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金桂和宝蟾是前八十回里,曹公最后推出的一对人物。主仆二人颠覆了以往曹公笔下那些水一样女孩儿的形象,将“毒妇”、“市井无赖”以及“死鱼眼”一样的泼妇形象表现地淋漓尽致。
曹雪芹善于用名字来喻人,很多人名字的寓意都是借助谐音来表达。夏金桂乍一听并没有很特别的联想,脂砚斋在批语中透露“夏日何得有桂?”,暗示出夏家和薛家的结合是:原系风牛马,且是强凑合,终不相符,是运败之事。
而宝蟾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蟾蜍,也就是癞蛤蟆。其实曹公在这里还有一层伏笔,那就是夏金桂就是宝蟾,就是个癞蛤蟆。不得不说,曹公损人的写作手法也是一绝。
因他家多桂花,他小名就唤做金桂。他在家时不许人口中带出金桂二字来,凡有不留心误道一字者,他便定要苦打重罚才罢。他因想桂花二字是禁止不住的,须另换一名,因想桂花曾有广 嫦娥之说,便将桂花改为嫦娥花,又寓自己身份如此。(七十九回)
夏金桂顾名思义就是桂花,传说月亮上有吴刚砍桂树,嫦娥是月亮的代名词,所以夏金桂把自己的桂花看作是天宫之花,把自己比喻成嫦娥花,还以嫦娥自比。这一点看似是她在美化自己,其实这正是作者在讽刺她为癞蛤蟆。
唐朝的时候,有一本书叫《初学记》,主要就是记载一些典故,其中有一句这样的话:
《淮南子》日: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羿妻妲娥窃之奔月,托身于月,是为蟾蜡,而为月精。
这段话的意思是,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来了不死药,后羿的妻子嫦娥偷了老公后羿的不死药后,奔到月宫变成了蟾蜍,也就是传说中的月精。
红楼梦这部书,很多情节和比喻都是拿唐朝作例子。比如元春的“石榴花”还有伏笔元春之死的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还有最典型的就是贾蓉形容自己家的“脏唐臭汉”。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夏金桂自诩为嫦娥,那不就是蟾蜍吗。而且宝蟾,顾名思义就是生在富贵之家的癞蛤蟆。夏金桂不就是宝蟾吗?
我们常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可以成为朋友的人,往往都有些共同点,换句话说就是在对方身上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在这一点上,我们真该佩服曹公的手笔。
贾府有四个小姐:元迎探惜,四个小姐的丫头是“琴棋书画”,这八个字不仅透露出四个小姐的才艺,也暗示出四个小姐的命运。“琴棋书画”的结局甚至就是四个小姐人生的伏笔。“琴”声有孤独感,这是元春大部分的人生感悟。迎春的人生怎么走都是一盘“死棋”。探春的人生就是带着使命的一部书,她注定要为家族奉献出自己。被撵走的入画也代表着,惜春日后也会被家族流放。
但反过来,这些相似的人虽然可以成为朋友,但是却都搞不定对方,因为人最难对付的就是自己,越是和自己像的人,越是束手无策。在这一点上,夏金桂和宝蟾就是很好的例子。
夏金桂来到薛家之后,兴风作浪,连薛姨妈拿她都没有办法。但当宝蟾和她针锋相对,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时,薛蟠被她俩逼得濒临崩溃,经常得离家出走时,夏金桂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宝蟾却不比香菱的情性,最是个烈火干柴,既和薛蟠情投意合,便把金桂忘在脑后。近见金桂又作践他,他便不肯服低容让半点。先是一冲一撞的拌嘴,后来金桂气急了,甚至于骂,再至于打。他虽不敢还言还手,便大撒泼性,拾头打滚,寻死觅活,昼则刀剪,夜则绳索,无所不闹。(八十回)。
面对和自己一样无赖的宝蟾,夏金桂无可奈何,只能纠聚人来斗纸牌,掷骰子作乐,杀鸡鸭、炸骨头,喝闷酒来解气。
其实曹公这一笔倒并不是说,夏金桂和宝蟾就是同一个人,而是说她们两个人很相似,类似于镜像关系。她们的行为,品性甚至结局方面都有共通之处。就像曹公笔下的“晴为黛影,袭为钗副”的镜像关系一样,她们是另一种人品和人格的相似。
不得不说,曹公夸人的手笔很惊艳,红楼十二钗,正册、副册、又副册,每一个金钗都在曹公的笔下熠熠生辉,美的绝对不会千篇一律。反过来,曹公损人的手笔更绝,把夏金桂比作宝蟾,不说一句脏话,不带一个脏字,就把夏金桂和宝蟾骂得体无完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