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重新回到销冠」、「25 万级最强智能电动 SUV」,自小鹏 P7 之后,少见何小鹏如此有信心。
6 月 29 日,小鹏 G6 正式上市,起售价为 20.99 万元,7 月开始交付。
580km 续航里程(CLTC 工况):Pro 版为 20.99 万元、Max 版为 22.99 万元;755km 续航里程:Pro 版为 23.49 万元、Max 版为 25.49 万元;700km 四驱性能版:27.69 万元。对小鹏而言,G6 是这家公司今年的产品支柱,何小鹏对其销量预期是 P7 的两倍,而且供应链、制造及终端都做了更充分的准备,预售期间展车到店,上市即能试驾、交付。
价格上,小鹏也让了步,相比同级标杆特斯拉 Model Y,两者最大有 6 万元的差价。
要知道,小鹏已经把最优秀的三电技术、智能驾驶和制造工艺都用在 G6 上,目的也只有一个——换来像 Model Y 一样的爆款潜力。
看起来,小鹏整个内部都在 All in 这款产品,希望能打出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01、 便宜 6 万元,买一个大空间、高续航、强智能的「Mdeol Y」
如果用一句话总结 G6 的产品力——这会是你今年能买到同级续航最高、补能速度最快、辅助驾驶能力最强、价格最低的一款新车。
这是小鹏 SEPA2.0 扶摇架构的首发车型,也是小鹏体系化造车的开端。
相比特斯拉 Model Y,小鹏 G6 的差异化优势体现在三方面:
首先,是续航、补能与智能驾驶。
小鹏最重要的一个技术创新,是如何用最少的电池跑最长的真实续航。
在小鹏 G6 这款车上,只提供了 66 度/87.5 度两个电池的版本,但最长续航里程能达到 755 公里。
更小的电池容量,意味着成本更低、整备质量更轻,其受益远大于堆电池容量的路线。
反观补能效率,小鹏 G6 标配 800V 与 3C 电芯,最快 10 分钟实现补能 300 公里(S3/S4 超充桩),这已是行业最快的速度。
即便是在普遍的 180kW 快充桩上,小鹏 G6 也可以在 5 分钟内充电 87 公里(11.38kWh)。
而相同的时间,特斯拉 Model Y 是 41 公里(7.33kWh)。
G6 的这个补能速度比传统 400V 平台高出接近一倍。
再比如 XNGP,目前在高速、城市快速路上已经接近零接管。
按照规划,小鹏 G6 交付后即可在北京、广州、深圳和上海使用 XNGP,下半年开放包括长三角、珠三角在内的 50 个主要城市,明年的目标是落地 200 个城市。
从用户影响力上来看,其最新用户周渗透率已经达到了 94.6%,这相当于几乎所有 Max 用户都在使用 XNGP,远超何小鹏给出 15% 的「标准线」。
但相比城区 NGP,类似大疆车载的「通勤模式」,理想汽车的通勤 NOA,AI 代驾模式或许才是小鹏自动驾驶技术和用户使用率的拐点时刻。
记忆行车功能,指的是用户只需让车记住这条常用路线,并训练车自主驾驶该路线,就能开启辅助驾驶专属路线,无需等待官方推送所在区域的城区 NGP。
这相当于给全国的消费者找到一个选择 Max 版本的理由,而不是区域性的功能优先升级。
从预售订单的版本比例来看,580、755 的 Max 版占比超过了 70%。
「AI 代驾模式是基于城市之上的,如果说城市能做到 80 分的话,AI 代驾模式基于特定路线,可以达到 90 分或者 95 分」,何小鹏对 AI 代驾模式总结道。
其次是通过创新补全短板,比如国内唯一量产的前后一体式铝压铸车身,特斯拉仅后车身底板实现一体化压铸。
它的好处是 G6 的扭转刚度达到 41600N·m,高于保时捷 718(41000N·m)、奔驰 S 级(40500N·m)、路虎揽胜(32000N·m)等一众的百万级传统豪车。
此外还有电池车身一体化,座舱垂向空间、横向腿部空间等数据均优于 Model Y。
最后就是成本。
扶摇架构无论是在动力性能、智能化、还是整车制造上,放到 40 万级的市场上,仍属于先进且强大,而 G6 能够压到 20 万-30 万的价格带,最低不到 23 万元,就能拿下带 800V 、3C、XNGP 功能,以及智能座舱的智能汽车。
可以看到,扶摇架构使得小鹏 G6 在更多层面有与特斯拉 Model Y 竞争的实力。
这是 G6 对比同级竞品最大的差异化优势。
02、 规模换利润,G6 能否赚钱取决于销量
首战即决战,这是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主旋律。
在新能源车市场尤其如此,当渗透率达到 30% 以上时,纯电车型已经正式进入主流。
这使得这一市场成为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尤其在 20-30 万元这个主流价位市场,竞争更已趋于白热化。
如果再把目光聚焦在这个价格带的 SUV 市场里,特斯拉 Model Y 显然是有定价权的。
Model Y 当前 26.39-36.39 万元的售价区间,几乎就是给消费者一个参考标准——只要比特斯拉的价格便宜,那就是高性价比。
从这一点上来看,小鹏 G6 预售期间超过 3.5 万辆的订单,多少能反映用户的心态——既要更优惠的价格、也要更快的补能效率,还要更高阶的智能化。
对小鹏 G6 的定价逻辑,何小鹏解释:
「在 20-25 万级上,我们有信心主要销量来自于中间的三个配置,最终的均价会接近 25 万,我们会不断地向混动的第一、油车的第一发起挑战。」
事实上,在 G6 上市之前,何小鹏曾透露,这款车将采取「规模优先的平衡定价法」,在成本可控的条件下,给出最有竞争力的价格。
在何小鹏看来,小鹏最终希望实现的是有竞争力的定价,且能够在相当长时间稳定这个价格。
这也符合小鹏定位,其瞄准的是规模最大的主流市场,但主流市场对成本限制较大且竞争愈发激烈,前者导致难以做差异化,后者则会压低毛利,难以支撑持续的研发投入。而只有不断扩大规模,才能获得较好的利润。
「销量破万是检验 G6 是否成功的标准,内部预期是 P7 的两倍」,何小鹏补充道。
作为参考,P7 巅峰销量是 6.06 万辆/年(2021 年),2022 年的销量是 5.9 万辆,相当于 G6 至少一年要卖 12 万辆。
这已经接近 2022 年特斯拉 Model 3 在国内的总销量(12.51 万辆)。
但在当前的市场形势下,小鹏 G6 面临的市场环境相当严苛。
一方面,丰田汉兰达、本田 UR-V 等燃油车竞品的终端价格已经在下降,这些传统品牌的势能依然相当强大;
另一方面,一些新势力车型也在为销量做出妥协,比如问界辅助驾驶包限时打折优惠、智己 LS7 杀入 30 万元以下市场。
反观小鹏 G6,价格是吸引消费者关注的重点之一,最终促成转化的因素还是产品本身。
无论是空间实用性、续航的补能效率,还是强大的辅助驾驶,小鹏 G6 至少已经做到 20-30 万元价位一个绕不开的选项。
某种程度上,G6 之于小鹏,就像 Model 3/Y 之于特斯拉,一是从三电到智驾再到制造,小鹏的研发投入换来了产品的领先性,二是面对接下来更残酷的市场竞争,规模优先的策略不容再有失。
03、 纯视觉方案在路上,小鹏的 iPhone 4 时刻
对小鹏而言,G6 不仅仅只是一款走量车型,而是代表了小鹏造车更低的成本、更短的研发周期、和更高通用化率和规模化的开始。
正如何小鹏所说,一个企业只靠一款车是不行的,内部看的是体系能力。
从产品层面看,小鹏过去多款产品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标准化足够高的整车平台和技术框架,导致 BOM 成本高企,产品定价没有杀伤力。
反映到财务数据上,持续增长的研发金额,未能有效地转化为订单和营收的增长,即便是在最艰难的时刻,小鹏的对新车型的开支依旧在上升。
今年一季度其研发开支为 13.0 亿元,同比增长 6.1%,环比增长 5.3%。
G6 的出现、扶摇架构的「技术整合」,是小鹏在技术创新的框架下,重塑体系竞争力的表现。
这个过程与 iPhone 发展的历程无比相似。
苹果之所以是苹果,正是因为芯片技术、摄像头、屏幕、电池、软件能力等综合能力的迭代,也正是这些底层技术的累积,才有了体验和功能的量变到质变。
智能汽车也不例外。
在何小鹏看来,G6 对于小鹏,就好比 iPhone4 之于苹果,代表了小鹏对下一代智能电动车的思考。
余承东也曾有过类似的表达,智能手机刚出现的时候,就像是 iPhone 的第一代和第二代,当大家觉得智能汽车需要更好用、续航更长、智能化更强的时候,就是进入苹果 iPhone 4 时代,这个时代转换是必然的。
当新能源年销规模突破 650 万辆,赛道增速放缓成为一种必然,叠加产业步入成熟期,主流玩家悉数下场,品牌间的竞争会空前激烈,市场也将逐渐侧重于产品差异化竞争。
「小鹏的智能驾驶技术领先友商 12-36 个月」,何小鹏自信的说道。
如果换成更加形象化的表述,G6 将是自动驾驶前的最后一款车。
到今年下半年,小鹏只用一套算法解决包括 LCC、ACC 这类 L2 级智能驾驶功能,明年真正实现端到端的全场景高阶智能驾驶。
按照小鹏的计划,下一步将继续开发低成本的高阶智能驾驶方案,在此基础上进行智能驾驶的全系标配,吴新宙也提前透露 Pro 版本在视觉上将验证一些可能性,最后形成技术闭环,向 L4 自动驾驶演进。
电动化是智能化的基础,快速普及的电动车也为智能化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在众多车型续航里程、充电速度等水平趋于一致的情况下,智能化便成了制胜的关键。
换句话说,以科技化见长的小鹏能取得更大的竞争优势,早已形成领先之势的 XNGP,将建立起难以企及的竞争壁垒。
如果说 iPhone 4 的横空出世,打乱了手机行业的节奏,智能手机取代传统手机,成为新一代硬件的代表。
那么对于 2023 年的小鹏来说,G6 的出现之于汽油车也是如此。
周末看过车了,外观钟意整车质感还不错,下了预订单
现在20多万的车也算贵吗,凭良心讲是真的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