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岁的公孙弘没背景,用6年时间从养猪户做到了丞相,他凭什么

赫薰看事 2024-06-01 07:26:06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赫薰辞

编辑|赫薰辞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汉武帝时期,前后共有十三位丞相被提拔,悲惨的是,其中七位他杀或自杀,剩下的都过的战战兢兢,提心吊胆。

这十三位中,有人是例外,没有背景靠山的公孙弘,不仅没被处死,还开创了宰相封侯的先河。

十三人中为数不多的善终者,从养猪户到丞相,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一代名臣

公孙弘并非皇亲贵族,也不是官宦人家,他年轻的时候,家里条件非常不好。他每天的工作就是放猪,生涯辛苦,且看不到前途和未来。从不甘心如此的他,决定努力学习,考取功名,将来入朝为官,改变现状。

虽然他有雄心抱负,但奈何决定读书改变命运的他,已经四十多岁了。即便如此,他还是决定抱着一丝希望去试一试。放弃养猪为生的日常,拿起圣贤书学习,这个决定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想必是极其艰难的。

其实他后来还找了一份工作,在当地当狱史,不过后来因为犯了错误,遭到免职,这才更加坚定读书的想法。

他所读之书,并非全部都研究,主要学习研究的是儒家经典著作。当时朝代不少文人都喜欢读这些书籍,他便随大流,大家学习讨论什么, 他就跟着学习。

二十年时间,他将儒家经典著作研究透彻,再也不是此前脑袋空空的他,这为他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也为后来受到皇帝赏识,入朝为官奠定了基础。

在他六十多岁时,汉武帝登基,刚上位的他,急需人才的帮助和支持,于是便下诏寻访世间的人才,这无疑给公孙弘一个难得的机会。

凭借多年来对学问的研习,他在这场选拔人才的行动中表现优秀,受到了皇帝的赏识,被任命为博士,正式开始自己的仕途之路。

虽然当这个官职也没有什么重要地位,但要知道,能成为博士的人,还是有一定实力在身上的,可见当时的他,的确是个通达国体之人。

即便年龄有些大了,却在官场上,和一群年轻人站在一起,和他同龄之人,大多在朝堂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他却像是个孩童,什么都不敢讲不敢说,也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六十多岁步入老年的他,被派遣出使匈奴,因为没能顺利完成皇帝交代的任务,他被免职了。不过这并非他仕途的终点,只是一次坎坷经历。

如果换做其他人,这时候或许就会陷入自我怀疑,自暴自弃,郁郁寡欢,没再想着为自己争取,内心认定仕途已经终结,最后抑郁而终。

偏偏他是公孙弘,是六十岁才被重用的人才,所以他被贬官后没有气馁,而是选择回乡继续读书学习,等待东山再起的时机。

汉武帝元光五年,他被征召回朝为官,而后因为策论,深受皇帝重视,一路高升,做了丞相。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从平民百姓,到入仕为官再做到丞相的人。

已经六七十花甲古稀之年的人,皇帝还能将其留在身边,可见其确有过人之处。活了将近八十岁的他,最终是病死的,和那些被杀或者自杀的人可不同。

得以善终

别看公孙弘七十多才当上丞相,他在职期间,可是皇帝非常信任的人。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时间里,共有十三位丞相,但每位结局都很惨,不是免职,就是被杀或者,唯独丞相田千秋和公孙弘还算得以善终。

田千秋是汉武帝时期最后一位丞相,他本是微不足道的高寝郎,后来在“巫蛊之祸”中,上奏为太子鸣冤,说他不过是过失杀人,主要是为了救难,罪不至死。

如果他只说了这些,皇帝应该是理都不理的,但他事后表示,这些话是梦中一位老者告诉他的,这让皇帝深信不疑,认为田千秋是先祖派来帮助他的,于是便听了他的建议

事后,皇帝将他提拔为大鸿胪,后升为丞相,成为汉武帝时期,最后一位丞相,也是为数不多受重用的丞相。

在他晚年时,考虑到他腿脚不便,皇帝允许他上朝时坐车出入,这种待遇可不是谁都能享受的,因此他也被称为“车丞相”。

和他仅凭一纸上书就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不同,公孙弘能成为得以善终的丞相,完全是因为他的性格和才华。

他在皇帝身边多年,从未直白跟皇帝提过自己的意见,每次都是点到为止,让皇帝自己揣摩拿定主意。

他从不会因为和同僚对某件事商议出结果后,就拿着这个结果跟皇帝交谈,而是会看人眼色,顺着皇帝的话说。看似委曲求全,但其实是聪明的选择。

公孙弘这些行为,讨得皇帝喜欢,但在同僚眼里,他就是没有主见的“软骨头”,只会拍马屁,同僚们也因此极度讨厌他,甚至当着皇帝的面指责他的行为。

不得不说,公孙弘头脑清醒,话语犀利,知道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不得罪皇帝,才能善始善终,这句话他非常明白,所以才会不顾及同僚的想法,以皇帝的态度为主。

当同僚们忍无可忍,在朝堂之上公然指责他时,他却没有生气,也没有辩解,而是对皇帝说,只有懂他的人才知道他在做什么,不懂他的人都以为他不忠心。

一句话,塑造了委屈者的形象,没有公然回怼别人的不是,而是暗戳戳跟皇帝表明,是他们认知上的问题,与他无关,即便皇帝想问罪,也无法责怪他。

公孙弘晚年病重时,首先想到的,是将自己的两个象征身份和权利的印章还给朝廷,只为让他们再找合适的人选接替他的位置,为国效力。

或许他在同僚心中,是个“双面人”,但在皇帝心中,他绝对是忠心耿耿的大臣,也就没有答应他的请求,而是保留了他的相位,直到病逝。

写在最后

这位六十岁才入朝为官的老人,能在病重时,还得到皇帝的信赖,是因为他为人谦恭,能充分考虑到皇帝的难处,为他排忧解难,表现出他的大局观和忠诚。

从养猪人到朝廷重臣,公孙弘用聪明才智谱写了传奇的一生。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0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