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的超强杀器,奥马哈海滩上的“怪兽”

北街老酒 2024-07-10 14:20:10

1944 年 6 月 6 日,诺曼底登陆战的战火熊熊燃起。在奥马哈海滩,145 万盟军如汹涌潮水般席卷而来。然而,在 62 号堡垒前,盟军士兵陷入了绝望的境地,他们歇斯底里地狂叫着。堡垒中喷射出的火舌,犹如死神降临,一波又一波地收割着士兵们的生命,竟无一人能在这致命的火舌下侥幸生还。在长达9 小时的激烈战斗中,多达 4000 余人倒在了这座堡垒之前。如此骇人的射杀纪录,不禁让人怀疑奥马哈海滩上是否真有怪兽的传闻?

当奥马哈海滩上响起密集的“嗤嗤嗤”声,盟军瞬间被打得晕头转向。这种声音迥异于任何一款机枪,纵览全球武器库,也极少能听到这样的声响。它仿若电锯在咆哮,仔细聆听后,有人竟误以为是美国在 60 年代初才出现的 M134 重机枪。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所谓的“奥马哈怪兽”并非 M134,而是由德国研发的 MG42 通用机枪。其射速高达每分钟 1500 发,堪称二战时期射速最快的机枪。 或许有人会心生疑惑,这玩意儿每分钟才 1500 发,与 M134 差距颇大,毕竟后者号称每分钟 6000 发。难道仅因射速的差异,就认定 MG42 逊色于火神?

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实际上,MG42 要比火神厉害得多。火神作为一款六管机枪,能达到这样的理论射速无可厚非。但 MG42 只是一款单管机枪,却能实现最高每分钟 1500 发的射速,这已然是超越了常规。而其独特的声音,正是因为当机枪射速超过每分钟 1000 发以后,人的耳朵便无法辨别单个的枪声,从而使其听起来更像电锯。

当然,也有盟军士兵觉得这种声音像是撕开亚麻布的声音,它的出现,无疑是盟军的一场梦魇。如此之快的射速意味着,一旦有人中弹,绝非中一发那么简单。每次扣动扳机的短点射,瞬间就能打出 15 发子弹,能直接将人打成筛子。

可就是这样一款极其厉害的武器,起初却被贬低到了极点。当德国展示若干铁片和一根铁管拼凑而成的物件,并声称这就是 MG42,即历史上最强的通用机枪时,所有的盟军高层都哄然大笑。难道德国在一战之后就沦落到这般地步,吹牛都不打草稿?

拿着一堆破铜烂铁就敢宣称这是最强机枪,没人会相信德国能造出这样的大杀器。 但对于那些英美枪械制造专家而言,这样的讥讽是何等的可笑。德国在机枪技术方面已经领先他们整整一代,而他们却浑然不知。MG42 在当时代表着领先世界的机枪技术,尤其是在金属冲压技术领域。

与其他国家相比,德国的水平遥遥领先。虽然 MG34 已成为德军的制式武器,其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备受军方称赞。 但有一个关键问题,MG34 复杂的内部结构意味着更多的生产耗时和材料消耗,在一战后的德国,真有这样的能力吗?

格鲁诺夫博士最终在 MG34 的基础上采用金属冲压工艺,不仅减少了生产耗时,提高了金属利用率,还极大地加快了 MG42 的生产节奏。 根据 1944 年德国的生产数据,制造一支 MG42 机枪所需的工时和材料仅为 MG34 的一半,工序仅需 75 个,成本仅 250 马克,这样的造价仅为前者的七成。与此同时,欧美国家在做什么呢?

传统的枪械制造工艺浪费着 75%的钢材,工序大大延长,这些缺陷在战争中暴露无遗。 所以,当欧美间谍看到这款其貌不扬的机枪,认为德军只会制造破烂时,英美的军械制造专家却对其赞不绝口。但遗憾的是,欧美方面并未认识到自身的错误,直到上了战场,他们才深切体会到这款武器究竟有多么可怕。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当人们发现马克沁重机枪能够肆意收割士兵的生命,一台机枪就能让一个排的士兵被压制得无法抬头。英军凭借 50 人与马克沁重机枪的配合,就能成功抵御近 5000 人的进攻。因此,希特勒深知机枪在部队中的重要性,除了研制出 MG42 以外,他对步兵的机枪战术也高度重视。

以机枪为核心的步兵班,由机枪小组和步枪小组构成。在攻击时,由机枪小组负责压制敌方据点,随后步枪小组利用地形接近敌方据点。在近战中,再使用冲锋枪或者手榴弹将敌人歼灭,这是德国惯用的作战策略。 而这一战术能够顺利实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 MG42 的强大压制力。

在二战时期,普遍的交战距离在 400 米左右,实际上在这个距离范围内,各国的机枪都能发挥出最大的威力,MG42 在这方面似乎并无特别突出之处。但在射速方面,二战参战国所使用的机枪无一能对其形成压制。 或许有人会说,在德军东线恶劣的环境中,冰天雪地导致枪栓都难以拉开,根本不可能拥有如此强大的火力。

但这绝不能用来形容 MG42 机枪,因为它的可靠性无与伦比。无论是诺曼底的灌木丛林,北非炎热的沙漠,柏林的碎石瓦砾堆,还是零下 40 度的严寒环境,MG42 都是德军绝对的火力支柱,同时也是盟军士兵挥之不去的噩梦。

如此看来,MG42 压制力强,可靠性高,难道就毫无弱点吗?若要谈及它的缺点,也可以说它的优点恰恰就是最大的缺陷。其射速过快,导致德军在实战中根本不敢持续扣动扳机,大量的弹药消耗让德军难以承受。 以 SS重肩带为例,全弹重 26.70 克,250 发弹链的重量超过 6.7 公斤,MG42 机枪组携带的 1150 发弹药的重量,实际上超过了 30.7 公斤。这相当于每人额外背负了一挺 MG42 机枪的重量。

在战争前期,这种负担或许还能承受,但到了二战后期,兵力不足时,哪个机枪兵能有如此强大的身体素质? 并且,射速过快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枪管的强度无法支撑机枪持续输出。MG42 仅 5 秒就能消耗 125 发子弹,连续发射约 300 发左右就需要更换枪管。即使在寒冷的冬季,也需要在发射约 500 发子弹后更换枪管。当然,MG42 的枪管更换较为便捷,合格的机枪手仅需 2 秒就能完成,但这个更换的空挡却是极为致命的。

不过,在战争前期,德国根本不在乎这样的消耗,MG42 的优势远远大于自身的劣势,毕竟在东线,德军被苏军打得狼狈不堪。而在战后,美苏对这款武器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这一研究直接推动了现代化武器的变革。 MG42 即便放在现代,也毫不逊色。

除了上述所说的 M134 火神外,美国在此基础上研发的 M60、M249,苏联的 PMK 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它们在战场上的实际射速平均仅 200 发,在近距离内,除了 M134,其他机枪根本无法对 MG42 形成压制。

然而,为何后来的机枪射速越来越慢,MG42 也退出了历史舞台呢?在现代战争中,依然需要近乎疯狂的火力来压制对手,M134 未被淘汰就是很好的证明。但这类武器只适合车载。 在现代战争中,像德国那样依靠步兵为机枪手扛子弹的情况已不复存在,步兵手中的自动化武器火力已然十分凶猛。班用机枪只需提供持续精准的火力,根本无需通过倾泻子弹来实现压制。因此,即便 MG42 具有出色的可靠性,但最终还是被更为精准的现代化武器所淘汰。

0 阅读:575
评论列表
  • 2024-08-09 19:59

    换了口径的mg3一直在服役

北街老酒

简介:简简单单的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