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乾隆匿名下考场竟然只得了第七名

民间事见秽 2024-04-29 06:02:27

清朝乾隆年间,有一年逢大比之年,全国各地的举子们有的坐车,有的乘船,有的骑马,有的步行,都到京城赶考。那时候,全国每隔三年科考一次,考中第一名的,由皇帝御笔点为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虽说状元只取一人,可赶考的人都说是去考状元。

眼看考期快到了,乾隆皇帝心想,不知今年来京的举子们学问怎样?这一天晚饭后,他带上随从,换成便装,装扮成算卦先生,出了紫禁城,到街里私访。

京城来了这么多举子,哪能不热闹?大小客店都住满了人。有些脑瓜活的店家,为讨举子们的欢心,把店名都改叫“状元店”了。街上隔不远就是一个状元店,把乾隆皇帝看得憋不住乐,心说,都想当状元,那得凭学问考哇!再看各家店里赶考的举子,没有上大街闲逛的,一个个都铆上劲了,闷在店里挑灯夜读,“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嘛。乾隆皇帝挺满意,又往前溜达。

走过一家小店,嗯?他闻到一股煎药味。是不是哪个赶考举子病在店里啦?乾隆叫随从在外面候着,推门就进去了。店家正在熬药,炕里真有一个病人,六十来岁,围着被子坐在那。乾隆问店家:“生病的是什么人?”店家叹口气说:“赶考举子呗!这么大岁数了,大老远跑来赶考,眼看开考了,又病倒了。求取功名真不易呀!”乾隆到炕边坐下了。店家又问:“先生是郎中?”乾隆说:“我是算卦的,想给炕里这位老先生算一卦。”炕上那位举子连忙摆手“多谢了!不问卦我也知道,今年又没指望了。”乾隆问:“先生贵姓?”举子说:“姓胡。”“噢,胡举子。”乾隆就和他你一句我一句地唠扯起来。言谈中乾隆发现胡举子还真有学问,就问他:“你考过几次了?”

胡举子病在小店里,心里早就闷得不行,今天碰见有人和他拉拉话,恨不能把满肚子憋屈都诉一诉,就说:“三年一考,一次没拉,我都考了一辈子啦,也没中榜。自己总觉得还有点儿书底儿,怎么就考不上呢?今年倾家荡产地又奔来了,哪曾想又病在这儿了!看来功名和我是无缘份了。”胡举子说着就哭了。

乾隆不知道考取功名还有这么多难处,心想,有真才实学的人,原来不一定都考中啊!他安慰胡举子说:“我暗中给你算了一卦,你今年的运气还真不错,你再去试试。”

胡举子说:“只怕我病得去不了考场。”

乾隆说:“你别着急,养病要紧,过几天也许就好了呢。”

两人又唠了一会儿,乾隆记下了胡举子的家乡居处,就告辞了。

到了考期,乾隆派人一查问,胡举子真的没来考场,就换了套靴帽蓝衫,假冒胡举子姓名下了考场。

那时科考的考题挺多,要求每个举子在规定的时间里,做完三篇文章五首诗,乾隆皇帝虽说是文武全才,也得紧忙活,等交上卷子他也累够呛。

主考官哪知道皇帝也进了考场,人家是按文才取名次。发榜那天,乾隆一看,胡举子考了个第七名。

胡举子还蒙在鼓里呢。报喜的公差们敲锣打鼓放着鞭炮来到小店,向胡举子报喜,胡举子闹愣了,说:“你们认错人了,我也没去考呀?”差人们说:“大人别开玩笑了,家乡、姓氏、年龄都对,你老明明中的是第七名进士嘛!”胡举子就是不认帐。小店掌柜的一看,这里面有文章,就掏腰包替胡举子打点了赏钱,把公差打发走了。

掌柜的对胡举子说:“这送上门的好事你咋还往外推呢?不管咋的,先把功名认下再说:”

胡举子还是提着心,说:“日后朝廷要是查出来可怎么办?”

两人正说着,朝廷又打发人来请胡举子上殿,说皇上要赐宴新科进士。胡举子只好随着差人进官了。

到了金殿上,三拜九叩之后,胡举子一抬头,看清了皇上的脸面,他愣住了,这不是给他算卦的那位老先生吗?乾隆皇帝这时也看见他了,说:“胡进士,朕说你今年能考中嘛!前十八名进士都进翰林院,你以后就是翰林了,给国家出力吧!”

胡举子这才知道,原来是当朝皇上帮了他的忙,这功名原来是皇上给的呀!他不知道乾隆皇帝替他下了考场,也就想不明白根据啥给他排个第七名。

乾隆皇帝心里也纳闷,就凭我做的文章排到第七位?前三名的文章我都看了,和我做的也差不多呀。这么想着,就把主考官叫来了,说“朕看考中第七名的卷子答得不错,你怎么没给他往前排呀?”

主考官说:“启奏万岁,此人文才超群,文章做得不同凡响,只是字里行间口气太大,有欺君压主之意,能中第一也得往后排排。”乾隆一听,是这么回事,心里挺高兴,暗中佩服主考官,眼睛真厉害呀!

乾隆亲自下过考场,知道了科考的滋味,就下令减轻了考题量。从那以后,进京考状元时,就做三篇文章两首诗了。

0 阅读:10

民间事见秽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