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鱼长的像黄颡鱼,头部比较大,俗名叫石爬子。目前野生石爬子鱼价格能卖到1000元,四川一小伙到山涧里钓了10多斤,一个下午就赚了1万多,最后喜提银手镯,看守所包吃包住。
现在这么珍贵,谁能想到,这种鱼在几十年前只配剁碎了喂鸡鸭。
石爬子鱼学名叫石爬鮡,其外观并不出众,体型永远长不大,野外能够见到的成年个体只有巴掌大小。它们的头部很宽,身子到尾巴逐渐变细,两个又圆又小的眼珠子长在脑门上,嘴唇前面还有两根胡子,长的很别致,也可以说很怪异。
这种小鱼喜欢在溪流底部生活,杂食,食性和塘鳢很像,喜欢吃比它体型更小的鱼类、小虾米和蜉蝣生物。在没有这些食物的情况下,饿极了的石爬子鱼也能吃水底的碎叶。
石爬子鱼的繁殖习性很特别,它们习惯将自己的鱼卵安置在急流中的砾石缝隙之中。
以前,石爬子鱼在野外溪流中数量众多,特别是四川地区,一些小溪投个地笼能收获一堆石爬子。彼时人们更偏爱体型硕大、肉质丰腴的四大家鱼,石爬子鱼因其体型小巧、肉量有限而常常被嫌弃。因为长的丑,还被人视为“怪鱼”而不敢吃。
这种怪鱼怎么突然就火了呢?
还要从上个世纪80年代说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在饭桌上的体现就是大家不再追求肉多的食物,有了钱下后馆子更喜欢吃一些奇奇怪怪的山珍野味,石爬子鱼就在这时入了食客们的眼。它个头虽然不大,肉也没有多少,但是肉的脂肪含量比较多。吃鱼就是这样,肉的脂肪多肉质就比较滑嫩不柴,一般来讲肉食性鱼类的肉都比较好吃。
进入90年代,石爬子鱼的价格就比较昂贵了,大个体能卖到200元一斤,那个时候打工人的平均工资一个月买不到5斤石爬子。按照物价来算,和现在也差不多,可见在当时,石爬子鱼就算是珍贵的河鲜了,比桂鱼还要贵。
石爬子鱼的贵还体现在烹饪上,因为个头小,抓着还滑溜溜的,因此清理内脏比较麻烦。而且石爬子鱼的背上有个脊刺,被扎了可不好受,手会肿起来,需要几天时间才能消肿,特殊过敏体质的人群,被扎了后还要上医院,否则会有生命危险。这种鱼在烹饪的时候也要格外小心,煮过了头肉就不好吃了,火候要恰到好处。
石爬子鱼的价格昂贵,并不是餐馆炒起来的,而是它的数量非常稀少。
这种鱼分布倒是挺广的,四川青海西藏都有分布,长江上游金沙江、岷江、大渡河的干流和支流都能找到它的身影。与长江其它珍贵鱼类不一样,石爬子鱼没有汇流特性,随遇而安,所以不受水电站和大坝影响。
让石爬子变成珍稀鱼类还是人捕捞的太多了,地笼、电鱼过去还有药鱼的。这种活动范围不广、比较宅的鱼很容易受影响。与四大家鱼和鲫鱼不一样,石爬子鱼一旦捕捞过量,种群是很难恢复的。
因为不论是雌鱼还是雄鱼,卵巢和精巢都比较小,而且只有一个,这导致石爬子鱼的受精卵数量少。雌鱼还喜欢把鱼卵产在水流湍急的地方,好多鱼卵被水流冲走撞上河底的沙石后破损,孵化不出小鱼苗,这就是石爬子种族特有的计划生育方式。
做一下对比,就知道石爬子鱼的生育率有多低了。一条鲫鱼在繁育期间产下的鱼卵多达几万粒,石爬子鱼只有98~206粒,平均只有150多粒。这些卵可不是产下来就能长成鱼苗的,即便鱼苗出来了,也不是所有都能活到成年。
石爬子鱼对水质也十分的挑剔,从它的食物就可以看出,被污染的小溪中是绝对找不到这种鱼的。与蜻蜓的幼虫水虿(chài)一样,石爬子鱼也可以当做水体质量检测的一种指标性鱼,只不过它的分布范围没有水虿广。
现在要找石爬子鱼只能去人迹罕至的山涧,物以稀为贵,越贵人们越爱捕捞,这个恶性循环导致石爬子数量急剧下跌,再这样吃下去,未来恐怕要成为一级保护动物了。
为什么不人工饲养呢?
还是生活环境问题,石爬子鱼生存所需的湍急清澈的水流不好搞,塘鳢可以养,因为它不需要活水。另外水产专家对于石爬子的研究也很少,养殖户也搞不到所需要的资料,用什么来喂小鱼苗、怎么人工繁殖一概不知。
关于石爬子鱼的保护等级,网上有说是省二级,实际上它是国二。可以肯定的是,捕捞这种鱼很容易被警察叔叔盯上,2022年,一位杨姓男子到岷江姜射坝水电站钓鱼,民警巡逻的时候在他的鱼桶中找到了11条青石爬子,这名男子随即被带到公安局审讯。钓鱼佬们要注意,长的越怪,判的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