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王维,不难发现他对春秋两季,情有独钟。字里行间,春意盎然,秋日静美。
春意正浓时,田园里杏花如雪,春鸠欢鸣。“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春雨润泽后,桃花更娇,柳波荡漾。“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春雨送别中,朝雨轻柔洗去尘埃,柳叶崭新。“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而进入秋季,世界在王维笔下别有一番空幽。
秋雨过后,空气清新,深秋肃穆宁静。“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秋夜独坐,不免孤独,青丝变白发,悲伤难免,更多是宽慰。“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秋日远眺时,秋风为山林调色,秋水在阳光下缓缓流淌“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秋日山中漫步时,天地美得让人心惊,又冷清得让人心疼“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王维笔下春秋宛若诗画,细腻而深邃。然而,他笔下夏天也不逊色,同样美得让人心醉。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首联是王维站在山上,俯视整个山底全貌时所见。
积雨,是连日的降雨。
连日降雨打湿了柴火,因此点燃变得尤为困难。
那些有用柴火煮饭的朋友们,定能深切体会到,当柴火受潮时,很难点燃。
所以,烟火迟,做饭就比平时迟了些。
做的什么好吃的?王维闻到了饭菜的香味,是农家粗茶淡饭,藜黍的味道。
藜(lí):一种可食的野菜。类似灰灰菜,今天很多地区还在食用,凉拌、炒腊肠都是不错的选择。
黍(shǔ):谷物名,古人的主食。它比小米大些,又比高粱小些。
饷:给田间劳作的人送饭。区别“晌”哈,“晌饭”是午餐,或者是忙碌的午餐后加餐。
饷东菑(zī):给在东边田里干活的人送饭。
菑:开荒,已经开垦了一年的田,指初耕的田地。
静谧的丛林上空,炊烟袅袅升起,山下农舍里正在烧火做饭。把准备好的饭菜放进竹篮,送到东面田头。
王维没有写谁在做饭,又送给谁,路上遇见什么,又怎么吃饭。但我们可以想象到一系列人物活动的画面,井然有序地登场。
一清早,一家主要劳动力就去地里干活,女人或者孩子在家做饭,送饭路上遇见熟人热情打个招呼……
所见已非常真切传神,而颔联的“听”,为整个田园注入灵魂,自然的和谐之声,犹在耳畔。
放眼望去,布满积水的平畴上,白鹭自由翱翔,闲静潇洒;乡野间夏木茂盛,葱葱郁郁。听啊,黄鹂在林间婉转歌唱,歌声清脆悦耳,宛如天籁之音。
辋川之夏,百鸟飞鸣,王维独选夏日最常见的白鹭、黄鹂,捕捉它们最鲜明的特点,加以各自的背景描绘,白鹭雪白、黄鹂金黄,色彩浓淡相宜,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白鹭在空中轻盈飞翔,而黄鹂则在林间婉转歌唱,一动一静,一音一画,相互映衬。把积雨的辋川山野写得生机盎然。
如果说,首联是农家无拘无束、悠然自得的生活,引起王维的欣羡之情。那么,面对黄鹂的婉转啼鸣和白鹭自由翱翔这份宁静景致,诗人会更加陶醉其中。
在这两联中,无论是人物的活动还是自然的景色,都不是对现实的简单复制粘贴,而是诗人心灵的感悟和提炼。
所以,王维才有“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感悟。
辋川宛如世外桃源,无疑是他心灵的归宿。在这里王维找到无尽乐趣。
颈联,是王维的日常。此时,他已无事一身轻,独处空山之中,幽栖松林之下,漫步在山间小道上,静观木槿花晨开晚谢。在松下清斋,采摘露水滋润的葵菜。
这情调,在世人看来,未免有些孤寂寡淡。然而,王维早已看透尘世喧嚣。辋川远离名利场的尔虞我诈,只有一个人的狂欢。
而这份宁静又有几个人能理解?
尾联是王维内心的最真实的想法。他快乐的宣布:
这里没有隔阂,没有猜忌,简单而宁静,我与乡间野老无异。就如同空中的白鹭和林间歌唱的黄鹂一样,与世无争,悠悠山林之乐。
那些海鸥为何还要猜疑?或许是它们无法理解这份宁静与简单的快乐吧!
最后一句,引用一正一反两个典故,杨朱学道归来和鸥鸟不再与人亲近的典故,再次说自己内心不会再改变,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好,淡泊自然。
而这种心境,正是颈联“清斋”“习静”的结果。
《积雨辋川庄作》宛如一泓清冷甘洌的心灵之泉,涤荡着人们浮躁不安的心灵,使之归于宁静平和。
那位隐逸于山林间的老者,虽已远去千年,却依然能带给我们我们精神的慰藉与力量。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寻得一方心灵的净土。
#2024最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