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曹操皆为一世英豪,为何都很惧怕一个小小功曹许劭

历史爱好者祥子 2024-04-14 06:23:42

东汉末年,若说出身之显贵,可能没人能与袁绍、袁术兄弟相比。

因为,袁氏四世之中就有五人官拜三公,被世人称为“三世五公”,即:高祖父袁安曾官至太仆、司空、司徒;祖父袁敞曾官至司空;祖叔父袁汤官至司徒、太尉;父亲袁逢官至司空;叔父袁隗官至太傅。

以此来看,汝南袁氏巨族并非演义中所说的“四世三公”,而是“三世五公”,是当时世家豪门中顶尖般的存在。

▲袁绍剧照

也因此,即使袁绍只是庶出,甚至过继给了时为官拜左中郞将的伯父袁成一房,但他却在不到20岁的弱冠之年就当上了濮阳令,而东汉仅有1139个县,这在当时可是极为少见的。

想想后来的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正史十一路诸侯),而袁绍就是各路诸侯推举的无可争议的盟主。

可以说,无论是袁绍的身份,还是他的名声,在当时都称得上是“冠绝一时”,堪有所及,就连曹操也甘愿低其一头。

然而,就是如此的一世英豪,却在一个小小的功曹许劭面前一点也不敢放肆,反而显得尤为小心翼翼、谨小慎微。

据《后汉书·许劭传》记载:

“同郡袁绍,公族豪侠,去(辞)濮阳令归,车徒(车马随从)甚盛。将入郡界,乃谢遣宾客,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意思是说,与许邵同郡的袁绍称得上是“公族豪侠,播名海内”,平时颇显盛气凌人,似乎不将任何人放在眼里,可他却唯独惧怕许劭。

▲曹操剧照

一天,袁绍辞去濮阳令的官职返回家乡,一路上都是前呼后拥,派头十足,可当他一进入汝南郡界,就再也不敢显摆了,甚至还特别的低调。

当时,他婉言遣散了身边的诸多随从和前来相迎的许多宾客,只敢以一人一车的形式回家,只因担心被许劭看见,袁绍的原话“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

再来说说“任侠放荡”,素有豪杰之称的曹操,出身同样非同一般,祖父曹腾是东汉地位显赫的宦官,父亲曹嵩曾官至三公之一的太尉,而且他也非常喜欢结交名士。

同样因此,在刚刚弱冠之年,就得到了时为京兆尹的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的举荐,以“孝廉”为“郞”,并授洛阳北部尉。

可以说,当时的曹操同袁绍一样,也绝对是一个“冠绝一时”豪杰之士,可他同样也对许邵颇为顾忌,每次面见许劭都是言辞谦卑、厚礼相奉,但许劭却并不想搭理他。

▲“月旦评”剧照

最终,曹操耍起了流氓无赖手段,而这种手段对上君子般的许劭,还真有些效果,在迫不得已之下,许邵就来了一句:“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曹操听了,非常开心,大笑着转身离去。

其实在当时,不仅是袁绍、曹操等豪杰,几乎所有的士人都对许劭颇为顾忌。例如:在许劭担任汝南郡功曹期间,郡内大小官吏都对他非常惧怕,因而“莫不改操饰行”,纷纷检点自己的言行举止。尤其是官僚士大夫子弟中服散的“瘾君子”对许劭更是惧怕,非常担心自己丑闻声扬于世,成为天下笑谈。

那么,许劭为何能让如此多的人物惧怕呢?

这就不得不提一下许劭搞得那个开启品评人物先河的“月旦评”了。

按现在的说法,“月旦评”与后世“自媒体平台”的作用极为相似,是对世间人物起着“舆论监督”和“宣传评判”的作用。一旦上了“月旦评”的黑名单,就相当于判了一个人的死刑,那还有出头之日,可若是得到了许劭的好评,那就会瞬间身价倍增,甚至名传天下。

还因许劭推荐的樊子昭、和阳士、虞承贤、郭子瑜等士人,都显名于世,而被士人们称为"拨士者"。

▲“月旦评”壁画

面对古代这种独一份的,如同后世“喉舌”般的“自谋体平台”,任谁都会又爱又怕。因此,“月旦评”曾在历史上闻名遐迩,盛极一时。

那么,为何要称为“月旦评”呢?

月旦评,是由汝南郡人许劭和堂兄许靖主持,在每月初一论士议政,并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进行品评和褒贬的一项民间活动,由是而得名。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月旦评”这项民间活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便由于许氏兄弟二人关系破裂,并分别远走他乡而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后来,虽然没有了“月旦评”,但名士品评人物的风气却传到了魏晋时期。只可惜,这种风气并没有在魏晋的发展中起到多少积极作用,反而成了世家大族垄断人才选拔权的工具,进而造成整个社会“清淡之风”盛行,而无“务实之气”。

图片来源网络

0 阅读:7

历史爱好者祥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