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怕官、官怕朝廷、朝廷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是晚清时期中国普遍流传的一个民谣。
其实,“百姓怕官”这种观念,并非晚清独有,而是从秦始皇建立第一个封建王朝开始,“官尊民卑”的观念经过2000多年的文化侵蚀,几乎已融入到了百姓的骨血里。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已彻底终结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可“民怕官”的意识却依旧如同刻在百姓的灵魂里,只要是看到当官的或穿官员服装的,就会有老鼠遇见猫的感觉。
直到,毛主席横空出世,才实现了对两千多年“官尊民卑”糟粕文化的大清洗,人民彻底站起来了,人民开始当家作主了,当官的都是人民的“公仆”和“勤务员”,民不但不怕官,反而感到分外亲切。
毛主席出世初期,同许多的革命志士一样,也想通过留学的形式,来寻求“救国”的良方。甚至,备受孙中山信任和器重的蒋介石,就曾两度留学日本,并且写下了《中国之命运》一书。
▲毛主席正在作报告
然而,结果恰恰相反。两度留学的蒋介石并没有真正把握住“中国的命运”,反而与中国的命运越走越远,而没有留过洋的毛主席,却成为中国的大救星,指引了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1918年8月,25岁的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北京,为赴法勤工俭学。可当他偶然读到胡适的《非留学篇》一文后,竟豁然开朗,尤其对文中的“留学当以不留学为目的……留学之目的,在于植才异国,输入文明,以为吾国造新文明之张本”这句话感悟良多。
对此,毛主席认为:“求学最重要的‘学’,而没有非要在哪里学的道理。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不是留学,而是要把中国真实存在的问题,搞明白、搞清楚。”
于是,毛主席主动放弃了赴法留学的大好机会,甚至还拒绝了北大的入学邀请,毅然深入到工人和农民的队伍中,去探索“中国前进的正确方向”。
战略上,毛主席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战术上,毛主席提出了“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的十六字游击战方针;组织制度上,毛主席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研究上,毛主席提出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等。
最终,这些都成了指引中国前进方向的一个个真理。
用叶剑英的话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没有他老人家,我们长征无法跨过去,打日军和打蒋介石都是无法成功的。”
虽然,这一个个真理,无不推动着新中国向前的滚滚车轮,可对“官尊民卑”观念的大清洗,却并不能起到太多重要的作用。
▲拄着竹拐杖的毛主席
直到1944年张思德牺牲时,毛主席才从他的身上悟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精髓。为此,他在当年9月18日招待八路军留守兵团全体模范学习代表及战斗英雄时强调:“我们的军队是真正人民的军队,我们每一个指战员以至每一个炊事员、饲养员,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如此一来,人人都只不过是为人民服务的一份子,又何来尊卑之别,官民之别。
所以,毛主席创造的“为人民服务”的这个词,真正实现了对两千多年“官尊民卑”观念的大清洗。
同年9月23日,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专题发表了《坚持为人民服务》一文。
1945年4月,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被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章程》。因为,在他的心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还因为在他的心中:“(人民)劳动者管理国家,管理军队,管理各种企业,管理文化教育的权利,实际上,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劳动者最大的权利,最根本的权利……没有这种权利,劳动者的工作权,休息权、受教育权等等权利,就没有保证……党和政府的权力是人民给的,人民群众是这种权力的真正主人……”
后来,毛主席经常题写“为人民服务”这个词,就是为了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这个宗旨融入全党上下的血液和灵魂之中。
也因此,整个延安边区都呈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社会新风尚。用朱老总的话说,就是“只见公仆不见官”。
如此“只见公仆不见官”的社会环境,民还会怕官吗,还会有官尊民卑吗?
据当代著名散文家和教育家吴伯箫回忆:“从延安出来,人们第一个记得‘为人民服务’……”甚至,就连美国《先锋论坛报》记者斯蒂尔,在“体味到共产党的‘为人民服务’”后,居然担心自己在延安多住一天,“会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
1948月4日,毛主席与繁峙县伯强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他指出:不要迷信庙里的佛爷,人民大众才是真正的佛爷!
百姓都成了“佛爷”,还会怕官吗?
刚刚走完长征的毛主席
同年9月,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为表示和蒋介石政权的不同,各种政权机关都加上了“人民”二字,如:人民法院、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人民政府、人民大会堂等。
于是,人民便“排到”了各种政权机关的前面,百姓还会怕各种政权机关里的官吗?
其实,纵观毛主席的一生,都在为消灭“官尊民卑”观念而身体力行,都在为“为人民服务”而努力,都在为消除“特权”而奋斗,都在为消除两极分划而战斗。
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二万五千里长征时,毛主席宁愿手持木棍行走,也坚持不骑马、不坐担架,甚至还多次将马让给受伤的战士。
1959年9月,66岁的毛主席很想登上“天下第一奇山”——黄山。却因车不能开上山,以及身体原因,若想上山,只能坐轿登山。结果,毛主席毅然放弃:“那就算咯,我不坐轿子的”。
对此,毛主席说,“我平生最讨厌这种载客工具,这更是对人的一种压榨行为。我宁愿走路也不愿这样……”
毛主席还说:“坐轿是骑在劳动人民头上。我毛泽东不能坐!”
这些,无不是毛主席在用行动对两千多年“官尊民卑”观念的大清洗。
▲“重庆谈判”时的毛主席与蒋介石
还有毛主席发动的那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知青上山下乡的群众运动,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董必武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有晚辈上山下乡,就连红极一时的陈伯达,也将儿子送到了内蒙古草原。至于部长、将军们的公子、千金更是陆续加入到了各地的插队点。而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则是最早上山下乡的“知青”之一。
在那个时候,几乎就没有特权一说,人人都是普通群众的一分子,最多只是分工不同。
后来的抗美援朝,毛岸英牺牲后,毛主席反而称赞心情沉重的彭老总:“岸英是属于革命烈士中的一员,你回去要讲岸英是志愿军的一名普通战士……你们做得对,做得很好。”
当工作人员以“世界许多国家的钱币都印有这个国家的领导人和伟人”为由,提出把他的头像印在人民币上时,他却严肃地说“别人都印领导人头像,我们就要学习吗?你们还不如多去看看百姓们,印上百姓的头像不是更重要吗?你们这样做只会让我和人民群众的距离越来越大!”
因为,在他的心里:“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视为历史的主人。”
于是,人民币上便出现了许多平民百姓的工作场景。
这些,无不是毛主席在用行动对两千多年“官尊民卑”观念中的“特权”思想进行大清洗。而他所做的这些的落脚点,却都是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题写的为人民服务
1956年,针对官僚主义作风,毛主席在一次会议上郑重提出:“我们一定要警惕,不要滋长官僚主义作风,不要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的贵族阶层。谁犯了官僚主义,不去解决群众的问题,骂群众,压群众,总是不改,群众就有理由把他革掉!”
百姓都能“革掉”欺压在自己头上的官员了,对官还有什么好怕的。
当美国总统尼松访华时,问毛主席有什么特长,毛主席则说:“为人民服务!这就是我的特长!”
这样的回答,无不反映出毛主席对“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虔诚,与坚定不移的信念。
甚至,在毛主席交待后事时,也不忘为人服务:“我在世时吃鱼比较多,我死后把我火化,骨灰撒到长江里喂鱼。你就对鱼儿说:鱼儿呀,毛泽东给你们赔不是来了。他生前吃了你们,现在你们吃他吧,吃肥了你们好去为人民服务。这就叫物质不灭定律。”
就这样,毛主席创造的“为人民服务”,最终才真正实现了对两千多年“官尊民卑”观念的大清洗,也才真正将“官民的主仆关系”给扭转了过来。
图片来源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