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四大“流放”地,都是现在的哪里?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赫薰看事 2024-05-30 06:15:47

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夏夜芦苇荡

编辑|夏夜芦苇荡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影视剧中,“流放”二字亦使得无数官员闻之色变。《水浒传》中的武松、林冲等人便因“流放”被逼上了梁山。

在古代,流放是仅次于“死刑”的刑罚,因为流放地大多十分偏远,犯人需要凭借两条腿长途跋涉,一路上不能吃饱穿暖不说,还要经受底层小吏的剥削和压榨。

然而,即便熬过了长途跋涉,来到了流放之地,也有许多人无法承受流放地恶劣的环境。在古代,有四个主要的流放之地,当时没人愿意去,如今却成了许多人的向往。

它们都分别是现在的哪里?看看有没有你的家乡!

岭南地区

古时候的岭南一带,便是现今的广东、广西和福建地区。

中国人口的发祥地,大多在河南、陕西、山东与河套一带逐渐发展,直至布满黄河流域,而后再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继续发展。

因此,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在中原建立,在黄河流域传播,在长江流域及珠江流域发展。自东汉末年以来,许多居住在黄河流域的人开始向南方迁移。

北人南迁为长江以南地区注入了强大动力,然而当时的统治者,致力于领土开拓,所以在劳动力和经济发展方面,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状态。岭南地区也因为经济发展原因,成为了唐代的谪官流放之地。

唐德宗末年,韩愈便曾被贬至岭南任刺史,在他撰写的《送区册序》中,便有着许多类似“阳山,天下之穷处也”句子,描述着岭南地区的贫瘠。

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韩愈也曾写下“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来描述岭南地区的恶劣环境。

虽然现在的岭南景色优美,许多人趋之若鹜,但在宋代以前,岭南地区的居住环境实在是让人望而却步。

岭南地区介于山海之间,因为襟山带海,所以构成了一个典型的封闭、半封闭的地理环境,山脉和海洋阻碍了岭南和外界的联系,也使得岭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缓慢。

因为气候的关系,岭南地区常年闷热潮湿,而且到处都是原始森林,在平原地区待的久了,去到岭南,便深觉日子苦不堪言。

许多皇帝要流放官员时,便会首选岭南。养尊处优的官员们来到岭南之后,有很多都因为承受不了恶劣环境而选择自杀。

在唐宋时期,中原人心中的岭南,便是一块经济落后,尚未被完全开发的草芥之地。因此,有许多文人均被贬至岭南。

唐代的褚遂良、韩愈、柳宗元、刘禹锡、王昌龄等人曾被贬岭南一带,而宋代的苏轼苏辙两兄弟、黄庭坚等人也曾被贬岭南。

不过,汉族人民的南迁,对岭南地区的开发起了积极作用。两宋以前,岭南地区凡是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都是在北方移民经过或是曾定居过的地区。

在主要流放之地中,还有一个与岭南有着类似遭遇的地区——崖州。

崖州

崖州便是如今的旅游胜地——海南省。在唐朝时期,崖州便成了许多犯罪官员的最终归处。

在古代的崖州,气候十分炎热,当然了,现在依旧炎热。因为距离中原距离较远,所以文化发展并不迅速,经济十分落后。因此,在汉朝时期,崖州郡还曾因为地处偏远和土地贫瘠被放弃过一段时间。

后来在冼夫人的努力下,才终于再次成为中华的领土。

因为四面都是海洋,天气十分炎热,所以崖州成了古代君王折磨罪臣的理想之地。

不过,如今的海南,却是风景如画,四面临海,成为了许多人旅游的首选地。

岭南和崖州,能够成为理想的流放之地,是因为地处偏远,而且气候炎热非常,但接下来要说的这个地方,却和他们截然不同。

宁古塔

在清宫剧中,臣子犯错,会被流放宁古塔。

影视剧《甄嬛传》中,甄嬛一家便曾被流放宁古塔,而在《延禧攻略》中,也曾有人被流放宁古塔。

许多人一开始都以为,宁古塔是一座塔,里面关着许多犯人,然而事实上,宁古塔是一个地名,其位于如今黑龙江省的海林和宁安市。

距离紫禁城十分偏远不说,还格外寒冷,冬季温度可以达到零下45度左右,被流放者在路上被冻死是常有的事情。

在清朝,有着“宁走黄泉路,不下宁古塔”的说法,从字面理解,想必犯人宁愿被判斩立决都不愿被流放。有此可以看出,宁古塔给清朝人民留下了多么恐怖的印象。

值得一提的是,宁古塔是满族的发祥地,而“宁古塔”这个名字,确实是由满语翻译而来的。

而皇帝选择宁古塔作为流放之地的原因,却不只是因为此地地处偏远,环境恶劣。

作为满族的发祥地,皇帝将凡人流放至此,可以使得他们最大限度的开荒种地,在古代,百姓的生计基本就靠种地,把地种好了,宁古塔一带的面貌自然会越来越好。

毕竟是皇族的老家,皇帝当然也希望能够改善一下经济状况。

除此之外,我们都知道,东北距离俄罗斯很近,在清朝时期,已经和西方国家有所往来,为了防止沙俄的侵扰,所以皇帝让尽可能多的人去往宁古塔一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国防。

因此,被流放到宁古塔的人,生活大都苦不堪言,在寒冷的冬天,没有炭火,还要种地和戍边。一年到头,不是种田就是烧炭烧石灰,根本没有空闲日子。也难怪他们宁死不去宁古塔了。

除了以上三个地区外,还有一个有名的流放之地。这个地方,地理位置不算特别偏远,环境也并非严寒酷暑,它就是房陵。

房陵

房陵便是现在的湖北省十堰市。

房陵自古便有“好歌”的传统,我国的诗经文化,便是由房陵民歌发展而成。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与其他流放之地相比,无论从经济条件、文化传播还是自然环境,都当属流放之地中最好的地区。

一定有人会问,流放的最终目的不就是为了让被流放者过“苦日子”吗?为什么这么好的地方还会成为流放之地呢?

这是因为,被流放者也是有阶级划分的。

我们都知道,开封的包青天,在处斩时,会根据犯人的社会阶级选择虎头铡、狗头铡等,那么,在实施流放刑罚的时候,也会根据犯人的社会阶级选择目的地。而能够被流放至房陵的,大多都是帝王将相。

在房陵,有着许多山间盆地、洼地,看似山多水少,但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耕种。除此之外,房陵的气候也十分得宜,适合人类生存和种植农作物。

在这种情况下,被流放至此的皇族贵胄,可以维持宫中的生活水准。因此,在历史上,有很多朝代都把房陵作为流放之地,而被流放至房陵的达官贵人也是最多的。

自秦朝开始,房陵便成为了帝王将相的流放之地。

秦始皇时期,赵王便被流放至房陵,在深山老林中度过余生,秦朝的皇仲父、相国吕不韦的整个家族也被流放房陵,不过在流放途中,吕不韦服毒自尽。

此外,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一家子,也被流放于房陵。

西汉时期,也有不少王侯被流放至房陵,如汉武帝时期的济川王和清河王,汉高祖的女婿张傲等。

李渊建立唐朝之后,隋朝的皇室也被他流放至房陵,武则天为称帝,将自己的儿子李显废黜后,也将流放到了房陵。

因为李显本身并没有犯什么错,所以他的流放生活过的挺好。李显的流放,为房陵带来了宫廷文化,宫廷文化与当地的民间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后来房陵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结语

相较于死亡来说,流放这一刑罚虽然确实是网开一面,但在流放之路上所经受的苦难又何尝不是一种折磨呢?

经年累月的精神折磨,再加上艰难严峻的地理因素和恶劣不堪的气候环境,当一个人彻底的离开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地域,就此与之前的文化脱轨,必定心有不甘。

因此生存下来的人,大多都过的浑浑噩噩,如同行尸走肉一般。

好在随着时代的发展,昔日的流放之地在如今已经发展成了风景秀丽的旅游胜地,流放之刑也已经被时代淘汰。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信息来源:

0 阅读:4

赫薰看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