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种,相火不足,相火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脾阳和肾阳,这两个阳气不足,中下焦阳气汽化和温煦的能力就不够,就会导致下焦湿寒,这些寒湿堵在下面阳气回不去,就只能浮在表面。
这类患者基本都有的表现:爱喝冷水、脾胃不好、经常感觉疲惫、下肢凉、容易拉肚子、大便不成型、肚子凉、小便清长,男性下阴凉,不容易升旗,女性小腹凉,容易痛经。这一类的上热下寒都需要先清寒湿,再引火归元。中成药参考:参苓白术散加桂附地黄芄。
第二种,脾胃失调,当脾不动了就会生湿,气不动了就会生热,脾胃的热蒸发湿,湿气就会向上走,这时候人会感觉嘴里有甜味,这就是湿热的标志。
湿热往上走,就是气逆嘛,阳气就被冲散,无法往下走,下半身渐渐就冷下来了,阳气和湿气一冲,就会造成患者整天烦闷、感觉有气堵在胸口,也会有胸胁疼痛的表现,这时候我们就用半夏泻心汤进行治疗。中成药参考:半夏泻心汤(冲剂)、香砂六君芄。
第三种,肝阳疏泄太过,脾肾的阳气是在人体最下面,如果不动的话就会越积越热出现问题,所以肝脏就会来疏泄这些阳气。但患者肝血虚的话,肝阳就会带走更多的脾阳肾阳,这些阳气走到头面部就会发热、化火。而下焦却脾阳肾阳被带走太多,就会寒下来,导致下半身变冷。
所以这类患者除了下焦凉、小便清长、肚子凉等表现外,还会有烦躁易怒、双目发红、口渴、喜饮冷水等表现。治疗的话,附子干姜为主,加入旋覆花代赭石降气,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中成药参考:交泰芄。
(本文观点不作为医疗建议,凡有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