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于东南亚地区的朋友们注意!警惕这种真菌侵袭

耀耀说健康 2024-05-31 05:40:15

马尔尼菲篮状菌旧称马尔尼菲青霉菌,既往人们对其并不熟悉,随着近年来艾滋病的广泛流行,本病已经成为居住或旅行于东南亚地区艾滋病患者常见的机会性真菌感染之一。同时,许多非艾滋病的免疫缺陷患者也有感染该病的可能性。

马尔尼菲篮状菌属于什么感染?

01

马尔尼菲篮状菌属于青霉菌属,青霉菌属一共有300多种,而马尔尼菲篮状菌是迄今发现的极少数能使人致病的青霉菌之一,属于条件致病性真菌,在免疫功能低下时该菌容易感染。

人感染马尔尼菲篮状菌病例首次报道于1973年,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地区,尤其是泰国和越南,我国南方地区包括广东、广西、香港和台湾等也是该病流行区域。

1988年美国首次报道HIV感染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目前该病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HIV感染者常见机会性感染之一(仅次于结核病和隐球菌病),患者通常伴有CD4+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除HIV感染者外,马尔尼菲篮状菌还可见于流行地区中合并其他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患者或免疫功能正常的儿童和成年人。

目前认为该菌可通过消化道或呼吸道感染人体并致病,人暴露于流行地区土壤中的病原体(尤其当潮湿雨季时)是该病重要的危险因素。

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有什么临床表现?

02

1. 常见有发热、皮疹、贫血、体重减轻、皮下组织和深部软组织脓肿,肝、脾及淋巴结肿大等,其中皮肤损害最为常见,高达70%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的皮肤病变。

2. 大约半数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者可出现血流感染,而合并HIV感染者中比例更高可达70%以上。

3. 约1/3患者可累及肺部,可有发热、咳嗽、胸痛、伴咯血与呼吸困难等不适。肺部感染个体症状严重程度不一,与感染波及范围相关。

4. 少数患者可出现骨质破坏,常见累及部位有椎骨、颅骨以及肋骨等。出现骨痛、关节功能障碍等,一旦发生提示病情预后不佳。

如何诊断马尔尼菲篮状菌感染?

03

该病非常容易漏诊和误诊。如果出现长期发热、呼吸道症状、肝脾或淋巴结肿大、贫血、真菌样皮疹,并且居住在流行区以及近期从流行区旅行归来或从事相关实验室工作的人,均应考虑本病的可能,应尽早进行真菌培养和病理组织活检。

病理活检可见化脓性与肉芽肿性病变,病变组织中巨噬细胞内有病原体存在。骨髓、淋巴结培养马尔尼菲篮状菌阳性率几乎可高达100%,皮肤组织和血液次之,分别可达90%和76%。

如何治疗?

04

主要使用两性霉素B和唑类药物抗真菌药物治疗。重度感染用两性霉素B,轻中度感染使用唑类药物。同时,必须纠正中性粒细胞缺乏、免疫功能抑制状态等疾病的诱因。

马尔尼菲篮状菌预后如何?

05

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病情发展快,若如果没有及时接受治疗,死亡率高。即使接受有效治疗,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篮状菌病的病死率仍高达20%。治愈出院后需定期门诊随访,注意本病复发可能。规范抗真菌治疗后需给予口服伊曲康唑维持治疗预防复发,根据CD4+T淋巴细胞计数指导停药。

0 阅读:0

耀耀说健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