强烈感受到。
康熙是一位有为之君,他把三藩、河务、漕运当作亟待解决的三件大事,并书写挂在了宫中柱子上,以时刻警醒自己。三藩平定后,河务治理就成了重中之重。
因此,康熙出巡江南,主要为了巡视河工。
1684年,康熙第一次南巡,7年前他就任命靳辅为河道总督,靳辅和他的幕僚陈潢经过几年的修浚,治河工程取得了很大成效。
但因治河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争论,康熙决定亲临视察,遍访民间疾苦。5年后他再次南巡,对靳辅的治河功绩做了很大的肯定。
10年后即1699年康熙第三次南巡。其实这此年间康熙十分繁忙,亲征准格尔等,根本无暇南巡,然而自1692年靳辅去世后,新任的河道总督都能力不济,如此水患又严重了。
在第三次南巡中,康熙本人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用曾向洋人学到的数学,亲自测量水位,当了解到是黄河水位高河水倒灌致湖水泛滥时,主张重筑堤坝和挑浚。如此在康熙领导下,黄河治理取得很大成效。
此后,康熙又三次南巡视察河工。
这6次南巡中,康熙5次视察河工,4次视察海,并在《南巡记》里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
而关于乾隆到海宁,民间有一个颇有意思的传闻,是关于乾隆身世的。说当年雍正还是雍亲王时,与海宁的陈士倌十分交好,时逢两家同时生产时,雍正就以女婴换了对方的男婴,这个男婴就是乾隆。雍正即位后曾提拔陈家数人,乾隆继位时也格外礼遇陈家,南巡时曾到陈家询问家世。
当然,这只是民间传闻而已。
(钱塘江)
在古代,由于钱塘江与东海相连,一度汹涌澎湃、浪高水急,曾让千古一帝秦始皇都非常畏惧,连渡江都要绕道行。南宋时,宋高宗赵构曾夜半听到万马奔腾之声,以为金兵追来,吓得腿软,其实那是钱塘江的潮声。
由此可见,南塘之祸自古有之。史上自汉朝开始就在修筑海塘,到了康熙、雍正两朝,就已经大规模修筑海塘了。
乾隆年间,开始重修海塘,乾隆前两次南巡都亲临视察海塘,从第三次南巡开始,每次都到海宁视察塘工,还亲试打桩等,到了后两次南巡时则改建成了石塘。
到乾隆晚期,因国家经济强大,钱墉江南岸已建了242里的块石篓塘,有力保护了吴越地区,被后世高度肯定。
二:笼络江南士大夫清朝统治者入关后,曾大肆屠S江南人民,如有名的“场州十日”等,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斗争持续了20年之久。
反清斗争虽失败了,但人心未附,如江南士大夫拒绝与清政F合作。如此清朝入主中原不久,南巡笼络江南士大夫便被提上日程。
为了争取江南人民的支持,笼络江南士大夫及遗民,康熙在南巡途中,祭禹陵,拜孔庙,祭明太祖陵等,取得了很好成效。
康熙在祭明太祖朱元璋陵时,亲自三跪九叩头礼,敬三奠酒,又写了“治隆唐宋”四个大字,引得围观者上万余百姓感怀涕泪。
康熙这就是在与江南人民共情吧。
祭孔也是康熙南巡的重要活动之一,毕竟孔子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是至圣先师与万世师表等,对后世影响深远。
康熙第二次南巡招募了61名监生并亲自接见,为收揽江南民心起到了极大作用。康熙也会多加褒奖和赏赐地方官员。
每次南巡,乾隆都要免除途经百姓的部分赋税,这是施恩于百姓。乾隆喜欢吟诗作对,还会亲自对前来诗赋的文人出题考核,如此拉近与江南读书人之间的距离。
由于江南读书人多,乾隆每次南巡都要增加府州县学名额,以增加进身之阶。还对前来接驾的老臣十分体恤,如赏赐物品、加封官职等。
如大学家梅文鼎之孙梅珏,深受康熙赏识进了南书房,在乾隆时官至左都御史等。乾隆第三次南巡时念及他家清贫,就赐其长子为举人。
三:乾隆南巡极尽奢侈吗康熙与乾隆虽说是南巡,但在途中仍然是处理政务,康熙一应本章三日一奏,乾隆每日都要处理政务。
乾隆对祖父康熙处处效仿,康熙六巡江南,他也六巡江南,但比祖父奢侈。在南巡前一年就要筹备,还要派人沿途勘察道路、古迹、修建行宫等。因此途5000多里,就陆续修建了40多个行宫。
而康熙南巡只建了少数行宫,大多住在地方官衙署里,他的亲信捐了四万多两银修建行宫,康熙都觉得太多了。而乾隆南巡时,一个官员捐修苏州御道就费银30万两,足见有多奢侈。
而且五艘御舟拉纤就需要3600人,其余人员就要1000多艘船只,如此浩浩荡荡的船队在运河上首尾相接、旌旗飞扬,十分壮观。
虽然乾隆三令五申严禁奢侈,但地方官无不倾其所有、投其所好讨好她。如第五次南巡时,乾隆御舟到了镇江,突然岸边出现一个硕大无比的仙桃,接着仙桃轰然分开,中间出现一个大戏台,正在上演迎驾的地方戏文,因为乾隆喜欢看戏......
乾隆很爱江南美景,每次都带画师随行并将美景描摹下来,然后在圆明园仿建等。如江南的四大名园等都在圆明园中得到了仿建,甚至将西湖十景原名照搬进来。
乾隆十分喜欢苏州名园狮子林,传说一次游玩时,他兴致颇高,挥毫写下“真有趣”三字。陪同的是文学修养极高的两江总督尹继善,他见词名不雅,就磕头请乾隆送“有”字给他。乾隆是极其聪明的人,就将有字送给了他。而今狮子林确有一块“有趣”的匾额。
(狮子林)
康熙在第二次南巡后,就召画家将南巡绘画了下来成为《康熙南巡图》,共12长卷,历时3年。乾隆南巡时也画有《乾隆南巡图》。
乾隆南巡时,据说还发生了一个皇后-乌拉那拉氏剪发的故事。乌拉那拉氏是乾隆的第二任皇后,但乾隆并不喜欢她,时常冷落她,但不知何故在南巡时与乾隆反目,因此愤而剪发,被乾隆提前下令送回京城。
剪发是满人大忌,乾隆回宫后欲废掉她,但被大臣谏止。次年,乌拉那拉氏去世,乾隆并不悲伤,他一生最爱的只有第一任皇后富察氏,因此两任皇后命运相去甚远。
而至于民间传说乾隆南巡饮食极其奢靡、香飘数里,果真如此吗?
从清宫档案里乾隆南巡膳食底档看,乾隆的饮食荤素、粗细粮的确搭配合配,但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奢侈。
即便乾隆没吃完膳食,也会赏赐给后妃和大臣们食用,这样看来也不算浪费。说到乾隆的膳食香飘数里,大致因为队伍庞大、吃饭时间长等,故香飘数里也有可能。
总之,康熙、乾隆南巡对国家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而且在南巡中照样处理政务,并治理河工、解决水患,做了很多利国利民之事。
(文中图片来自网群,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