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开学季《送东阳马生序》都会在社交平台刷屏,评论区里,句句字字都是成年人的悔恨的眼泪。
收割完眼泪,我们还要细细读下,他给成年的我们又带来了什么?
这篇文章,不仅仅是在讲苦读的深意,还把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学生?领导喜欢什么样的跟班?普通人家的孩子没有资源、没有背景,又如何遇到贵人,说得透透彻彻。
1.读书是穷人家孩子最夯实的敲门砖,拓展人脉的最大利器余幼时即嗜学。
从古至今,只要你想学习,整个社会都会为你打开方便之门,但有一个前提条件,你真的“嗜学”,而且一直都“嗜血”。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古时书籍贵重,穷人家不一定买得起书;能买到的也只是普通书籍。而知识搜集渠道有限,真想学到市面以外的知识,就得去“藏书之家”借来。
“嗜学”虽是敲门砖,但让“藏书之家”肯借书给你,还有一个条件“计日以还”。
试试只借不还,不守约,没那个人肯把书借给你。
敲重点,这些“藏书之家”又是什么样的家庭?
他们非名即贵,最起码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的小康之家。
宋濂,通过“嗜学”“借书”拓展了不少人脉。更厉害的是他把自己“嗜学”的IP打出去了,让那些有权势的人对他产生不错的印象,记住“宋濂”这个人。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天气极端恶劣,藏书之家心知肚明。他们看到的是宋濂的学习态度,不松懈、坚持学习。
他的辛苦“藏书之家”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把他当榜样教育家里子孙,你看那宋家孩子学,别身在福中不知福。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这是人物滤镜,一旦成立,就不可逆。无形中给宋濂提供了各种各样的帮助。藏书之家一般有些好事,多多少少都会想到“嗜学”的宋濂。
简单举个例子,费尽心思得到一本绝版书,自己还没过瘾,就会主动问宋濂,我这有**书,你要不要看看?
2、穷人家的孩子,贵人难遇,想实现阶级快越,跳到更高平台,怎么做?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这是普通人都会遇到的问题,肚子里有点货,又想获得更高层的知识,渠道有限,怎么办?
俗话说,朝中有人好做官,机会是靠自己争取的。这不是托关系,也不是高俅的拍马屁。
不要怕苦不要怕累,路远不是障碍。上门求教,不是丢人现眼。
首先得想办法和他们相见。
“硕师”村里没有,就扩大范围,乡、县、市,总归有吧?
作为后辈,不要担心没有送礼。放平心态,记住自己是在求学,是想站在巨人肩膀上,多学点东西,取点经,让人生少走点弯路,这是人之常情,他肯定不会拒绝你。
不妨学习马生,谦虚恭敬的拜帖,也会让宋濂另眼相看。
而同乡“硕师”看到有出息、赞不绝口的老乡,相信他会和宋濂一样,亲切接见马生,和他交流学习,传授知识。
记住好问不丢人,自欺才丢人。
3、穷人家的孩子,该如何为人处事呢?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进入大学后你会发现,身边人的水平相差无几,这个时候如果你主动找老师请教,自然能得到老师提携;但你随大流、应付了事,老师的积极性也不会很高。
其次,玻璃心,谁都有。这一段是告诉我们,收起玻璃心,脸皮再厚点。被训斥一次,就哭鼻子,这谁受得了,下次“先达”“硕师”就不一定待见你。
人非圣贤,是人都会有脾气。摆正自己的位置,在被“先达”“硕师”训斥后,挑个他们高兴的时候,虚心请教上次为什么骂你,这时他们会把心里话说出来,也是实实在在的干货。
所谓是,敲后脑勺三下,可能是在敲打你,也可能是你真不成器。但你“色愈恭,礼愈至”,学学孙悟空,说不定学到的就是72变筋斗云,学问到更深一层。
有句话,将来你有真本事了,对这些曾经提携、帮助过你的人,未尝不是好事。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做事,除了勤学苦练,还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哪怕你是个饭桶,在这些“先达”“硕师”眼里,顶多是有点丢人,真有合适你的机会,他们还是会首先想到你。
今天就聊这么多。《送东阳马生序》不止实用于学习,还实用职场,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明天,我们继续聊,穷孩子,又该如何自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