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名人曾说:“平凡的脚步,也可以走完伟大的行程”。钰姐深以为然。
在清史上,有一位非常特殊的女性。
论身份,她只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侍女,但却是大清当之无愧的传奇侍女、功臣侍女,与大清皇室有着千丝万缕的不解之缘,同大清皇室融为一缕,被皇室视为至亲。
论地位,她在宫中的名份不算高,与大清皇室也没有任何亲缘关系,却历经努尔哈赤、皇太极、顺治、康熙4朝成为诸多清史重大事件的亲历者、见证者,还被康熙皇帝一生敬爱,死后诸皇子们还为她哀痛不已!
这位传奇的侍女,就是苏麻喇姑。
苏麻喇姑,不仅是孝庄太后身边的侍女,还是康熙皇帝的启蒙老师,她精通满文,才能出众,参与清朝开国冠服设计,不遗余力地教授康熙满文,晚年时又倾注全力抚养皇12子胤祹长大成人等,深受大清皇室爱戴,活到了93岁寿终。
苏麻喇姑的一生,活成了清史传奇。一起来看看这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一:草原上的“半大口袋”在民间野史里,苏麻喇姑是康熙皇帝的初恋,还是康熙皇帝唯一真爱过的女人。历史大剧《康熙王朝》里还把苏麻喇姑演绎成了一位只比康熙皇帝大几岁的妙龄女子。
《康熙王朝》作者二月河先生还提到,正史上没有苏麻喇姑,他是根据野史撰写的。那么,事实真如此么,史上真没有苏麻喇姑其人吗?其实正史《清史稿》等都有关于苏麻喇姑的记载。
那么,历史上的苏麻喇姑究竟是怎样一个传奇女子?一起来揭秘其扑朔迷离的历史真相吧。
苏麻喇姑,大约出生于1612年,蒙古族,科尔沁左翼中旗人,来自贫苦牧民之家,最初名叫苏茉儿,或苏墨尔。
苏茉儿,是蒙古语,意思是毛制的长口袋。入宫之后,在顺治朝晚期,双改为满名“苏麻喇”,意思是“半大口袋”。
而为何又叫苏麻喇姑呢?这是清宫皇室上下在她病逝之后对她的尊称。
至于蒙古族、满族为何一定要给女子取名与“口袋”有关呢,这就不得而知了,钰姐猜测,寓意或许为宽容大度吧,再说,苏麻喇姑从小就是一位美人胚子。
苏麻喇姑,天生聪慧美丽,远近闻名,因而被蒙古科尔沁贝勒府看中,让她进府当了贝勒宰桑二女儿布木布泰的贴身侍女,如此她的人生开始走上了逆袭之路。
清朝的蒙古贝勒,其实就是蒙古部落首领。
布木布泰,正是清史上大名鼎鼎的孝庄太后。
其闺名“布木布泰”,含义深远,意思是“天降贵人”,而从孝庄传奇非凡的人生经历看,的确名如其人!
苏麻喇姑进入贝勒府后,与布木布泰长期相处,主仆二人年岁相当,情同姐妹。
公元1625年,13岁的布木布泰出落成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少女了,她也成为了努尔哈赤“满蒙联姻”国策下的践行者。
布木布泰在哥哥吴克善的护送下,长途跋涉到后金都城盛京与时年34岁的努尔哈赤八子皇太极成婚,与早在11年前就嫁给了皇太极的姑姑哲哲同侍一夫。
作为布木布泰贴身侍女的苏麻喇姑,也随孝 主人一同陪嫁到了盛京(今辽宁沈阳)。
此后,苏麻喇姑一直尽心尽力、无怨无悔侍奉在侧,陪伴着深宫中的布木布泰。布木布泰聪慧美丽,但一生都不受皇太极宠爱,为此苏麻喇姑的陪伴尤为重要!
有意思的是,布木布泰与姑姑哲哲一样,都只连续生下了3个公主,而没有生下一位皇子。
孝庄
于是1636年,蒙古科尔沁草源又嫁进满清皇室一位带着家族神圣使命的26岁大龄女子,她就是布木布泰的姐姐-海兰珠。为此,姑侄三人同侍一夫。
海兰珠一来,就后来居上被皇太极宠冠后宫,并生下了一名皇子,可惜孩子早夭后,她也很快悲痛离世,1643年忧虑成疾的皇太极也随海兰珠母子去了。
在皇太极一宫四妃中,在漫长的18年后宫生涯里,庄妃始终不得皇帝宠爱,所幸于1648年生下了儿子-福临(即后来的顺治皇帝),为此母以子贵。
但丈夫死了,剩下孤儿寡母的,新皇年幼,朝中动荡不安,多尔衮又对皇位虎视眈眈。庄妃的处境可想而知很是艰难。这期间,苏麻喇尽力侍奉孝庄太后身边,伴她左右,帮她处理很多事务。
但多尔衮权倾朝野,不可一世,苏麻喇姑有次外出被其内大臣殴打,孝庄愤怒却只能忍受,在此情景下,主仆二人情意更加深厚。
苏麻喇姑对孝庄忠心耿耿,孝庄对她的付出铭记在心。
而这位来自草原,曾经青涩的“半大口袋”-苏麻喇姑,在经历史洗礼与岁月磨炼之后,与孝庄主仆二人共同成长、相濡以沫,已逐渐变得成稳、果敢而干练,成为孝庄身边的得力助手。
二:设计大清开国冠服公元1644年,清军入主中原,迁都北京城,孝庄被尊为皇太后,苏麻喇姑随孝庄一同住进金碧辉煌的紫禁城。
苏麻喇姑在陪伴孝庄太后的20年生涯里,由于聪慧过人,勤奋学习,很快掌握了满语和汉语,以及各种礼仪等,还具备了出众的办事能力,受到宫中上下的欣赏与信赖。
公元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成为大清第一位开国皇帝。此时“开国冠服制作”势在必行,为此在孝庄推荐下,苏麻喇姑参与了设计了清朝开国的“衣冠饰样”。
按说,苏麻喇姑只是一名侍女,像参与开国衣冠设计这样十分重要的工作,没有一定历史文化素养及非凡审美之人,是万万胜任不了的,而苏麻喇姑却实实在在参与了,可见其颇受皇室的器重。
苏麻喇姑的这一特殊才能,也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格外关注。她参与设计的清初开国冠服,还一直沿用到了清末。
我们以清朝皇帝的衣冠为例简单讲一下。
清朝女真族生于白山黑水之间、长在马背之上,因此大清皇帝服饰除沿袭数千年的玄、黄正统二色外,还要兼顾满族风格服饰,如披领、箭袖、腰带等。
就清朝皇帝的官服而言,就有3种:礼服、吉服、便服。
一是礼服:明黄色,由上衣下裳组成的通身长袍,配以箭袖和披领等。衣身绣、两袖、披领等都绣有金龙,如此着装与满族人生活习惯分不开。还吸取历代皇帝服装纹饰,如绘有十二章墨线图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等12种寓意满满的图饰等。
二是吉服:即龙袍,最高级的明黄色,皇帝凡遇宫中喜庆之事必穿,其通身绣“九龙十二章”,外再罩衰服,挂朝珠,挂吉服带等。
三是便服:即皇帝日常所穿服装,有常服袍、常服褂,颜色、纹饰无特别规定。清初惯用天蓝、宝蓝,其次木红色、枣红色,还绣团龙、团鹤等纹样,寓意幸福长寿。还有冠帽一致,着什么服戴什么冠,还会系相应腰带,拴满族人喜爱的荷包等。
综上可见,清初开国的衣冠制作,并非一蹴而就、简单易行之事,需要具备各种历史文化知识修养,以及非凡的审美观。
三:康熙的启蒙老师由于才能出众、表现出色,苏麻喇姑就奉孝庄太后之命,成为了幼年康熙的启蒙之师,除教习他满文外,还要照顾生活起居。
在古代,能做帝师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耀,毕竟不是谁都有能力、有资格当上帝师的,再说所教授之人又是孝庄太后倾尽全力宠爱、给予了全部希望的孙子玄烨。
而这种荣耀,偏偏就落在了苏麻喇姑头上,可见孝庄对她有多信任与器重。
康熙回忆,他在咿呀学语、蹒跚学步之时,多由苏麻喇姑悉心教导。他称苏麻喇姑为“额涅”,此满语是母亲之意。
可见康熙将苏麻喇姑当成母亲一样敬爱。
康熙童年十分凄苦,父亲顺治宠爱董鄂妃及其子,对康熙及生母佟佳氏十分冷漠。康熙8岁时父亲去世,10岁时疼爱他的母亲也病逝了,如此年幼的康熙就父母双亡了。
在母亲病重时,他衣不解带照顾母亲,日夜不停,亲尝汤药;母亲去世时,他水米未尽,哀苦不止。
可以说,康熙一生对母亲十分敬爱,母亲在他心目中十分重要。而他将苏麻喇姑视为母亲一般的人,可见对她有多尊敬!
这也是一种无言的亲情!
终康熙一朝,能与苏麻喇姑共享“额涅”这一尊荣的,也只有康熙的乳母瓜尔佳氏一人。
由此可见,苏麻喇姑是与康熙的祖母孝庄年岁相当,比康熙年长至少三十七八岁,古代男女十三四岁成婚,因此可说是康熙祖母级的人物了。
也就是说,康熙出生时,苏麻喇姑就已经是40岁左右了,显然不可能产生感情。明朝朱见深恋上乳母万贞儿并封她为贵妃,但万贞儿也只比朱见深大17岁。
因此,说苏麻喇姑是康熙的初恋,甚至是康熙一生中的真爱之人,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四:抚养皇十二子胤祹苏麻喇姑作为孝庄的陪嫁侍女,两人多年相伴,感情极其深厚,两人之间早已超越了主仆情意,情同姐妹了。
苏麻喇姑,一生未嫁,她尽心尽力服侍孝庄长达近60年之久,直至孝庄病逝。
公元1688年,对清王朝贡献巨大的孝庄太后去世,走完了充满传奇的一生。这对苏麻喇姑而言,就是巨大的精神打击,令她陷入了无边无际的孤独与寂寞之中。
后来,她将精力转移,虔诚笃信喇嘛教,《啸亭杂录》记载她:“胜好佛法,墓年持素”。
也就是说,她愿意多活几年,为孝庄祈祷,以尽她的最后一点心意。可见,无论在孝庄生前,还是生后,苏麻喇姑都对她一片赤胆忠心,如此深情厚意,令人感怀!
孝庄去世时,康熙34岁,他对苏麻喇姑照顾得无微不至,为了排解“额涅”的悲伤与孤独,也为了让她振作起来,康熙决定将3岁的皇12子胤祹交给苏麻喇姑抚养。
虽然苏麻喇姑已年逾古稀之年,但作为一个终身未嫁的女人来说,只要身边有了依靠与精神寄托,也就有了生之希望。
果然,苏麻喇姑有有了胤祹之后,竟又多活了人生中最珍贵的17年时光,活到了清史上极为罕见的93岁高寿才去世。
从这点看,康熙是极懂人性的。
当时,胤祹只有3岁,按清朝祖制,只有嫔以上的皇帝妃子才有资格抚养皇子。康熙在31岁无意间宠幸万琉哈氏时,她只是一个身份地位低的小宫女,因此没有资格抚养自己的儿子。
其实,万琉哈氏作为宫女,没资格抚养皇子。而苏麻喇姑也只是一个侍女而已,按清朝祖制,她也是没资格抚养皇子的。
但康熙就是力排众议,终究让苏麻喇姑成功抚养了皇12子胤祹,这表明康熙对苏麻喇姑多么的信任与重视。
当时,苏麻喇姑感激万分,为报答浩荡皇恩,她打起十二分精神,将全部心血倾注在胤祹身上,潜心抚育他成长。
不得不说,康熙的眼光是真好。
苏麻喇姑与孝庄相伴60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作为伟大女性的贴身侍女,苏麻喇姑在其潜移默化的熏陶下,见识与才能,早已远超寻常后宫女子。
苏麻喇姑才能出众、阅历丰富,在她悉心教导与言传身教之下,胤祹健康平安地长大了,成年后的他能力出众,一心为民,从不贪念不属于自己的皇权、皇位等
虽然受生母万琉哈氏影响,胤祹在诸皇子中,地位较低,但他与苏麻喇姑一样心态平和,不争不抢,不被皇权束缚。
康熙一生皇子众多,到晚年时觊觎皇位的就有20多人,但能当皇帝只有1人,很多皇子都只是“陪跑”,但其实能当一个闲散王爷也是明智之举。
胤祹深受苏麻喇姑教导,很有办事才能。他处事不偏不倚,善于同皇子们搞好关系。康熙晚年大多数皇子都在争夺皇位,甚至出现了九子夺嫡,而胤祹总是置身事外,从而毫发无伤。
因此,胤祹可说是康熙朝中的一股清流。
在雍正朝中,他非但没遭排挤、打击,反被封为了郡王。到乾隆朝,还被晋封为和硕履亲王,成为了议政大臣。
如此,胤祹的一生经历了三朝,虽然云淡风轻,却步步高升,荣列藩封,世袭罔替,并于1763年79岁高寿而终。
而这一切,无不与苏麻喇姑的精心培育、指点教诲有关,因而他对苏麻喇姑像对待亲生母亲一般,也比其他皇子对她的情感更深厚。
胤祹的一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人生哲理:人的一生,不要盲目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高估自己的位置,只有摆正自己位置,努力过好当下,才能拥有完美人生。
胤祹由宫女所生,由侍女所养,他很清楚自己在诸皇子中毫无竞争力,从而心态不和,不争不抢。常言,不争就是争,这就是人生智慧,如此拥有完美人生成必然。
而这都是苏麻喇姑的智慧熏陶之功。
写在最后公元1705年,苏麻喇姑病逝,终年93岁。
对于苏麻喇姑的去世,清宫上下悲痛不已,众皇子尤其胤祹,还有康熙皇帝等。这在清史上极为罕见,死的还是一个仆人。
出殡那天,除有三个皇子任务在身以外,清宫所有成年的皇子都参加了出殡仪式。
众皇子送完灵柩回府之后,唯胤祹一人自请留下守灵,康熙感念其深情,准予其行。而皇宫仆人去世,断无皇子为其守灵之先例。
康熙在得知噩耗后,悲痛不已。他嘱咐“额涅”遗体再存放7天,葬礼也要在他回来后定夺。其实,就是想再看一眼苏麻喇姑的遗容。
康熙以以嫔礼规格来办理丧事。这对奴仆出身的苏麻喇姑而言,可说是旷世殊荣!
而为了让这位为大清皇室呕心沥血的侍女安然长眠,康熙后来又将苏麻喇姑灵柩移入奉殿内,与她一生忠心侍奉的孝庄太后相伴泉壤。
苏麻喇姑的一生,充满传奇。
她的身份十分特殊,不仅是孝庄的贴身侍女,与孝庄朝夕相伴60载,度过了不平凡的悠悠岁月;还是康熙的启蒙老师,教授国书;也是皇子胤祹的养育之人等。
她一生虽平凡,却于平凡中开出了绚烂之花。
她一生历经清初太祖、太宗、世祖、圣祖4朝,一生未嫁,一生无子,却将无言的母爱全部倾注在康熙与皇子身上,成为朝野上下敬重之人。
纵观清史乃至整个古代史,能以一位仆人身份而令皇室如此敬重之人,苏麻喇姑也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史上罕见了。
对于苏麻喇姑,民间有两种传说。
一是终年不浴。
据说,苏麻喇姑只在除夕日洗澡并喝掉洗澡水。不管说传是真是假,对于出身草原并保留独特方式之人未尝不可,草原上水资源不充足,故养成不浪费水的习俗。
二是终身不药。
据说,无论病情多重,苏麻喇姑也不吃药,比如晚年病重时,康熙赐药给她,她也不吃。或许是出生草原,身体素质及抵抗力比一般人强,也或许有某种信仰吧。
但奇怪的是,即便苏麻喇姑终身不浴、终身不药,也不影响其高寿,在古代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能活到93岁高寿而终,这是现代人都望尘莫及的。而如此情况下高寿,确实令人匪夷所思。
苏麻喇姑是清朝地位最高的侍女,也是清史绝无仅有的一位特殊“侍女”,更是清史上乃至中国古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
一位名人曾说:“智慧源于勤奋,伟大出自平凡”。钰姐认为,苏麻喇姑即如此。
试问,这样一位女子,怎不令人钦佩万分?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侵则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