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猝死人群数量更是居全球之首,平均每分钟就有一人猝死,老年人更是猝死的高危群体。
由于猝死是突然发生的,怎么预防和识别猝死的来临,就成了拯救生命的关键手段。
《中国急救医学》期刊上曾刊登过一篇研究《我国5516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通过研究分析5516例猝死者的尸体解剖特点,发现了猝死里藏着这些规律。
01
高血压患者最容易猝死
在猝死的患者中,患有高血压最为常见,占比约38%;心脏病占30%,糖尿病占23%,其次是发育不良、高血脂、肿瘤、感染、甲亢等。
越来越多证据表明,越来越多证据表明高血压是猝死的危险因素。
1、冠状动脉疾病起主导作用
研究者Rapsomaniki等人发现,高血压患者在其30岁时发生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比正常人高约30%,而血压每升高20/10mm Hg,猝死的风险便会增加20%,冠状动脉疾病的存在起着主导作用。
2、左心室肥厚导致高血压猝死风险增加2倍
3、糖尿病高血压患者猝死风险增加6倍
上述研究还显示,在有糖尿病以及无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中,上述比例分别为0.51/100患者年和0.07/100患者年,具有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的心源性猝死风险比没有糖尿病的高六倍。
02
头号杀手——心源性猝死
在猝死的诱因中,心源性猝死大概占了6成。有数据显示,全球每年心源性猝死人群高达700万。有六个表现被认为是心源性猝死的信号。
1、体检时心脏有杂音。
2、胸痛胸闷胸部不适,尤其是劳累时出现。
3、在活动或应急时出现有不明原因的晕厥,常常提示有心脏问题。
4、在活动劳累时,发现呼吸急促或有窒息感。
5、有心悸症状,还可能伴随出汗、头晕、恶心等症状。
6、有遗传性心脏病家族史或者猝死家族史。
03
一半以上的猝死者“过于激动”、
“过于劳累”
研究发现,超过一半的猝死者生前“太激动”、“太劳累”。其中,情绪激动的猝死者占比26%,过度劳累的猝死者占比25%,剩下的还有血容量改变、饮酒、过饱、轻微损伤等。
另外,人体在经历过度的体力劳动加班或者熬夜之后,心脏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机体就会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等症状,到了一定程度甚至会出现心绞痛,也会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特别是有高血压,心肌衰竭,糖尿病等基础疾病的人群,更要注意自己的心脏健康,避免过度劳累。
04
30-63岁的中年人,更容易猝死
而在5516名猝死者中,30-63岁的中年人,是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段。
猝死为何更加喜欢降临在中年头上?
中青年比其他年龄层段的人,有更重的工作生活压力,他们的身体常处于亚健康状态,而且他们不重视身体检查,经常加班熬夜。近年来,中青年患心脏病,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的概率越来越高,他们常常在出现心脏患病征兆时未能及时发现,加之现代社会的社会环境以及饮食习惯发生变化,在无形中增加了中青年潜在疾病的危险,中青年正是疾病形成的高危时期。
同时,中青年人往往背负庞大的生活压力,在不清楚身体状况、不重视身体健康的情况下,可能会加班熬夜、压缩休息时间、不规律进行,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